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黄草乌新品种一亩增产200斤,效益翻倍利润高


日前,“滇草乌1号”“滇草乌2号”和“滇草乌3号”3个黄草乌新品种,在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县撒营盘进行现场测产 。测产结果显示,黄草乌新品种相比普通黄草乌实现了效益翻番 。如此高产优质的黄草乌是怎么培育出来的?新品横空出世,将对中药材产业带来怎样的影响?采访人员对此进行了采访 。
黄草乌新品种实现效益翻番
日前,昆明市禄劝县撒营盘镇干海子村小组的草乌种植基地里,村民正在挥舞锄头收获黄草乌,满眼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
原来这是由云南农业大学西南中药材种质创新与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和禄劝县农业局组织,邀请省内有关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中心字淑慧副教授及其团队选育的黄草乌系列新品种“滇草乌1号”“滇草乌2号”“滇草乌3号”进行现场测产 。
经现场实测,黄草乌新品种滇草乌2号、滇草乌3号和滇草乌1号3个新品种每亩鲜产量分别达951公斤、922公斤和681公斤,与对照每亩鲜产量461公斤相比,分别增产增收106.3%、100.0%、47.7%,按保护价格每公斤8元计算,滇草乌2号、滇草乌3号效益与对照相比,亩产值效益增加了一倍 。
专家组一致认为,3个黄草乌新品种长势优良、品质稳定、丰产性好,且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适于在云南省相似地区推广种植,对打造昆明黄草乌优势产区,以中药材品种化引领中药材产业发展和加快高海拔山区中药材精准扶贫具有重要意义 。
明年科研成果可实现产业化
“新品种的培育,可谓是7年磨一剑 。” 西南中药材种质创新与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杨生超教授说,黄草乌是云南重要的道地中药材 。由于受高寒山区地理位置和耕地有限的影响,人工栽培多采用野生驯化与盲目引种相结合,致使生产上出现品种混乱、种质混杂、优质种源缺乏、繁殖技术落后等关键技术问题 。
禄劝是全国“野生中药材资源分布最多”的县区之一,分布着10多种野生草乌种质资源,是我省草乌的主产区 。为使禄劝县乃至云南省草乌种植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云南农业大学西南中药材种质创新与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的字淑慧副教授及其团队,自2009年开始利用收集黄草乌种质资源,通过集团选育法,经过多年的选育,成功培育出黄草乌系列新品种“滇草乌1号”“滇草乌2号”“滇草乌3号”,并联合海资种植专业合作社进行示范种植推广 。
从当初挑选出的几十株单株,到如今培育出的近4亩新品种,今年黄草乌新品种将迎来产业化应用的关键节点 。杨生超教授介绍,采收后的新品种,明年可推广种植优质高产草乌面积达上百亩 。
新品选育带动持续增收市场稳定
黄草乌新品种示范基地,就在禄劝海资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土地上 。合作社理事长钱世权介绍,合作社有58户社员,去年2月,合作社和云南白药集团签订了药材收购协议,实现了订单式的中药材种植 。按照每户社员平均种植3亩草乌计算,每户仅中药材种植一项就有2万元的收入 。
钱世权说,自从农大的字淑慧、沙本才等专家来到合作社后,为农户们带来了种耕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草乌每亩增收100公斤以上 。“大家都盼着今年的示范新品种尽快能够推广,产量上去了,药材品质稳定了,大家奔小康的路会走得更快、更踏实 。”
省农业厅生物产业处副处长何理进表示,昆明的黄草乌具有种植、加工、销售等方面的优势,市场前景广阔 。通过新品种培育推广,可以做到产量稳定、药效稳定,进而带动农户稳定增收,确保企业增效,最终推动中药材产业的有序平稳发展 。
以科技为支撑 走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云南中药材种植行业协会会长苏豹说,中药材产业长期以来科技支撑比较薄弱,近年来,省、市政府在培育中药材产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苏豹表示,通过中药材新品种的选育,可以避免品性退化,提高产量,稳定品质,确保产品用药安全,让产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
“黄草乌新品种实现效益翻番,是科技与生产结合的典范 。”昆明市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昆明市以昆明道地药材、特色药材、药食两用药材为重点,充分发挥在昆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优势,为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今天的测产结果充分说明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只有重视科技才能使我市中药材产业发展产生更强的活力 。”
【种植黄草乌新品种一亩增产200斤,效益翻倍利润高】为提高中药材种植技术水平和产品开发力度,昆明市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办公室分别与云南农业大学中药材工程中心、云南省农科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院、云南中医学院中药学院合作建立了4个“昆明市中药材产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通过4个中心,根据产业和企业的需求,开展中药材种植、加工、野生资源保护驯化、新品种培育、新产品研发等方面的技术服务工作,为加快推进昆明市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