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懒本能决定了 父母在教育孩子中经常犯“基本归因错误”

在人们处理信息时 , 存在一种潜在心理机制 , 被称为"基本归因错误" 。它是一种不自觉地将他人行为归因于内在特质而忽视环境影响的心理倾向 。然而 , 我们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在不经意间运用着这种心理机制 。
01一、基本归因错误是如何产生的基本归因错误指的是人们倾向于将他人的行为归因于个体的性格或态度等内在特质 , 而忽略他们所处的环境影响 。这是因为人们总是希望在付出最小努力的同时获得最大收益 , 这是一种适应环境并提高生存能力的本能 。在评价他人行为时 , 我们也倾向于按照这一原则进行简化评判 。相较于其他环境因素 , 个体的行为是最容易观察到的 , 而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情境压力等外部条件则难以察觉 。如果要评估行为还要考虑这些因素 , 就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因此 , 在偷懒的本能驱使下 , 我们本能地简化了这个过程 , 往往忽视了外部因素的作用 , 过多地将问题归咎于个体 。

偷懒本能决定了 父母在教育孩子中经常犯“基本归因错误”

文章插图
02二、基本归因错误会导致严重的问题 。1. 基本归因错误会误导父母 使其采取错误的教育方式由于基本归因错误 , 我们往往将问题归结于孩子本身 , 从而以孩子为出发点寻找解决方法 。然而 , 如果问题的根源在于环境等客观因素 , 那么将解决问题的焦点放在孩子身上 , 要求孩子做出改变 , 从根本上说是错误的方法 。如果我们将问题归结于环境 , 我们会更注重改善环境 , 而不是对孩子进行过度要求 。2. 基本归因错误会误导孩子当我们陷入基本归因错误时 , 我们会表现出"验证性偏差"的行为 , 即不断寻找和收集能够证明自己观点正确的证据 。举个例子 , 一旦我们认为孩子学习不努力 , 就会在孩子的学习中关注他们不努力的表现 , 以此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这种行为等同于我们佩戴了一副有色眼镜 , 专注于寻找孩子的问题 。孩子怎么可能完美无缺呢?他们肯定有不努力的时候 。因此 , 只要我们带着这种有色眼镜看孩子 , 就一定会发现他们不努力的表现 。而且 , 原本可能并不明显的问题 , 在有色眼镜的辅助下也会被放大 。
偷懒本能决定了 父母在教育孩子中经常犯“基本归因错误”

文章插图
03三、如何避免基本归因错误其实很简单 , 就是无条件地相信孩子 , 认为自己的孩子没有问题 , 孩子的问题是由环境等其他因素导致的 。当我们看到孩子的不良行为时 , 我们会从环境中寻找原因 。这实际上就是肯定式教养的理念 。我们要相信孩子 , 相信他们是优秀的 , 是追求卓越的 。正因为如此 , 肯定式教养不关注孩子的缺点和不足 , 而更多地给予他们肯定和赞扬 , 激发他们内在追求卓越的动力 。一旦内在动力被激发 , 父母就不需要过多干预孩子 , 孩子自然会变得越来越优秀 。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 , 我们要注意避免基本归因错误 。不要将孩子的问题归结为个体的内在特质 , 而忽视了他们所处的环境影响 。只有正确理解和引导孩子 , 我们才能真正帮助他们成长 , 并培养他们正确的自我认知和发展态度 。
偷懒本能决定了 父母在教育孩子中经常犯“基本归因错误”

文章插图
【偷懒本能决定了 父母在教育孩子中经常犯“基本归因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