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属于科技股 科技股都包括哪些板块

“目前共有约900家a股和港股科技公司,其中相对核心资产不足5% 。在投资框架内,核心是选择对中国经济发展有深远影响的科技大轨道,而不是角落里的小轨道 。在这个前提下,寻找中长期内相对繁荣程度较高的科技子板块,寻找能够在个股上迎来双击式业绩和估值的公司 。从指标来看,就是‘德才兼备,貌才兼备’ 。”鉴于对科技股的投资,国联安基金股权投资部主任兼基金经理潘明对虎嗅庙头说了这番话 。
潘明在公开募股行业工作了六年多,主修计算机科学 。早年曾在摩托罗拉等科技公司工作多年,后在芝加哥大学读完MBA后逐渐转行投资 。潘明将自己定位为TMT科技成长股的投资猎人,专注于科技股,不涉足能力圈以外的消费类、医药类和周期性股票 。苗头最近和潘明有了深入的交流,后者认为他的Alpha收入是强专注带来的 。
(本文受访者:国联安基金股权投资部总监、基金经理潘明)
在最近一个月动荡的市场中,科技股相关的沪深信息技术指数和沪深半导体产业指数均实现了正收益 。随着知名互联网和科技明星公司的陆续上市,越来越多的科技股在资本市场受到欢迎,这一板块在投资地图上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
而基金经理也越来越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大量明星公司上市,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通过基金进入市场,基金经理成为基层群众投资优质股权的中心 。虎嗅奇妙投资将继续与二级市场基金经理对话,为投资者梳理二级市场的投资脉络 。在最近与潘明的一次交流中,他向庙头介绍了科技股的投资框架和选股逻辑 。
如何挖掘近千只科技股的核心资产?
在2008年回国之前,潘明在美国的一家FOHF(对冲基金的基金)工作了四五年 。回国后,他在FOF投资经纪公司,并于2014年加入国联基金 。工作至今,管理过三只基金,分别是国联安科技动力股票、国联安优先股行业混合基金、国联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封闭式混合基金,管理规模超过31亿元 。
业绩方面,根据田甜基金网的数据,截至4月28日,潘明管理时间最长的国联优业混合基金,在过去的周、月、年、两年分别增长了4.5%、11.65%、27.21%和127.09% 。同类基金排名分别为241/4511、174/4538、2151/3391、256/2861 。年度表现方面,2015年、2019年、2020年击败沪深300指数,2016年、2017年、2018年表现不及沪深300指数 。
在持股风格上,潘明持股相对集中,每个基金会购买30股左右 。从风险控制的角度来看,单只持仓较重的股票,在主动管理层面上会买入基金规模的6%左右 。
国联首选阶段的增加(截至4月28日)
国联首选季度涨幅(截至3月31日)
国联首选年度涨幅(截至3月31日)
市场上热议的成长股主要集中在科技、消费和医药行业 。潘明一直专注于科技股 。潘明以前在FOF做的时候,见过全世界数百家对冲基金 。他认为优秀基金的一个共同特征是专注和深度 。比如他曾经投资过一个金融行业主题基金,这个基金投资了一家银行,给每个银行网点配备了计量模型 。这种深度对于跨行业对冲基金来说是不可能的 。这类基金在2008年遭遇了金融风暴,虽然净值大幅回撤,但最终还是能够安全度过危机 。专注是在股市获得长期优势的好方法 。对科技股的关注与他的学历和工作背景有关 。
主要投资的基金经理
idate-entity-word" data-gid="298240" qid="6595524650460026116">中欧基金周应波、广发基金刘格菘、信达澳银基金冯明远、富国基金李元博等,这些基金经理会重仓部分科技股,同时也会看其他板块的机会 。如周应波的中欧时代先锋前十大重仓股中,既有海康威视、深信服、宁德时代这样的科技股,又有万华化学、邮储银行这样的周期股 。
