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社交牛逼症”洗脑全网,他越俗越火?( 二 )


“我姓马 , 我叫马牛逼”
“我敢吃shi , 你们谁敢拉我就敢吃”
“越吃越牛逼”

在别人的店铺里吃包子 , 在镜头前以浮夸的样子喧哗取众:“啊妈妈的味道” 。

在公众场合制造尴尬 , 让他人社死:“你是不是又放屁了” 。
拿着电话跟马云说打几个亿过来 , 跟玉皇大帝、王母娘娘约在蟠桃会上打麻将…尽是荒谬 。


蝉主看完《B哥的一天》《人在江湖》等等的视频 , 非常一言难尽 。
真的尴尬到扣出三室一厅 , 整个脸就是地铁老头看手机 。
从焦双喜那时候开始 , “马牛逼”一词就存在了互联网 。 敢拍恶搞就意味着不能怕社死 , 不能怕尴尬 , 你尽管去社交solo 。
时尚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轮回 , 玩梗手法也是 。
如果有细看过b哥的视频 , 就会发现很多的手法到现在还能看见 , 例如语无伦次、在公众场合歇斯底里、对陌生人做出丑性质的行为(为了眼睛别搜 , 知道就好) 。
现在社交牛逼已经不再是b哥的专属形容词了 , 随着词条的大热 , 逐渐变成了万物皆可“社交牛逼” 。
不止是人 , 连动物和食物都有它自己的社交牛逼症 。


看起来患有社牛症的朋友们 , 在社交场合不会产生尴尬 。
和陌生人可以无所畏惧地交流 , 不会不自在 , 人再多也没在怕的 。


本社恐无法告知大家社交牛逼症是个什么体验 , 毕竟看到很会社交的人都只会想着怎么绕路走 , 以免产生社交 。
总而言之 , “社交牛逼症”逐渐成为了社恐急需的“病症” 。
02
是谁在逼社恐人患上社牛症?
社交对于拥有社恐的人来说 , 是比找对象还难的事 。
例如定了计划要出门 , 出门前的大半天都在独自焦虑emo , 开始后悔 , 最后变成强迫自己要出门 。
在微信上发错信息无法撤回的社死时刻让人感到窒息;生日最怕吃海底捞 , 因为店员会热情似火地给你举牌唱生日快乐歌 。
在电梯间碰到不是很熟但你又认识的人 , 你就会掏出你那没有信号的手机 。

在路上发现某人迎面走来 , 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和他进行眼神接触的你be like:

这些对善于社交的人来说 , 并没什么 , 但实际上这些行为已经足够让社恐人尴尬到抠出三室一厅 。
现实生活的社死时刻都让社恐人羡慕着社牛的“没有心里包袱和压力” 。
例如 , 等红绿灯过马路 , 不管行人的眼光怎么看 , 只要你的世界有音乐 , 那随处都是舞台 。

社恐都怕热情过度的服务员 , 社牛的人则是直接反向对服务员热情 , 让店员无所适从 。

从职业上 , 除了海底捞店员持有社交牛逼症 , 还有出租车司机、发型师tony老师等等 ,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质:社交无障碍 , 非常健谈 。
甚至已经开始评出 , 东北人才是社交牛逼症的天花板:
“因为社交牛逼症被大家伙儿稀罕 , 我们也是真昧想到啊 。 ”

同时不难发现 , 上一代的父母辈基本都拥有社交牛逼症:
买菜式社交;边走边唱歌;莫名地就跟邻居打好了关系;和不认识的人大聊养生之道等等 。


《乔家的儿女》乔四美应该是近期最社交牛逼的影视人物了 。
在车里睡醒就吃 , 还给周边的人吃、考官面前尬舞、和一群陌生人说如果结婚了就请大伙来 。

包括最近火热的《披荆斩棘的哥哥》中的欧阳靖 , 性格太好 , 去到哪都会主动社交且替别人考虑 。
七八十年代的人社交凭勇气、情义 , 年轻一代人会玩梗玩网络热词拉进社交距离 。
卡在中间的九十后 , 仿佛只有社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