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效|对话祥峰中国夏志进:AI技术不会出现革命性突破,更关注深入产业降本增效( 三 )


祥峰中国主要关注早期项目,一直以来,我们以中长期结合的稳健投资策略为主。早期技术投资风险相对较高,因为有些技术本身还在不断发展、迭代过程中,应用的场景不尽明朗,很难预测在3~5年内形成多大的规模,所以,我们判断的主要依据在于技术本身的发展潜力,在一个领域的某个阶段里面是否值得去投资。例如,在看好光子计算技术的前提下,去年7月,祥峰中国就投资了光子AI芯片企业曦智科技。
我寻找这些早期企业的秘诀就是,一个是我们要对企业所用的技术、行业有更深入的了解,而且要比别人要做的更多,了解的更早;其次,我们通过校友等行业圈层,或者通过自身关系网找到企业,能给让我们在早期接触到这些企业的发展。所以这两点会帮助祥峰中国能够抓到一些早期的项目。
最近两年,我们更多去看AI技术的应用,包括AI的计算机视觉(CV)技术与机器人相结合,AI与农业相结合等。最近,祥峰中国也投资了农机无人驾驶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中科原动力”。
另外,汽车AI芯片将是祥峰中国接下来会关注的投资赛道之一。除了已经投过的企业外,我们非常愿意去了解传感器芯片,包括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但我觉得,这个行业还没到“腾飞期”,距离全面量产、普及还有一段距离。
钛媒体:最近几年,有许多AI技术型企业开始出海到国外,你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夏志进:我认为,如今中国新一代科技公司创始人的视野观,比之前更加开拓,不再局限于国内的市场需求。比如我们投资的一家企业,其收入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海外市场,包括日本、欧洲、美国等国都有客户,而且也达到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不止是服务于企业端的公司,包括消费端的公司,也有出海的发展动力。例如这两年特别火的扫地机器人,超七成都是中国公司生产,并且在海外有便捷的电商渠道,能给顺利在全球落地销售。中国在技术上面有些创新速度也会很快,创新速度再叠加上传统的供应链优势,把好东西做到更有性价比。
所以,我觉得这可能是一波非常有意思的机会,甚至会给中国的创业思路带来很大的促进,在全球的舞台上企业展开竞争。这就叫“内销再出口。”
钛媒体:你认为AI芯片未来该如何发展?
夏志进:实际上,AI芯片在云端计算领域的市场需求量很大,接下来可能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不管是训练、推理型AI芯片,还是通用型GPU、DPU、IPU等概念形式的芯片。我认为,中国需要有自己的云端计算芯片,而非依赖于美国公司。我不期望于投资的所有芯片企业都会成功,但只要有一两家能给跑出来,我觉得就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事情。
另一方面,终端或边缘侧的AI计算芯片我也十分看好。因为AI技术在终端应用会越来越多,未来各种各样的设备可能都需要AI芯片的支撑来提高算力水平。当然,我们现在还不确定最终的搭载形式,到底是集成化,还是单片型AI芯片。我觉得边缘计算领域很复杂,每个终端都有不同的算力需求。
钛媒体:最近芯片热、造车热,有些AI公司转换赛道至火热的风口行业,你认为企业需要“向风而走”吗?
夏志进:我认为企业不停的追风口是一个劳而无功的事情,你总跟着别人屁股后面,很难有更大的新成就。当然,有些AI技术型初创企业到达一定的规模,有自己的资源,希望重新聚集到新的行业、赛道,但在这其中肯定会流失一部分客户,丢掉以前的强项,大家也不喜欢。企业如何把自身业务往前推进,进行前瞻性布局,然后找准一两个点深入到产业当中去,则应该是企业的发展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