此外还有一类基金经理专注于科技股投资,很少配置其他板块,潘明就是这种类型 。这类基金经理还有易方达基金郑希、诺安基金蔡嵩松、银河基金郑巍山等 。
科技板块在股市中无疑非常重要 。现在全球市值前十的公司几乎都是科技股,金融股、能源股都已经日渐式微 。中国市值前十的公司中,也有4家是科技股公司 。科技股成长性毋庸置疑,但科技行业壁垒远不如消费、医药那么牢固,公司业绩大多也不稳定,细分赛道非常多,选股难度要高于消费行业 。
资料来源:东方财富
科技股的范畴其实相当宽,早期很难投资港股、美股,A股的科技股主要是电子、软件相关的股票,如半导体设备、半导体封装测试、垂直行业IT、网络安全等 。之后有一些互联网公司上市,但不是行业里有竞争力的资产,如乐视网、暴风影音等 。B2B电商中,生意宝、焦点科技等公司上市后都曾经被爆炒过,但其规模比行业前列的阿里巴巴B2B、慧聪网等要小不少 。科创板开板后,科技股的类型丰富了很多,AI、云计算、芯片设计等热门赛道公司纷纷上市 。
市场上对于互联网、科技股的追捧程度一直相当高 。2014年9月,一家不知名的网络互动营销股腾信股份上市,连拉多个涨停,股价从发行价从发行价26.1元曾经最高涨到220元 。如今股价只有8元,市值32亿 。网络安全股票中,绿盟科技、启明星辰都曾是非常热门的股票 。垂直行业IT也是热门品类,例如石基信息上市早期也曾是连拉涨停;广联达这两年来非常受机构关注 。
潘明认为,科技战场的边界在慢慢发生变化,传统意义上的科技股就是四大板块,最大的是电子和计算机,包括半导体、互联网等,这两年涨幅比较高;其次是传媒与通信,这两个板块影响力相对小一些 。传媒股在2015年迎来高光时刻,之后一直表现不佳,通信板块也呈现萎缩态势,现在整个公募对通信的配置已经很低了 。科技股的边界在扩大,新能源汽车处在电动化、智能化趋势中,慢慢走向类似手机行业当中智能机的状态,虽然现在离智能机的状态还很远,但智能电动车已经成为科技行业非常重要的新组成部分 。
大的板块之下,科技股有非常多的细分赛道,比如消费电子、物联网、云计算、智能驾驶、IDC、半导体、网络安全、垂直行业IT、SaaS、网游、金融科技等等 。
近两年的牛市中,基金在核心资产上抱团,集体推高了核心资产的价格 。细看这些核心资产,消费、医药板块的股票居多 。科技虽然贵为第一生产力,但科技股能位列核心资产的并不多 。
潘明做过统计,总共的A股+港股的科技公司可能大概在900家左右,他认为,这里面有大概5%不到的资产相对比较核心 。电子、互联网、传媒、通信板块都有,相对来说电子和互联网领域的核心资产更多 。世界上没有永恒的核心资产,总有公司会慢慢被踢出局,但也总有公司进来,但波动性比小市值公司更稳定一些 。
在科技股的投资框架与逻辑方面,潘明表示,大致框架就是核心还是喜欢能够真正的深刻影响到中国经济发展的科技大赛道,不是犄角旮旯这种小的赛道 。在这个前提下,寻找中长期景气度比较高的科技子行业,在个股上喜欢可以迎来业绩跟估值双击的公司,业绩往上走,估值也往上走 。
从指标上来看,说白了就是“德才兼备、品貌双全”,核心还是寻找可以迎来业绩跟估值双击的公司 。德就是成长性,毕竟科技板块是在成长股赛道 。“才”是公司有没有自己的竞争优势,有没有自己的壁垒 。品就是财务上要相对保守一些,尤其是大股东跟公司相关的财务方面要保守,不然会对公司经营带来影响 。貌就是公司的估值弹性,两家公司可能类似,但是资本市场对它们有不同的偏好,估值弹性更大的公司更值得投资 。
潘明表示,喜欢的公司有一些共同特征,就是创始人之前在相对传统的行业就做得非常优秀,通过自己对行业的理解,发现了一个相关的新赛道,空间更大,然后他自己出去创业,做得很优秀,这类公司更有投资价值 。
虽然只聚焦科技股行业,但还是要关注市场流动性 。市场流动性收紧对科技股还是有一定影响的 。在流动性收紧的时候,有些估值很高、得用PS来估值的公司,需要相对谨慎一些,因为那些公司PE就很高,只能用PS相对看上去还可以 。在流动性放松的时候,那些PE的公司可能相对表现更温和一些,PS公司可能表现地相对会更好一些 。
最关注半导体、新能源,AI、5G板块需谨慎
