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养殖技术 吧西哩鱼养殖技术

刺鳅养殖技术?!??.
大泥鳅人工繁殖及养殖技术总结 。Mastacembeluearmatus属于鲈形目 , Misgurnus , Misgurnus , 俗称辣锥 , 猪锯 , 石锥等 。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20世纪80年代以来 , 由于凉性鱼类的过度捕捞和江河污染 , 野生资源已经枯竭 。大泥鳅被列为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从2000年开始 , 大约1/2 。此外 , 约占水面1/2的水葫芦等水生生物可放入池中净化水质 , 同时可用于隐藏大泥鳅物种 。3.及时分级隔离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 , 大泥鳅种的规格会有一些差异 。当差异较大时 , 应特别注意及时筛分、分级和离析 。成鱼养殖成鱼养殖一般采用集约化养殖 。1.池塘的要求一般是土池塘 , 池塘面积一般1-2亩 , 池塘水人工繁殖1 。亲鱼的选择 。在每年4-8月的繁殖季节 , 选择成熟的亲鱼进行引产 。其中 , 雌鱼腹部肿胀柔软 , 生殖孔大而突出;雄鱼比雌鱼稍长 , 生殖孔略呈粉红色 , 通过人工挤压流出乳白色精液 。雌、雄亲鱼按1: 1的比例催产 。2.引产药物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或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 。药物使用前用生理盐水稀释溶解 , 注射剂量按0.5 ml/kg亲鱼体重计算 , 注射部位为背部肌肉 。采用双针注射法 。第一针注射剂量为总量的1/5 , 第二针注射剩余部分 , 间隔24小时 。雄鱼的剂量减半 。水温在20-25时 , 作用时间为36-48小时 。3.产卵池和鱼窝的准备 。药物催产后的亲鱼放入产卵池进行交配 。一般用面积50-100平方米 , 水深1.2-1.5米的水泥池作为产卵池 , 池水用80目过滤 。在人工流产之前 , 人工鱼巢由柔软、新鲜、无毒的水葫芦、水葫芦等制成 。设置在水泥池中供亲鱼加热产卵 , 鱼巢数量为1个/m2-2个/m2 。亲鱼发情产卵时 , 产卵池周围要保持安静 。人工催产后 , 亲泥鳅会在发情期自动交配 , 在鱼巢产卵 。产卵后 , 卵遇水会发粘 , 能附着在鱼窝上 。分娩后取出亲鱼窝进行孵化 。如果进行人工授精 , 则使用干授精 。4.受精卵的孵化产卵后 , 应及时收集受精卵 , 放入孵化池进行孵化 。孵化池宜采用面积为4-6平方米的水泥池 , 受精卵孵化密度为10000-15000粒/平方米 。孵化期间 , 注意防止水发霉;潜伏期内 , 水温尽量保持在18-31 , 最适水温为20-28 , 变化范围应控制在2左右 , 每天更换3次新水 , 保证水质新鲜 , 溶解氧充足(溶解氧含量不低于L) 。1.鱼苗可在水泥池或直接在孵化池中培育 , 放养密度为3000尾/m2-5000尾 。硬化鱼苗 , 全长3 mm-4 mm , 腹部有膨大的卵黄囊 , 体质较弱 , 活动能力差 , 卧于池底一侧 , 3-4天内不投喂 , 以自身卵黄囊为营养源 。五天后 , 鱼苗的卵黄囊完全消失 , 开始摄食 。鱼苗前期主要投喂收获昆虫或小枝角类幼虫4次 。经过8-10天的培育 , 鱼苗可长至1.5-2.0厘米 , 并呈黄色 , 此时可食用切碎消毒的蚯蚓 。驯化30天后 , 鱼苗长2.5厘米-3.0厘米 , 开始成群觅食 , 体色变黑 。在养殖期间 , 应每天适当换水和曝气 , 并用软管虹吸池底粪便 , 以保证淡水质量
