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称霸业界到无人问津,Intel的ARM处理器之路( 二 )


曾经 , 它才是智能手机处理器里的“性能王者”
值得注意的是 , 在英特尔推出XScale产品线时 , 市面上其实已经有很多成熟的SoC方案了 , 譬如许多朋友熟悉的德州仪器OMAP系列、摩托罗拉的“龙珠”系列 , 甚至还有高通的早期MSM6XXX系列 , 并且当时也都已经被一些手机厂商所采用 。 那么英特尔的ARM架构移动处理器 , 又是靠着哪些“特长”脱颖而出的呢?
从称霸业界到无人问津,Intel的ARM处理器之路
文章图片
简单来说 , XScale在许多地方都体现了英特尔在PC处理器研发方面的经验积累 。 比如它拥有比当时主流ARM处理器更长的流水线 , 这使得XScale可以运行在更高的主频上 。 与此同时 , XScale又是业界最早具备在低负载情况下自动降频省电设计的移动处理器 , 这就使得它虽然从架构层面上来说较为低效 , 但实际工况中却兼顾了高峰值性能(满载时的高主频)与高待机时间(低负载时自动省电) 。 所以最终反而胜过了同期采用“传统ARM思路” , 以定频运行的那些低主频、小核心竞争对手(典型的比如德仪的OMAP850 , 仅有206MHZ , 而同期的IntelXScale峰值主频可以跑到400MHz甚至更高) 。
又比如说 , 英特尔的XScale处理器很早就考虑到了手机的多媒体性能 。 在当时智能手机普遍还只配备有2.x英寸、QVGA分辨率小屏的时代 , XScale就提供了能显著加强多媒体运算效能的移动版MMX指令集和FPU(浮点运算单元)协处理器 。 这也直接促使早期那些使用XScale方案的WM触屏机型普遍开始采用(当时的)“超大屏”设计 , 并以能直接在手机上看视频、玩游戏作为卖点 , 大幅拉开了与彼时其他竞争对手间的体验差距 。
从称霸业界到无人问津,Intel的ARM处理器之路
文章图片
从称霸业界到无人问津,Intel的ARM处理器之路】从这张图中不难看出 , 曾经Intel对XScale也寄予厚望
最后 , Intel甚至还将PC处理器的“可扩展性”理念带到了XScale上 。 2004年 , Intel推出了能与XScale处理器搭配使用的2700G移动GPU , 这也正是我们此前曾经讲过的手机“真·独立显卡”中的重要一员 。 在此之后 , 包括NVIDIAGoForce5500之类的更多独立GPU方案也适配了XScale处理器 , 从而使得它理论上成为了当时综合性能最强、多媒体功能最丰富的移动端顶级平台 。
错误判断市场形势 , Intel暂别手机市场
虽然前面我们讲到了IntelARM架构手机处理器产品线(XScale)的来历 , 以及它们当年在技术上的种种领先 , 甚至是超前之处 。 但也必须看到 , XScale所反映出“将手机做成掌上PC”的产品思路 , 在当年其实是相对小众的 。
从称霸业界到无人问津,Intel的ARM处理器之路
文章图片
这并不奇怪 , 一方面当年的移动网络远不如现在这样发达 , 在2G甚至3G时代 , 大家对于“用手机上网”的需求尚且不迫切 , 就更不要说想到在手机上看流媒体视频 , 用手机拍照或是进行社交了 。 XScale强大的多媒体性能 , 顶多只是在用户将手机当“MP4”使用的时候 , 体现为能播放更高分辨率的视频这一点上 , 可这个使用场景本身就不太可能很大众化 。
从另一方面来说 , XScale虽然有着强大的性能 , 但要将其发挥出来也需要相对复杂的操作系统 。 事实上 , 当年只有微软的WindowsMobile系统 , 以及黑莓的BB系统能够充分体现英特尔移动处理器的优势 。 而搭载WM或BB系统的机型 , 即便我们不说大家也都能想到 , 几乎无一例外都是配备了大屏、大存储、超高价格的高端产品 。 这也就使得XScale虽然用户口碑很好 , 但却始终没有太过亮眼的出货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