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机器“自愈化”引领新科技变革(科技名家笔谈)

让机器“自愈化”引领新科技变革(科技名家笔谈)
文章图片
作者高金吉肖像画本版画家张武昌绘
让机器“自愈化”引领新科技变革(科技名家笔谈)
文章图片
科学家寄语
让机器“自愈化”引领新科技变革(科技名家笔谈)
文章图片
让机器“自愈化”引领新科技变革(科技名家笔谈)】辽阳石油化纤公司试运转期间 , 高金吉(右)在裂解气压缩机现场向毕振德总工程师汇报商讨机组改进方案 。 (1979年)
让机器“自愈化”引领新科技变革(科技名家笔谈)
文章图片
时任辽阳石油化纤公司副总工程师的高金吉 , 在压缩机房观察机组运行状态 。 (1988年)
18世纪60年代 , 发端于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 。 然而 , 机器是把“双刃剑” , 可以为人类带来福祉 , 也可能造成灾害 。 随着高危流程工业装备和空天飞行器的发展 , 故障导致非计划停产和突发事故 , 危害巨大 。 20世纪60年代起 , 设备监测诊断技术和状态维修兴起 , 逐步实现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运维 , 但排故检修必须靠人的状况始终没有改变 。
人类历史就是与各种疾病作斗争的历史 , 在各类传统医术和现代医学还没有诞生前的漫长岁月中 , 人类是靠自身的抵抗能力 , 战胜疾病而“自愈”并生息繁衍下来 。 从生物演变历程看 , 机器是生物以另一种方式的延续 , 活着的人和运行的机器都属于耗散结构开放系统 , 与机器故障和与人的疾病作斗争可遵循某些共同规律 。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 , 机器的排故检修能否不需要人去“治愈” , 而能像人一样可以“自愈”呢?
笔者的回答是肯定的 。 在石化企业一线工作三十多年的实践中 , 我认识到 , 除少数突发故障外 , 大多数故障发生均有一个渐进过程 , 而相互作用是故障的终极原因 。 如能早期发现并及时采取恰当的调控措施 , 在运行中抑制或抵消产生故障的原因和条件 , 故障完全可以防止 。 通过学习医学、控制论、系统论、耗散结构和仿生学等经典著作 。 借鉴中华传统医术“自主调理”经验 , 特别是疾病痊愈很大程度上是靠人体自愈机制 , 我深切感悟到 , 机器故障从“治愈”到“自愈”是现代化大工业生产发展的重大需求 , 也是必然趋势 。 2003年 , 笔者在国际学术会议上首次提出了过程装备故障自愈调控原理 , 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 。
德国罗尔夫·艾思曼教授曾提出 , 现代机电系统是由控制、动力、传感及检测、操作和结构等五大功能模块组成 , 将其通俗地类比于人的大脑、内脏、五官、四肢和躯体 , 得到世界仿生学界的认可 。 但他忽略了对人体自愈功能的仿生 。 笔者由此提出了人工自愈(ASArtificialSelf-recovery)的概念 , 研究把自愈机制这个人和动物特有的概念赋予机器 , 拓展了仿生学研究领域 。 自愈功能可抑制故障苗头或在运行中自行消除故障 , 包含代偿、清洁、修复、自适应调节、应激、协同、自保护等 。
人工自愈和人工智能(AI)共同之处是“人工” , 都是由人赋予机器功能 。 不同之处在于 , 人工智能是对人脑意识思维控制行为的模拟 , 而人工自愈是对人体无意识思维(不经过大脑)的自愈机制的模拟 。 人工智能仅仅对人脑进行仿生 , 忽略了遍布人体全身的经络—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形成的自愈功能的研究 。
维纳的控制论为生物系统与技术系统的连接架起了桥梁 , 提出目的性行为可以用反馈来代替 , 从而突破了生命与非生命的界限 , 把目的性行为这个生物所特有的概念赋予机器 。 但由于历史背景的局限 , 1948年发表控制论时 , 是从研究火炮自动打飞机的实践中研究目的性行为 。 显然 , 控制论中的目的性行为不包含自愈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