泥鳅鱼 , 主要是野生的 , 不能人工养殖 。泥鳅鱼是一种底栖鱼 。生活在有许多水生植物的浅水区 。以水生昆虫和其他小鱼为食 , 繁殖期约为7月 。目前由于养殖技术不成熟 , 市场上卖的基本都是野生的 , 以人工捕捞为主 。泥鳅 , 身体细长 , 前端略扁 , 后肛门细 。又长又尖的头 。吻稍长 , 但没有眼后部长 , 吻端向前突出成吻突 , 长度约等于眼径 。前鼻孔呈管状 , 位于吻的两侧;后鼻孔呈圆形 , 靠近眼睛的前边缘 。眼睛位于头的上侧 , 表面覆盖着薄薄的皮肤 , 眼前有一根倒置的小刺 , 埋在皮肤里 。在较低的位置 , 口裂几乎呈三角形 , 口角达到眼前缘或略超过眼前缘 。上下颌骨有蓬松的牙齿 , 呈带状排列 。胸鳍小而圆 , 无腹鳍 , 背鳍和臀鳍分别与尾鳍相连 。背鳍前方有一排独立的硬刺 , 约31-33根 。臀鳍有3根棘;尾鳍略尖 。鳞片小 , 侧线不明显 。背部黄褐色 , 腹部淡黄 。从头部到眼睛后部有2条光线 , 沿着身体后部纵向延伸到尾鳍基部 。身体的背侧和腹侧有许多网状花纹 , 特别是背鳍、臀鳍和尾鳍的基部 , 身体的外侧有30多条褐色垂直条纹 。有些个体的条纹在顶部越来越暗 , 有些个体在靠近腹侧的地方混有短条纹 。背脊基部为深褐色 , 胸鳍为淡黄色或灰黄色 , 其他鳍为灰色 , 臀鳍下缘常饰有白边 。
刀鳅鱼养殖 人工如何养殖
黄颡鱼是一种暖水性鱼类 , 生长在水体底部 , 生存温度为6 ~ 38 , 最适生长温度为25 ~ 28 , pH范围为6.0 ~ 9.0 。它的耐缺氧能力比常规鱼类稍差 。因此 , 养殖黄颡鱼的池塘应具备以下条件 。要有一定的深度 , 水体必须达到2米以上 。如果水深不足 , 光照过强 , 不适合黄颡鱼弱光摄食的习性 。及时氧合 。水产养殖池塘需要配备曝气器和其他设备 。根据天气和水质情况 , 科学开机增氧 。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 , 机器应该在上午和下午各开一个小时 。阴雨闷热天气 , 应提前增氧 , 增加开机次数和时间 , 使水中溶解氧浓度保持在3 mg/L以上 , 加强管理 , 坚持昼夜巡逻池塘 , 观察鱼类的摄食、活动和生长情况 , 及时消除隐患 。尽量减少行人、动物等 。进入繁殖区惊扰鱼类 , 以免产生应激反应 。信息:饲养技巧:精饵:黄颡鱼对蛋白质和饵料质量要求较高 。饲喂全价配合饲料 , 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应为35 ~ 45% , 粗脂肪含量应为5 ~ 8% 。人工饲料的配方可以是:鱼粉30-40% , 豆饼20-30% , 菜饼10-35% , 发酵粉15-18% , 米糠10-15% 。
 , 诱食促长添加剂2~5% 。驯化训练:天然野生黄颡鱼 , 喜昼伏夜出摄食 , 故必须经过驯食训练 , 使其适应白天摄食 , 一般需要驯食1周左右 。驯化时配以固定的投饵信号如敲击饲料桶 , 进行定点、定时投饲训练 , 先用鱼饵沿池边泼撒吸引鱼种 , 连续2天左右待鱼种陆续游来摄食 , 再慢慢添加人工饲料拌入饵料中 , 定点投到水池固定地点 , 最后使黄颡鱼养成定点、定时摄食习惯 。合理投喂:黄颡鱼因个体小 , 摄食慢 , 投喂时应注意“尽早开食、少喂多餐 , 根据天气、水温、水质等情况科学投料 , 使黄颡鱼尽早采食生长 。