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第一代跨国公司本土领导者的谢幕:杨旭和英特尔中国的35年荆棘路( 二 )

2015年元宵节,杨旭在一篇署名文章中说,“我们目前的战略是‘不变’与‘变’,即:响应中国国策的方针不变,但会随时根据中国ICT产业创新趋势的变化而变。” 在采访时,他多次提及英特尔正在努力布局中国市场,而有效运转的生态体系是其中的关键。“英特尔要帮助中国的产业在人工智能的时代进行快速、更有效地增值和创新,提供最好、最强的计算和分析平台。”他相信,一旦英特尔能与这些看似彼此有巨大差异的企业伙伴协同合作,就能取得突破性的成功。作为创新者和整合者,英特尔将最终汲取各家之长,再次建立新的生态联盟,进而释放巨大的可能性。而中国,在其中将扮演重要角色。
在过去35年的职业生涯中,杨旭构建了英特尔在中国的生态系统,将英特尔带入了为实体经济赋能,为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助力的主赛道。
2021年是英特尔进入中国市场36年,在过去36年间,中国成为英特尔除美国总部外业务部署最全面的区域市场,业务覆盖前沿研究、产品技术开发、精尖制造、产业生态合作、市场营销、客户服务、风险投资等。
2021年3月24日,英特尔信任CEO帕特·基辛格在宣布英特尔开启IDM2.0战略,其核心能力覆盖设计、制造、封装一体化,“是一家拥有从软件、芯片和平台、封装到大规模制造制程技术的公司”。
对于英特尔而言,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这里有许多极具创新力的公司,是英特尔重要的制造和研发中心之一。目前,英特尔大连、成都工厂,在英特尔全球制造网络中的地位和技术领先性正不断提升。成都工厂不仅是英特尔全球最大的封装测试基地,也代表了英特尔在该领域最顶尖的技术;英特尔大连工厂,则从最初的芯片组业务转型到战略性的存储业务,正从96层的3D NAND过渡到144层的3D NAND技术,标志着3D NAND产业在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已第一时间落地中国。
此次英特尔做出重要的组织架构调整和人事任命决定,赋予中国区领导团队更大授权。继任者王锐拥有电子工程博士学位,以及电子工程和哲学的双硕士学位。在英特尔工作长达27年,在技术和业务等高级管理岗位有数十年宝贵经验。作为英特尔内部培养的新一代中国掌门人,王锐将带领中国团队执行英特尔IDM2.0全球战略,并与中国市场深度融合,在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时代创造价值。
目前,英特尔与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等多家国内领先企业深入合作,推动智能应用落地和突破;开放Thunderbolt协议规范,参与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盟、边缘计算产业联盟;实施AI未来先锋计划,创设英特尔创新加速器,建设英特尔全球最大的FPGA中国创新中心等。在中国,英特尔已累积投资了140多家中国创新公司,总额超过21.3亿美元。
对王锐和英特尔中国团队来说,中国在未来的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物联网、云、5G等领域充满机遇。英特尔的中国布局不仅会拓展出更为庞大和完整的生态系统,改变整个行业,更将再造英特尔。
而在今天这样一个新时代,当中国第一代跨国公司本土领导力完美谢幕,新一代的继承者们将继续在中国市场和全球经济的融合中实践企业家的责任和使命,继续走这样一条光荣的荆棘路。
n第一代跨国公司本土领导者的谢幕:杨旭和英特尔中国的35年荆棘路
文章插图

1985年英特尔在北京设立代表处。(英特尔供图)
以下是2018年杨旭参与《经济观察报》“改革开放四十年四十人”专题时,接受本报的独家专访。虽然时隔三年,现在看来仍有时代意义——
访谈:
经济观察报: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变化,如果用三词概括,您会用哪几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