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行程卡“摘星”到底意味着什么?( 二 )


对此,吴尊友也称行程卡加星“在疫情形势严峻的早期,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 。
为什么“摘星”?
然而疫情特点并非一成不变 。最显著的变化是,病毒传播力已经越来越强——R0值从原始毒株的2.5左右变成了9.5,也就是说,奥密克戎毒株的感染者,最多能传染的人数可以达到9到10个人 。
这给疫情防控带来了巨大压力 。进入2021年年夏天以来,中国千万人以上级别的城市几乎都曾爆发过较大规模的疫情 。特别是冬春季节,传播人数在千人以上的疫情几乎成了常态 。
4月份,全国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总数一度达到404个,涉及40多个城市 。
这势必使更多人的生活受到了影响 。
到了5月份有人不堪其扰者,给工信部的“部长信箱”写了一份信 。信中提到“行程码(卡)目前只显示到地级市,对地级市内防控工作精确化带来不便,也不利于民众出行,强烈要求三大运营商按区域对基站分组,信通院将行程码显示行程具体到县一级” 。
工信部在回信中指出“通信行程卡”分析的是手机信令数据和话单数据,所以产生行程数据的前提是用户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产生了信令和话单数据 。受技术原理所限,行程卡的查询范围只能说,国内只能精确地市,国外精确到国家(地区),暂时无法精确到各地市(含直辖市)的区县级 。
新冠病毒|行程卡“摘星”到底意味着什么?
文章图片

【新冠病毒|行程卡“摘星”到底意味着什么?】工信部回答了,又好像没回答 。到底能还是不能呢?
对此,有专业人士分析认为,问题的关键是涉及的人数太多,全国十几亿人产生的实时数据,需要每间隔一段时间与基站信息“互动”,后台收集数据、分析、形成数据库 。这个过程产生的数据非常庞大,如果想做得更加精确,不仅会带来更大的压力,也会增加成本 。
也就是说,并非技术上不能,而是当时的防控要求和运营模式——普通用户免费查询之下,成本与产出达到了某种平衡,精确度已经处于最佳 。
遗憾的是,这个平衡,被新版疫情防控方案打破了 。
从第九版新冠疫情防控方案看,中风险的划分标准已经变成了: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停留和活动一定时间,且可能具有疫情传播风险的工作地和活动地等区域 。
尽管有研判风险之说,实际上,还是增加了认定为中风险区域的可能性 。如果还是用老的那套行程码算法,“现有的系统这很可能崩溃 。”有业内人士指出 。
此外,精准防控的策略,也使得这个功能更加“鸡肋” 。对此吴尊友在其发文中也有明确的说明:
“随着科学防控、精准施策的不断完善,对于高风险区/中风险区的划分和防控管理要求更加精细化、精准化,通信行程卡“星号”标记的提示作用,在新防控策略的具体实施中的难以发挥作用 。”
从这个意义上讲,行程卡“摘星”,已经势在必行,而工信部也确实及时反应,做出了这个决策 。
或许只是第一步
行程卡“摘星”也引起了很多人的担忧,担心影响风险提示 。
而这样的担心也与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毒株的新特点有关 。
6月2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雷正龙介绍了这一新毒株的特点,包括变异株潜伏期短、病毒传播能力更强、传播速度更快,具有更强的免疫逃避能力,传播的隐匿性强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