4月前后 , 可每日投喂2次 , 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3%;5~9月 , 每天投喂3~4次 , 投喂量为鱼体重的3~5%;10月后 , 随天气转凉 , 鱼体增重 , 每天可投喂2次 , 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2% 。黄颡鱼的养殖技术?【鱼养殖技术 吧西哩鱼养殖技术】黄颡鱼肉质细嫩 , 味道鲜美 , 是人们喜爱的优质水产品 。由于市场对黄颡鱼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 而野生资源和养殖产量有限 , 黄颡鱼的市场价格稳中有升 。适度发展黄颡鱼的人工养殖可获得较为理想的经济效益 。黄颡鱼的池塘养殖技术如下 。一、池塘准备 。养殖黄颡鱼的池塘 , 要求水源充足 , 水质清新 。主养鱼产量指标在150千克/667平方米以上时 , 须配备增氧机和水泵等机械设备 。养殖黄颡鱼成鱼的池塘大小均可 , 面积一般在0.2-0.3公顷或0.7公顷以下 。池塘的大小和形状要有利于操作管理 。要求池底平坦 , 便于捕捞 。淤泥10厘米左右 , 水深保持在1.5米-2米 , 有单独的可控制进排水口 。鱼种放养之前需对池塘清整消毒 。注意将池塘底部整平 , 并在排水口端的底部挖出50-60平方米的洼坑 , 比四周低20-30厘米 , 以备干塘捕鱼之用 。放种前 , 按养殖常规鱼的方法使用漂白粉或生石灰清塘消毒 , 再根据塘口情况每667平方米施放100公斤-200公斤发酵过的有机肥 , 在池塘水体中培育出大量的浮游生物后投放黄桑鱼应尽量选择人工繁育的鱼种 , 这既可保证品种纯度 , 也可提高成活率 , 网簖干塘捕捞的小规格黄颡鱼也可作为鱼种放养 , 尽量避免鱼种的途径运输和鱼体受伤 , 以提高鱼种下塘的成活率 。黄颡鱼种的放养时间一般在每年的3至4月 , 放养密度应根据池塘条件、管理水平、饲料供应及鱼种规格等情况灵活掌握 。一般每667平方米水面可放规格为5厘米/尾的黄颡鱼种3000-5000尾 , 规格较大时 , 可适当减少放养尾数 。鱼种放养前可使用20x10-6或30x10-6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洗消毒10-15分钟 。为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饵料生物资源 , 每667平方米水面可混养10-15厘米的白鲢鱼种200-400尾 。同时 , 可放养1龄草、鲂鱼种100-200尾 。禁放鲤、鲫等底层鱼类 。主养品种放入半个月后 , 陆续放养搭配品种 , 以利于主养品种的生长 。三、饲料投喂 。黄颡鱼为杂食性鱼类 。在自然状态下主要以浮游动物、水生昆虫、螺、小鱼虾等水生动物为主 , 也能摄食部分水草、腐屑等饵料 。人工饲养时可将小鱼虾、螺蚌肉、畜禽加工厂下脚料、鱼粉等动物性饲料与豆粕、菜粕、花生饼、豆渣、麦粉等植物性饲料粉碎后 , 搅匀后做成人工配合饲料投喂 。黄颡鱼对饵料的要求是:粗蛋白质含量在35%-45% , 动物拖把蛋白的含量比例为(3-5):1 , 脂肪含量5%-8% 。养殖户在自配饲料时应注意在饲料中添加1%的无机盐及适量的多种维生素 。在高温生长旺季可适量添加抗生素类药物 , 每月投喂1-2个疗程 , 以防细菌性疾病 。鱼种刚下塘时摄食量较少 , 3-5天后能养成集群摄食的习惯 。正常吃食后 , 4月份以前饵料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3% , 生长旺季每天饲料投喂量为存塘鱼体重的4%-6% 。