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得主卡尼曼最新著作《噪声》:选择大于努力,揭秘决策背后

1981年美国的研究者做了一项研究 。 在这个项目中 , 被试为208名美国联邦法官 。 这些法官被要求对16起完全相同的虚构案件进行判决 , 然而该研究的结果令人震惊 。 在这16起案件当中 , 法官们只对3起案件一致同意判处监禁 , 但即使在大多数法官同意判处监禁的情况下 , 他们建议的刑期长短也存在很大差异——比如在一起诈骗案中 , 法官们的建议平均刑期为8.5年 , 而最长的刑期是终身监禁 , 在另外一起案件中 , 法官们的建议的平均刑期为1.1年 , 而最长刑期为15年 。
这些法官都是专业领域的翘楚 , 他们所依据的判决标准也都是统一的 , 然而他们做出的最终裁定却大相径庭 。
你可能很难想象 , 一些微小 , 但看似随机出现的无关信息 , 会导致判决结果出现巨大的差异 , 比如相比于疲劳时 , 在一天的开始阶段 , 或者在饭后休息充分时 , 法官更有可能批准假释 , 但如果处于饥饿状态 , 他们则会更加严格 。
以上结论并不是我瞎编乱造的 , 而是由著名的心理学家、经济学家 ,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丹尼尔·卡尼曼以及他的同伴们经过长达数十年的研究 , 得出的缜密结论 。
提起丹尼尔·卡尼曼 , 很多人都会想到他大名鼎鼎的著作《思考 , 快与慢》 。 如果你不了解他 , 那我有必要做一个简短的介绍 。
诺奖得主卡尼曼最新著作《噪声》:选择大于努力,揭秘决策背后
文章图片
卡尼曼教授与斯坦福大学的心理系教授阿姆斯·特沃斯基因发现“人在判断和决策上的系统性误差” , 获得了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 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 , 他们开创了一个心理学与经济学结合的领域——行为经济学 , 促使大批心理学家和行为经济学家开始研究人类判断出现错误的原因和补救措施 , 比如:
人们为什么会过度自信?
为什么人们会有成见和确认性偏差——人们总是寻求、记住和过分强调支持自己信念的信息 , 而不接受反对自己 , 但实则正确的信息 。
相信看到这里你已经明白了 , 这位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卡尼曼教授 , 他主要研究的领域在于人类的决策领域 。 这些年有一句话很流行 , 叫做“选择大于努力” , 而选择的背后 , 显然是一个人的决策能力和决策品质 。
卡尼曼教授研究的领域就在于此——人们在决策时经常出现自己不自知的偏差和错误 。
其实心理学界非常关注人类的决策的心理动机 , 比如理性与非理性 , 主观意愿与客观影响 , 哪些才是影响角色品质的关键因素呢?2011年卡尼曼出版了《思考 , 快与慢》 , 总结了在这方面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概述 , 一经上市就引起了全球广大读者的阅读热情 , 也奠定了他在人类决策和判断领域以及行为经济学领域的开创者的地位 。
而我今天要推荐的这本《噪声》 , 延续了卡尼曼教授一贯的研究领域的相关成果 。 噪声这个词很抽象 , 其实它的意思就是“人类判断的陷阱” 。 卡尼曼教授在这本书里告诉我们 , 噪声与偏差一样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和损害 , 比如破坏公平和正义 , 浪费时间和金钱 , 损害身体健康 , 造成生理价值与意义方面的缺陷等等 。
在本文开头提出的关于司法领域的噪声问题 , 就是他们研究噪声这个话题的冰山一角 。 当然噪声存在于方方面面 , 大到公司、系统小到个人 , 噪声无处不在 , 也不断的带来各种各样的偏差和损害 。
诺奖得主卡尼曼最新著作《噪声》:选择大于努力,揭秘决策背后
文章图片
试想一个理想的画面:如果一个人从出生开始所做的每一个决策都是正确的 , 那么他的人生一定极其高效和成功 , 因为这意味着他少走了很多弯路 , 避免了很大的代价 。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 , 我们每一个人在做决策的时候 , 哪怕是在自认为自己已经经过了充分的理性思考和比较之后 , 所作出的决策仍然有可能错误重重 , 这种错误的背后就是大量的噪声 , 而这些噪声是被我们忽略的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