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社恐23年,我不知道原来人还可以这样......( 二 )
就像读书时 , 英语老师经常说的那句名言:只要我不尴尬 , 尴尬的就是别人 。 「社交牛逼症」在日常生活里 , 就完美地体现出了这句话的精髓 。 关于「社牛」的来源 , 最早可以追溯到第一代古早网红B哥焦双喜 。 这个网红走红的时间是在2006年 , 与芙蓉姐姐、凤姐等人火在同一个时期 。
通过在网上拍摄发布原创恶搞短片 , 他当初在走红时流量巨大 , 全网粉丝能达到上千万 。 焦双喜的视频突出的就是一个尴尬 , 在地铁上用手扶栏杆练武术 , 在公交车上训斥行人放屁 。
在公众场合说“天天吃屎”这种尴尬的话 , 在他这里就是常规操作 。
焦双喜“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迷惑行为 , 其实在那个时候带有一些“博眼球”的意思 。 可在这几年 , 随着不断有网友进行“二创” , 这个行为才渐渐脱离了哗众取宠的范畴 , 还被赋予了新含义 , 成为“社交恐惧症”的反义词 。 「社牛」症状其实除了网红外 , 也有不少明星或多或少都带着点 。 在央视节目上 , 表现得格外活跃的主持人撒贝宁 。
在综艺节目里 , 跳舞唱歌为队员加油打气的曾可妮 。
甚至 , 哈利波特也可以有「社交牛逼症」 。
做为一个特别内向的人 , 其实也打从心底里就对“社牛患者”很羡慕 。 因为内向的人眼里难以完成的社交任务 , 在他们那里却不成问题 。
当然 , 这次「社交牛逼症」能够爆火 , 被广泛传播 , 真的不仅仅是巧合 。 它更像是一剂安慰剂 , 安慰那些内向的社恐患者 , 承载着他们对社交的一种渴望 。 光明日报“青年说”就社交恐惧发起过一项网络调查 , 2532名参与调查的网友中 , 就有97%的人表示自己存在回避或者恐惧社交的现象 , 仅有69人认为自己社交完全没问题 。
这个数据虽然不能代表整个社会 , 但起码能在侧面反应出 , 现代很多年轻人都存在社交恐惧现象 。 每天都起床开始 , 有多少年轻人就已经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 一上地铁 , 第一个举动必然就是戴上自己的耳机;一下班跑得飞快 , 深怕遇到不太熟悉的同事 。 回到家里 , 听到合租的室友在客厅 , 自己也绝对不会离开房间半步 。 即使去参加同学聚会 , 那自己也一定会偷偷躲在角落看手机 。
整个人脑门上就像刻着四个字:格格不入!物质条件的逐渐丰沛 , 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精神健康” 。 「社交压力」源于社交 , 也是绝大部分人无法避开的事情 , 内容话题有普适性 , 就容易引起全网共鸣 。 在微博关于「社恐」的帖子里 , 常常能够看到别人在评论区 , 分享自己因为社恐的尴尬瞬间 。
在豆瓣的「社会性死亡小组」看 , 也能看到各种在社交场合出丑的尴尬事迹 。
而「社牛」这个热词的崛起 , 不就是给「社恐」提供了一个积极的解决方法吗?从本质上去说 , 大家对这个梗的喜欢 , 也是因为太多人都渴望自己能拥有「更强的社交能力」罢了 。
当然 , 随着这一话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 也出现了一下让人感到不适和不解的行为 。 有人在公共场合大声吆喝 , 极力凸显自己的“智商” 。
有人在人流密集的地铁站跳舞 , 只为博取一点点关注 。
有人在别人新开的店面内 , 自顾自地嗨起来拍视频段子 。
甚至 , 还有人在公共场所 , 脱下裤子就......
尬出来的流量狂欢 , 也让越来越多人加入「社牛」行为的大军里 。 从发布相关内容表现自己或他人的自信 , 适度调侃和娱乐这一行为 , 到现在却出现了一些人以此博眼球、赚流量 。 在公共场合大声吵闹 , 在路人面前装模作样 , 做出一些迷惑行为 。
- 我们的生活|社交正在推动“孤独生意”多元化发展,天聊将重塑用户精神世界!
- CPU|阿里反贪第一人蒋芳,入职23年将7名高层送入狱,连马云都可以查
- 社交|圈层社交的高光与隐忧:小天才电话手表真能挑战腾讯?
- 噪音|聊聊社交产品中的信号与暗示
- 三星堆|陌陌推行“付费服务”,社交软件成“约X神器”?从业者该收手了
- 蒋芳|阿里反贪第一人蒋芳,入职23年将7名高层送入狱,连马云都可以查
- 芯片|高通再见,iPhone将全部采用自研发芯片:2023年首次实现
- 社交软件|微信啥时候跟上?支付宝也能一键清除未读消息了:强迫症直呼好评
- 经济发展促动社会变迁|卖萌经济、单身经济、社恐经济……年轻群体消费催生多少新经济?
- 社交|To B企业在元宇宙里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