每天可分上、下午2次投喂 , 下午水温溶氧高于上午 , 可适量多喂 , 下午水温溶氧高于上午 , 可适量多喂 , 有利于鱼类的生长 。饵料投喂时注意“四定”、“四看” 。四、日常管理 。搞好水质管理能促进其快速生长和提高饵料转化率 。鱼种刚下塘时 , 保持水深50-60厘米 , 有利于水温的提高和饵料生物(如技角类、桡足类)的繁殖 。每隔5-7天加注新水1次 , 高温季节每隔3-5天加注新水1次 。产量指标较高和有条件的池塘 , 应适时开动增氧机 。黄颡鱼虽不易泛池 , 但低溶氧和恶劣的水质会抑制生长和提高饵料系数 。平均每隔15-20天可使用15-20克/立方米的生石灰调节改善水质 , 或使用氯制剂进行水体消毒 , 剂量与常规鱼类相似 。黄颡鱼为无鳞鱼 , 它对孔雀绿、硫酸铜、敌百虫、高锰酸钾等药物较敏感 , 防病时要慎用 。平时要勤巡池塘、勤观察生长情况、勤捞杂草污物、勤做记录 。黄鳍鲷的养殖技术种苗生产黄鳍鲷养殖所需的种苗 , 绝大部分依靠海区捕捞天然鱼苗 。一、鱼苗的采捕捕捞黄鳍鲷幼苗要掌握好几个技术环节:1、生产季节捕捞黄鳍鲷苗的季节于每年11月下旬至翌年2月下旬 。初次见苗时间为11中旬 , 旺发期为12月至1月 , 2月下旬以后 , 鱼苗长大分散 , 只能捕到少量大苗 。2、鱼苗规格与群体变动每年“立冬”前 , 黄鳍鲷开始产卵 , 幼苗孵化以后成群地游向河口和内湾觅食 。11月中旬开始出现少量体长0.5厘米的鱼苗 , 靠岸的幼苗群体越来越大 , 至体长2厘米左右时群体最大 , 2月下旬后 , 鱼苗长至3厘米以上 , 并游向较深水海区 。3、捕捞工具和方法捕捞的网具主要有小拖曳网 , 麻布围网和缯网3种 。前两种网的捕捞地点选在近海河口和内湾咸淡水交汇的浅滩 , 底质砂砾 , 盐度14‰-15‰的海区 。中后期可用闸箔围海猎捕 。捕捞时间选在大溯潮退潮后的平流时进行 , 因为这时幼苗未能随水退出 , 停留在浅滩容易捕捞 。捕捞时两个人在两边拖网 , 两个人在前面用蚶壳绳赶苗 , 让苗慢慢游入网内 , 然后慢慢收拢网 。收网时要注意防止鱼苗附网磨擦受伤 , 又要防止把水搞混 , 导致幼苗缺氧窒息死亡 。捞取鱼苗时要小心 , 慢慢放入事先准备好的桶或网箱 。缯网捕捞则要选择在涨潮时进行 。鱼苗的运输1、运输前鱼苗的处理由海区捕来的鱼苗 , 要经过筛选 , 除去鱼体瘦弱和受伤的鱼苗 , 因为受伤的鱼苗容易感染细菌引起皮肤发炎红肿 , 或发生水霉病 , 患病后会很快蔓延 , 造成大量死亡 。起运以前 , 要吊养2-3天 , 使鱼苗受到锻炼和排泄掉粪便 , 减少运输中水质的污染 。2、掌握好运输用水装运鱼苗的用水应与吊养池水的盐度相接近 , 运输途中加水也要保持盐度相对稳定 。3、装运密度海水鱼苗的耗氧量比淡水鱼苗高 , 故装运密度要少一些 。一般一个350公斤容积的大木桶 , 可装体长1.5厘米的幼苗5-6万尾 , 或2.5厘米的幼苗3-4万尾 。4、增氧增氧是运输途中的重要环节 , 可采用人工击水和空气压缩机增氧补充相结合的方法 , 采用这种方法 , 经过12-16小时的运输 , 成活率可达90%左右 。5、运输到达目的地后的处理鱼苗运抵后在下池之前 , 要调好水温、盐度 , 不能与运输用水相差太大 。鱼苗卸下后先稍稍清洗 , 在池中吊养 , 让鱼苗休息1-2小时 , 再清理死鱼和污物 , 然后点数移往放养池 。网箱养殖放养密度放养鱼苗规格要整齐 , 以避免相互残杀 , 一般在标粗阶段 , 每个网箱可放养2000尾 , 经过1-2个月后 , 放养密度减至1000尾 , 当体长长到3-5厘米时 , 调整密度为200-500尾 , 在养成阶段 , 保持8-10公斤/米3 。