相比于刘格菘、周应波等基金经理,潘明在选股上更加纯粹地集中于TMT、科技板块 。不过与蔡嵩松、郑巍山这样的选股集中在半导体的基金经理相比,潘明在科技股中的投资又相对更分散 。
基于框架,潘明主要投资的科技股大赛道有三个,一是港股互联网巨头;二是在国产替代过程当中寻求弯道超车的A股半导体公司;三个是电动汽车,这三个是贯穿整个的核心赛道 。当然从均衡配置角度来说,也会配置一些云计算、消费电子品牌型的公司 。
具体到新能源汽车,潘明表示,整车厂商是偏消费层面的,不会去配置 。把一辆电动车拆开,成本比例最高的是电池,而且电池是有技术壁垒的,所以动力电池是配置核心 。相关的软件也会有机会 。汽车在电动化之后,就是互联网化、智能化,核心是软件,是 “软件定义汽车”,未来可能通过软件,对看上去一模一样的汽车硬件进行改装 。这方面有很多机会 。传统整车厂的机械工程师比较多,软件工程师少,而软件项目的复杂程度可能达到几百万甚至几千万行代码,传统车厂很难有这种能力管理好这类项目,所以会有很多跟外部软件企业的联合开发 。
半导体方面,核心就是半导体周期性过程当中,能不断缩小跟全球最优秀半导体企业差距的公司 。在周期带动下,现在大家的业绩都往上走,有些公司虽然营收、利润往上走,但在真正的科技水平上,跟国际先进水平可能还在拉大,对于这些公司相对会谨慎一些,不能只看营收 。等到周期结束了,潮水退下的时候,只有真正跟国外距离在缩小的公司,甚至慢慢超过国外水平的公司才能长期走下去 。
产业链上,设计公司相对确定性更高一些 。代工方面,现在美国对中国的先进制程有很大的限制,能不能跟国外缩小差距,不确定性挺大 。在半导体设备方面,有些公司在跟国际水平缩小距离 。整体来说最有机会的还是设计领域,因为设计领域美国对中国的限制相对小一些,也更难限制一些 。现在也传出了14纳米也要限制,但很多半导体产品也不需要14纳米,整个半导体设计领域机会还是比较大 。
对于前沿的AI、5G方向,潘明比较谨慎 。他认为,纯AI公司相对不是很乐观,这类公司商业化难度还是很高的 。像一些原来在安防落地的公司,慢慢在转型,比如AI跟物联网结合的方向,商业化落地的推进更高一些,但纯AI公司相对会谨慎一些 。
5G方面,今年有700MHz大频宽网络建设,明年这项建设告一段落,整个5G建设基本上成长性已经弱化很多 。而且目前也没有特别杀手级应用,包括预期较高的AR、VR,发展也都一般 。在没有杀手级应用出来之前,5G机会不是特别明显 。
重仓科技股,如何控制回撤?
重仓科技行业这种成长领域的股票,难免会在震荡行情中出现较大的回撤 。常上热搜的诺安成长混合基金,去年最大回撤曾达到36% 。潘明管理的国联安优选基金曾经在2015年左右出现过较大回撤幅度 。在2018年底的时候,市场普遍认为TMT板块不行了 。潘明在当时依然在TMT上保持了高仓位,也因此赶上了2019年的成长股爆发 。而在去年,基金净值一度创出新高 。
国联安优选行业混合累计净值变化情况(资料来源:天天基金网)
潘明表示,现在的策略跟2014、2015年时发生了一些变化 。首先是寻找有互补性的资产 。例如现在港股的科技股跟A股可以形成互补 。最优质的互联网公司大部分在港股上市,在A股相对少一些 。半导体方面,设计公司基本上都在A股上市,港股很少,港股有少量代工企业、晶圆厂,两边形成互补状态 。港股的互联网跟A股的半导体是一个互补的资产 。同时都跌的概率相对比较小 。
另外,从之前弯道超车的逻辑慢慢地过渡到强者恒强的逻辑,从投资组合上面,也从14、15年这种中小市值的公司慢慢转到现在基本上都是市值较高的科技公司,从而去让整个波动、回撤相对小一些 。
国联安优选一季度末前十大重仓股
中大市值的股票相对来说波动性更小一些 。但这类股票往往是去年经历了较大涨幅 。今年以来,市场上普遍在寻找中小市值股票的机会 。很多基金经理也认为今年中小市值股票会更有表现机会 。
潘明认为,核心资产池不是固定的,不断会有“水”进出,两百亿到五百亿市值的公司可能会长大 。但上市公司结构跟整个经济结构是一样的,小公司数量远远多于大公司,随着IPO不断推进,小市值公司数量会越来越多,而且数量增长速度比大公司快 。所以从小公司中选出伟大公司的分母在不断扩大,难度越来越高 。他表示,从这个角度来说,一个上市公司如果净利润在2亿以下,或者市值在100亿以下,自己基本上是先放弃研究的,情愿耐心等它年净利润超过2亿,或市值超过100亿以后再加大研究 。就像大自然有那么多花,在没开之前叫你提前选哪一个花开放的时候最美,那是很难的事情 。
