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论|从复杂的模型,到简洁的思维( 三 )


如“私域运营”的本质是对人的回归。它继承了父类“用户运营”的一些属性和行为,但同时又在父类的基础上扩张了版图,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背景下,成为一个重要又特殊的运营手段。
想想我们在梳理公司的品牌建设体系的时候,通常是从公司战略层的使命愿景出发,再推导出品牌的系统和传播规划,虽然所有事都是一件事,但越是下层的子类越具有多态性,传播规划会随着市场环境的进化而不断改变,手段逐渐增加。
还原论|从复杂的模型,到简洁的思维
文章插图
用编程术语来说就是:“我们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重写一些属性。”
因此人们总说,在变化的世界里要抓住不变的东西,所谓不变的东西,就是最上层的父类,而最最上层的父类,往往都是“存在”问题,即为何存在?若放在企业中就是使命愿景,若放在个体的人生中就是你的本心,若放在某个具体项目中就是其最终目标。如果抓不住这些本质的东西,子类行为都是在抓瞎。
总结一下:
万事万物都属于某个“类”,每个“类”首先是一个整体,其次具有层级结构,另外子类具有父类的属性或行为,且可以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这么说似乎有点抽象,对应到实际生活中,比如一个企业:企业首先是一个整体,其次它从董事长到各部门再到员工,具有层级结构;另外每个部门、部门中的每个员工在履行上一级所赋予的职责之外,还有自身的特殊性,比如员工需要遵循企业的价值观,同时他也有自己的价值体系,个性和喜好,且在整个管理系统中不可被忽视。
基于以上关于“类”的三个特性,我们可以抽象出一个概念,姑且叫它“类思维”,就是我们将万事万物看作“类”,来观察其整体结构,子类之间的关系。
还原论|从复杂的模型,到简洁的思维
文章插图
一旦我们看清了一个“类”的全貌,拆解清楚了子类之间的关系,那么也意味着我们理解了这个类,从而可以提取它的模型,大脑从混乱到有序。
这个过程,是分类的过程。
所以类思维暗含着两层意思:
02 分类的方法 还原论&整体论分类是认识事物的方法。而“类”的特性暗含着分类的两大角度:还原论和整体论,即:“类”可以被层层拆解,还原成N个子类, 同时它又是一个整体,有其明确的功能或目标。
还原论认为,任何复杂的问题都可以拆解成一系列相对简单的部分,如果觉得还太大,就再分解,如果分子级别搞不清楚,就深入到原子级别,一点点直至问题解决。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拆解。
相信还原论的人,在面对一个别人看来毫无头绪的项目时总是更乐观一点,无非就是细分拆解嘛,即便这件事以前从来没有做过,只要将它拆解成一小块一小块,总是可以一个个实现的。
像Xmind思维导图,就是日常工作中很好的拆解工具,它采用层级结构,强制你把输入的内容放到某个父类下面,促使你在事物之间找到共性以归成一类,从而不断拆解事物的内部结构。不管在学习中梳理知识系统,还是工作中写PPT,思维导图都能帮助我们高效理清思路,简化问题,减轻大脑的负担。
最基本的分类拆解逻辑有这么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