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企查查控诉天眼查偷窃数据,数据究竟属于谁?( 二 )


回顾过去几年,无论是企业之间寻求合作,还是在个人找工作,用天眼查或企查查查询对方资质,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流程之一。
但BT财经发现,这类信息查询平台的数据质量仍然为不少使用者诟病,因查询不准确而造成的“乌龙”事件时有发生。如《澎湃》曾援引央广网称,多个企业认为天眼查利用公开信息“渲染出一些不符实际的结论”给企业带来困扰。这样的影响甚至蔓延到资本市场,比如2020年9月海澜之家(600398.SH)股价异动,消息面上被传参与投资半导体公司,后来被证实“乌龙”。《潇湘晨报》也在2020年4月报道《天眼查、企查查因“虚假信息”被多家企业投诉》。
企查查和天眼查究竟可否作为“权威信源”?BT财经询问身边专业人士发现,他们普遍认为查询类工具非常方便、但不可尽信。
一位知乎答主的回答反映出一些现状。该答主表示如果想调查清楚一家公司的底细,除了天眼查和企查查的信息,去上市公司年报、最高人民法院全国法院被执行人信息查询系统、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查询系统确认信息也必不可少;涉及企业资质的要去各省市级信用网、建筑业资质查询等专业系统查询;涉及企业资产的要去中国土地市场网、作品著作权登记公告、中国商标查询等进行查询……足见这一工作的细分和深入。
但在如此高壁垒之下,天眼查、企查查等查询类商业模式究竟能支撑起多大价值,答案依然模糊不清。
欢迎关注【BT财经】,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