在海区环境较好 , 管理水平较高的条件下 , 最大放养密度可达20公斤/米3 。黄鳍鲷为浅海暖水性底层鱼类 。幼鱼的适温范围较成鱼窄 , 生存适温为9.5~29℃ , 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7~27℃;致死低温8.8℃ , 致死高温为32℃ 。成鱼则可抵御8℃的低温和35℃的高温 。适盐范围较广 , 在盐度为5°~43°之间的海水中均可生存 。黄鳍鲷可以从海水中直接移入淡水 , 在半咸水中生长最佳 。黄鳍鲷有明显的生殖迁移活动 , 在产卵期来临之前约2个月 , 从近岸半咸水海区向高盐的深海区移动 , 产卵后又回到近岸 。一龄鱼性腺开始发育 , 至二龄即发育成熟 。在我国南方近岸产卵适温为17~24℃ , 最适温度为19~21℃ 。10月下旬至翌年2月产卵 , 盛产期为11~12月 , 1~2月份可见鱼苗 。卵为浮性分离卵 , 圆形 , 无色透明 , 卵径0.69~0.87毫米 , 油球径0.22~0.?23毫米 。在水温21~23℃时 , 经过35个小时即可孵化出仔鱼 。黄鳍鲷食性较广 , 对饵料要求不严格 , 仔鱼以动物性饵料为主 , 成鱼以植物性饵料为主 , 主要为底栖硅藻 , 也摄食小型甲壳类 。仔鱼在饥饿时 , 常发生相互残食的现象 , 因此在人工育苗时要特别注意 , 饵料投喂一定要均匀 。黄鳍鲷适应力强 , 生长快 。自然界中的黄鳍鲷一龄鱼体长16.9厘米 , 重150克;二龄鱼体长21.8厘米 , 重325克;三龄鱼体长26.2厘米 , 重550克左右 。淡水黄鳍鲷鱼的养殖技术黄鳍鲷鱼的养殖:1、放养密度放养鱼苗规格要整齐 , 以避免相互残杀 , 一般在标粗阶段 , 每个网箱可放养2000尾 , 经过1-2个月后 , 放养密度减至1000尾 , 当体长长到3-5厘米时 , 调整密度为200-500 尾 , 在养成阶段 , 保持8-10公斤每立方米 。在海区环境较好 , 管理水平较高的条件下 , 最大放养密度可达20公斤每立方米 。2、饵料主要投喂低价新鲜小杂鱼 , 除外还可搭配植物性饲料混合使用 。3、饲养管理鱼苗投进网箱之后 , 饲养管理工作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①定时投喂饲料 。刚进网箱的鱼苗 , 若鱼体健壮活泼 , 第二天便可投喂饲料 。若鱼苗因机械损伤或严重感染上疾病 , 则需采取治疗措施 , 经2-3天后才投喂饲料 , 饲料块状 , 大小因鱼体而定 。投喂次数:3-10月份每天投喂2次 , 11月至次年2月 , 每2-3天投喂1次 , 宜在早晚进行 , 投喂量为鱼体重的5%-10% 。②故障检查 。要经常检查网箱有无损坏、破裂 , 注意防止网破鱼逃 。在台风季节里 , 要加固缆绳 , 复盖网箱 , 必要时将鱼排拖到避风的海区 。③定期更换网箱 。一般从幼鱼养至成鱼 , 需更换3次网箱:在鱼种阶段 , 网目为0.5厘米 , 体重30-50 克时 , 网目为1厘米 , 体重达51-150 克时 , 网目为2.5厘米 。150克以上时 , 网目为3.75厘米 。④清理附着物 。网箱和浮子在海水中浸泡时间长了 , 会不断附着贝类 , 藻类等生物 , 堵塞网目 , 影响水流 , 应定期更换清洗 。一般2个月清理一次 , 宜在风平浪静的天气进行 。冬季水温低 , 应避免惊动鱼 , 不宜更换 。另外 , 还可混养少量蓝子鱼 , 以使摄食部分藻类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