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崇信|蔡崇信,让阿里崛起的扫地僧( 三 )


所有人对这位甘愿放弃百万年薪 , 又精通法律和财务的新伙伴 , 尊敬有加 。
蔡崇信也很尽责 , 从注册公司和商标开始 , 手把手教着创业初期的阿里巴巴 。
当他最后拿出18份纯英文股权书时 , 所有人都像看天书一般瞅着手里的合同 , 从头跟着他开始学习什么是股权、期权 。
应该说 , 蔡崇信这个前瞻性的动作对未来快速发展的阿里巴巴十分必要 , 规范的激励和退出机制使得后期人员进出没有惹出任何麻烦 。
03
不过 , 股权也好 , 期权也罢 , 对于当时等米下锅的阿里巴巴还是镜中月 , 水中花 。
给阿里巴巴找钱 , 成为蔡崇信当务之急 。
最开始 , 蔡崇信觉得找钱不是什么难事 。
他想 , 凭着阿里巴巴良好的发展前景 , 凭着马云“三寸不烂之舌” , 应该很EASY 。
可等蔡崇信陪着马云连续见了38家投资人后 , 蔡崇信有些郁闷了 。
所有人都为“马老师”的创业激情折服 , 可依旧对他描绘的互联网和电商没啥概念 ,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
期间还有投资人反过来问蔡崇信 , 有没有兴趣加盟自己公司 。
他人笑我太疯癫 , 我笑他人看不穿 。
马老师后来对此事的回忆是:“那时 , 我们拒绝了38家投资公司 。 ”
马云还在到处贩卖情怀 , 阿里巴巴已经快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 十几个人凑的50万创业启动资金几乎全部耗尽 , 买泡面都得捡最便宜的买 。
实在没辙了 , 蔡崇信只好去找高盛投资 。
之前找普通投资人没找高盛 , 是因为蔡崇信知道资本的厉害 , 他不想过早让资本介入导致股权被稀释 。
可阿里巴巴的情况已经不容再讨价还价 , 他只好向高盛投资求助 。
专业投资的眼光确实敏锐 , 在听完蔡崇信介绍和考察一圈后 , 高盛当即表示愿意投资 。
1999年10月 , 高盛等五家机构向阿里巴巴投资500万美元 , 占股40% 。 这其中还有蔡崇信原东家 , 瑞典AB投资 。
熟归熟 , 资本也确实凶狠 , 上来就啃掉阿里巴巴一半的股权 。
正因有了这500万美元的托底 , 阿里巴巴终于有了像样的办公场所 , 马云也才能那么硬气和孙正义“砍价” 。
事实上 , 阿里巴巴内部被之前资本稀释了一半股权已有不同意见 , 很多人同意与孙正义见面 , 但是坚决反对接受投资 。
蔡崇信最后说服马云还是接受软银的投资 , 用一句俗语概括就是“家中有粮 , 心中不慌” 。
因为蔡崇信已从美国科技股的泡沫风潮预感到中国互联网市场情况不妙 , 他想帮阿里巴巴多找点 “储备粮” , 以防不测 。
果然 , 2000年开年不久 , 就在软银投资到位后 , 国内喧嚣已久的互联网泡沫破灭 。
一年间 , 无数没钱可烧的互联网企业渐渐销声匿迹 , 唯独手握现金的阿里巴巴有惊无险挺过寒冬 。
2004年到2005年 , 蔡崇信回到台湾 , 从熟悉的中信辜家、富邦蔡家等诸多台湾企业家族以及富达投资、GGV共计融到8200万美元的投资 。
有了钱的阿里巴巴先是创立了淘宝网 , 接着收购了雅虎中国 。

不过前者帮阿里巴巴从B端终于打通到C端 , 坐稳中国第一大电子商务的宝座;后者却因盲目进入搜索领域 , 导致后劲不足 , 最终功亏一篑 。
好在有蔡崇信的指导 , 阿里巴巴一步步壮大起来 。 对外并购了高德、优酷、饿了么等公司 , 对内陆续孵化出支付宝、天猫、蚂蚁金服等品牌 。
2014年9月20日 , 阿里巴巴在纽交所上市 , 当日市值破2300亿美元 , 创下史上最大IPO记录 。
50岁的马云成为中国首富 , 站在台上意气风发 。
蔡崇信像以往一样 , 隐身在马云身后浅笑 , 似乎对这一切早已有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