科技股投资的难点
国泰君安证券分析师李沐华在一篇《为什么计算机研究员升了基金经理后纷纷抛弃计算机?》的文章中指出,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覆盖计算机行业的二级市场研究员升了基金经理之后,往往会选择拥抱其他行业,对计算机行业的兴趣不约而同的下降 。李沐华认为原因在于:

  • 商业模式差 。计算机行业很多是外包公司,大部分是项目制公司,少数是产品型公司;
  • 估值难以把握,持有体验差 。计算机行业质量高一点的公司让你舒服买入的机会极少,估值水平一直都很高 。而且估值会随着市场情绪呈现极大的波动;
  • 数据不透明,很多订单无法查到,所以跟踪业绩比较难;
这些都是TMT类科技股投资中无法回避的难点 。
除此之外,无法忽视的是行业壁垒问题 。壁垒是任何行业投资中都需要重点考虑的一环 。跟其他行业不太相同的是,科技公司的竞争壁垒往往不稳固,国际大公司也有壁垒被攻破的时候,比如诺基亚 。即使壁垒不被攻破,也常有竞争力下滑的情况 。从近年来的情况看,一直被看高的谷歌,市场表现让人略感失望,而亚马逊、微软则走上了上升通道 。而IBM、英特尔、AMD等公司,一直处在沉沉浮浮的过程中 。国内的情况更加复杂,很多公司还未在赛道里取得竞争的胜利就已经上市了 。谈壁垒为时过早 。
现在有人认为,日本汽车行业未来就是“诺基亚”,因为日本汽车行业在电动车尤其是锂电驱动方面准备不足,它们选择的是氢能源与混合动力 。如果未来汽车动力电池还是锂电池驱动的话,他们压力会很大 。
潘明认为,科技股投资难点就在于,大趋势是不断有变化的,14、15年的时候,A股半导体公司都是相对比较弱的公司,都是相对非主流的公司,最近两三年,优质半导体公司在A股涌现,这是不断变化的东西 。像新能源汽车、碳中和,都是以前不存在的 。
【什么属于科技股 科技股都包括哪些板块】公司层面的变化更大,有些公司做大了,有些公司由于战略或者其他原因做小了,再加上流动性的变化,也会造成个股的轮动 。
应对这种问题,更多还是紧密的跟踪 。他表示,二级市场非常重要的信息来源是券商,也就是卖方研究员来路演 。过去两三年发生了变化,券商信息有一定的偏向性 。他坦言现在投资越来越依赖行业专家,专家更及时,更客观,更深入,更中立,跟行业专家交流可以听到行业、公司正反两方面信息,基金经理根据自己的判断然后做结论 。
不过即使是收集到足够的信息,往往也很难显著提升对科技问题做判断的确定性 。以一项新技术--联邦学习为例,大逻辑上,隐私保护越来越严,联邦学习未来应用会更广 。但实际上现在的应用也还没到爆发阶段 。影响技术应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什么时候得到广泛落地,很难准确判断 。
潘明也认为,判断的确定性确实很难,也只能多做跟踪来缓解 。从根本上来说,判断科技股的成长性,还是要看是否是真正深刻影响经济发展的大赛道 。以电动汽车为例,碳中和影响到中国的国际地位,影响到大国之间的博弈,肯定很重要 。汽车在使用过程当中产生了占比90%以上的碳排放,汽车行业降低碳排放也是很确定的事情 。所以还是要站得更高的角度来衡量确定性 。
因为科技股的这种特点,很难对科技公司长期持有,因为发展的不确定性强,很多时候还是要在长期持股和短期择时上做权衡 。
潘明认为,对于成长股来说,在成长为一个伟大公司的拼图过程中,每一个季报就像拼图中的一小块,如果季报低于预期,需要加大研究,去分析这个拼图出现问题是一个临时现象,还是一个中长期现象 。如果是个暂时现象,就可以接受,甚至可以加仓 。如果是一个中长期的问题,等于说这个公司的成长拼图毁了,那就需要卖出 。另外,还要根据流动性收紧还是放松做一些板块或者个股的滚动 。
本文源自虎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