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和元稹的元白称呼由来 元白是哪两位诗人的合称

在中唐诗坛上,白居易和元稹合称为“元白”,其并称大约等同于李杜,韩柳、温韦、苏黄,然而随便在网络上搜索一下便可知道,这个“元白”不仅是指白居易和元稹,也同样是指诗歌的一种流派 。

白居易和元稹的元白称呼由来 元白是哪两位诗人的合称

文章插图
白居易和元稹,为何称为元白而不是白元?
在中唐诗坛上,白居易和元稹合称为“元白”,其并称大约等同于李杜,韩柳、温韦、苏黄,然而随便在网络上搜索一下便可知道,这个“元白”不仅是指白居易和元稹,也同样是指诗歌的一种流派 。
苏东坡也在自己的文章中说过“郊寒岛瘦,元轻白俗”,大学者陈寅恪对他们两人诗歌的学术巨著也叫做“元白诗笺证稿” 。
悟空问答上有人问,两个的并称为什么是“元白”而不是“白元”?何况单以年龄论,白居易还年长七岁 。
其实这个“元白”的排列顺序起缘正是他们自己 。
元和十年(公元815年),也就是白居易写《琵琶行》的前一年 。白居易收到挚交好友元稹的一封信,这封信是元稹在重病之余所写 。
白居易读罢感动得涕泪交零,情不能禁 。于是在万般激动之下,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回信,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与元九书》 。
在这封信里,除了写及文学创作和人生感悟以外,还特意回忆了旧事,而线索就在这段回忆性文字之中 。
当此之时,足下兴有余力,且欲与仆悉索还往中诗,取其尤长者……博搜精掇,编而次之,号为《元白往还集》……嗟乎!言未终而足下左转 。
翻译成现代语就是,那时候你(元稹)的诗兴极高,于是冒出了一个想法 。
把我(白居易)和所有友人唱和的诗歌全都收集了去,准备精挑细选那些写得最精彩,最雅绝,最有内涵,最有妙句的那些诗歌,编成一本《元白往还集》 。
可惜的是这本唱和集没有编成,元稹就被贬到了远州,然后又贬为通州司马,而白居易也被贬为江州司马 。
这是“元白”组合首次在历史上出现,时间大约在元和十年的春天 。
由此出现一个问题,古人编书,如果是合集,通常为了尊敬对方起见,要把对方的姓名字号放在前面,自己的名字放在后面 。
也就是说,此事此书既然由元稹提出并编写,那么诗集的名称应当是“白元往还集”,而不是“元白往还集”,做为古人,做为文人,做为诗人,这基本的常识元稹不可能不知道 。
那么,为什么还要偏偏写成“元白”而不是“白元”呢?
因为白元已经固有名词,白元是道家术语,全名为白元君,是一个类似于穴位的术语,道家人在修道之时常常需要内视 。
道家经典《黄庭经》所载,眉间却入二寸为洞房 。这里的洞房与我们常言说的新婚洞房完全不同,它是指修道练习时的一个位置 。在明堂与上丹田之间,确切的位置是两眉之间的印堂穴向内两寸之处 。
洞房中间是黄老君,左边是无英君,右边是白元君 。在《云笈七签》中还记载了一个故事 。
西汉有一个道士叫周义山,他向上仙黄老君时求教长生之法 。黄老君问他内视的时候看到白元君了么?他回答说还没有看到 。
黄老君便说你的道行还不足,连无英君也没有看到 。还需要继续修练,然后才能接受更高一层的道法 。
当你内视的时候看到白元君就会成为下仙,寿命可达三千年,如果你能看到无英君,就会成为真仙,寿命高达一万年 。后来他果然勤于修行,终于见到了无英君和白元君,最终学习了《太洞真经》 。
在道家典籍之中,这个白元君在内视时也是有实体的,而且还是人形 。
书上记载这个白元君本名为郁灵,是太素元君的外孙,是白素元君的儿子,“肌肤凝皓雪”《道枢》,头上戴着黄色宝石的华丽宝冠,穿着绣有龙的袍子,系着绘有虎的腰带,手中总是拿着书籍 。
(“龙衣虎带,黄辰华冠,把籍持书”《上清握中诀》)
白元君也是五神之一 。(另外四神是无英,太一,司命,桃康),在中医学中白元君主肺宫,前文说的黄老君主脾胃 。道家有三魂七魄之说,而主管七魄的便是这个白元君 。
道家的丹道之术称之为“黄白术”,西方称之为“炼金术”,所以这个白指的就是黄白之白,而“元”便是初始之意 。比如《易》中的“元亨利贞” 。
所以,我们在《太平御览》中的道教典籍中经常可以看到“白元”这个词 。
比如“眉者白元之华盖,发者明堂之林精”(说眉毛和头发),比如“太一公子白元司命桃君五人,皆着朱衣绛巾”(这里是说五神做法)
诗词中也可以看到,比如秦少游写过一首《雪浪石》里面有一句“报罢五更人吏散,坐调一气白元存 。”所写的便是古人在工作后开始修习道法 。
正因为“白元”是道教固有名词,而且还不是隐晦之极的专业术语 。所以倘若用“白元”,势必显得这诗集充满了养生修道的意味,太容易引起别人误解 。
因此,元稹所编诗集,只能是“元白”,却不能是“白元” 。
半部诗文落门闾,长安旧事托双鱼 。
【白居易和元稹的元白称呼由来 元白是哪两位诗人的合称】世言元白知何故,缘是两州司马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