小鹏|2021年,那些关于自动驾驶的牛皮都吹破了( 二 )


小鹏|2021年,那些关于自动驾驶的牛皮都吹破了
文章插图
Waymo也不是没有努力。先是在创立之初,便联合克莱斯勒搞定了测试车队,并不吝血本,单车投入上百万疯狂地装激光雷达,让燃油车一跃成为L4级自动驾驶汽车。2018年,Waymo one服务在凤凰城郊区上线,即Robotaxi。随后在2020年,取消了安全员,成为全球首个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商用范本。
然而,由于被限定在郊区提供服务,Waymo one的业务量一直低迷。其问题根源在于无法满足城区用户的需求。这与目前自动驾驶的技术局限性有关。
自动驾驶技术涵盖感知、决策、执行三大环节,技术的提升均依赖数据的收集和积累。到2020年底,即便Waymo的累计测试里程已高达981万公里,高居全球所有自动驾驶公司首位,但面对复杂的城市路况仍不时短路。
以红绿灯为例。全球各个国家和城市的红绿灯形状、颜色、读秒,以及光谱频率都不一样,而自动驾驶车辆的摄像头无法有效辨识和区隔,城区自动驾驶也就无从谈起。
更不要提中国城市交通的复杂程度远超美国。自动驾驶车辆在识别其它车辆、行人的同时,还得提防时不时窜出的熊孩子、奇形怪状的老年代步车,以及视交通法规如无物的外卖小哥。
小鹏|2021年,那些关于自动驾驶的牛皮都吹破了
文章插图
应对这些问题需要跨城市、跨区域,长年累月收集数据,才能逐步建立起一个大而全的数据库。
正如马斯克最近谈起的:“我之前没有意识到实现自动驾驶会这么难,但是事后回想起来,这种困难是显而易见的。现实世界中的自由程度,是所有东西都无法比拟的。”
因为,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的前提是保证绝对安全。这是消费底限。
小鹏|2021年,那些关于自动驾驶的牛皮都吹破了
文章插图
四五年前,有一大批自动驾驶创业公司破土而出。它们宣称将软硬通吃,同时铺开robotaxi、自动驾驶卡车、无人配送多项业务,有的甚至还要造车。
但时至今日,许多公司的产品还停留在PPT阶段,且VC对这种“十项全能”的商业模式也不再青睐。他们必将被淘汰出局。
在当下,资本对自动驾驶的前景有了更清晰认知,不再妄想能迅速商业化,而是关注一些结构性投资机会。
小鹏|2021年,那些关于自动驾驶的牛皮都吹破了
文章插图
譬如,不少车企认识到了数据的重要性,研发全新电子电气架构,在自有产品上形成数据闭环;百度、滴滴、小马智行等明星创业公司则专注于robotaxi业务,但何时能在不配备安全员的情况下实现城市全自动驾驶,仍存疑;华为、大疆从ICT业务入手,试图为车企提供全套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但他们的野心让不少车企如坐针毡,戒心常备;图森、驭势科技等创业公司则将重心放在了工业园区、港口等特定环境,以特种车辆率先实现全自动驾驶,来平衡安全和成本;小鹏、蔚来等新势力则依托已步入正轨的整车业务,来进一步提升投资人对其自动驾驶全栈自研的信心,他们的目标就是要击败特斯拉。
可以欣喜地看到,这些仍留在牌桌上的玩家都务实了许多。他们集中优势资源,重点出击,成为了自动驾驶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将成为自动驾驶商业化应用的坚实基础。
小鹏|2021年,那些关于自动驾驶的牛皮都吹破了
文章插图
另一方面,业界对尽快出台自动驾驶法规的呼声日益高涨。但目前来看,距离法规出台还有一段距离。其中关键在于明确责任,以及责任主体由“人”到“车”转变而牵连出的一系列原有法规修改问题。
譬如,如果一辆无人驾驶汽车发生事故,责任该由谁来承担?是平台方、生产企业,还是车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