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工人通过蒲惠云智能系统进行生产管理。|专业改造力量 打开升级空间( 二 )


“那段时间一听到手机响 , 脑子就会‘嗡’的一下 , ‘别又停机了吧!’”说起此前的一段经历 , 智能改造供应商杭州瑞正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兴伟好像还带着一脸紧张 。
2018年 , 在顺利完成某家拉链企业一期20余台设备的智能改造后 , 第二期800余台设备的改造提上了日程 。 “大家开始都以为20台能做好 , 800台无非就是数量的区别 。 ”吴兴伟说 , 但没想到 , 一整个车间的设备联网上线带来的挑战是巨大的 。 “软硬件对接故障不断 , 最长的一次停机 , 系统恢复重启用了一个晚上 , 凌晨三四点钟我还在接客户的电话 。 ”
改造过程中 , 这样的状况并不鲜见 。 并且 , 改造完也不代表一劳永逸 。 “改完怎么运营?这个问题得重视 。 ”浙江明度智控科技有限公司总裁王立君认为 , 不少制造业企业特别是中小制造业企业 , 只看到了智能制造硬件和软件先进的一面 , 却没有认识到自身管理水平的重要性 。 “管理跟不上 , 不仅会影响智能改造效能的发挥 , 还可能导致员工对智能制造系统的抵触 。 ”
更值得企业重视的是改造预期 。 在蒲惠智造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王克飞看来 , “一些中小微制造业企业 , 对智能制造的认识不足 , 甚至提不出具体的改造对象和改造预期来 。 ”没有清晰的目标意味着没有准确的抓手 , 智能改造工程师上门后 , 不得不先对企业进行咨询诊断 , 有的时候甚至是一边推进改造一边结合企业需求修正目标 。
除了企业自身的因素之外 , 一些外在的因素也值得关注 。 “最初‘机器换人’ , 以为先进设备买来用就可以了 , 可等到后期需要设备联网升级 , 制造商却不愿意开放接口权限 。 ”一直参与企业智能改造工作的老板电器行政总监俞佳良说 , “之前一套花费上千万元采购来的设备 , 从安装到调试全部由制造商完成 , 根本不允许我们参与 , 导致后期做智能改造时难度很大 。 ”
布局——
以企业为主体 , 强化制度设计和服务支撑
从2013年推进生产线改造开始 , 杭州实施制造业数字化变革已经进入第九个年头 。 随着旨在进一步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创新的“未来工厂”建设目标的提出 , 杭州正加快形成新的企业形态和产业模式 , 用数智化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
智能制造加速推进的同时 , “立标杆易 , 广覆盖难”也是采访中来自业界的普遍看法 。 广覆盖难 , 不仅难在制造业企业认识的统一 , 也难在设备基础、资金力量、人才团队等客观基础条件上 。
以企业为主体 , 强化制度设计和服务支撑 , 是杭州推动智能改造的思路 。 尊重企业和市场的选择 , 在供应商百花齐放的同时 , 政府也在统筹协调其他力量 。
这几天 , 杭州钱塘区前进智造服务中心负责人高玲玲在园区内的几家制造业企业来来回回跑了好几趟 , 智能改造后 , 运行效果还需要一段时间的观察 , 不能放松 。
作为杭州前进智造园与杭州智能制造产业协会共同成立的机构 , 前进智造服务中心负责为辖内制造业企业提供包括智能改造和智慧园区整体规划与咨询、智能制造人才培育等在内的一揽子保障服务 。 “政府出面成立服务保障机构 , 一方面能够提升园区吸引力 , 集聚供应商 , 另一方面也能整合政策资源 , 提供优质服务 。 ”高玲玲说 。
此外 , 还有来自头部互联网企业的技术支撑、金融机构的资金助力、校企合作的人才配合……在统筹布局、多方合力的背景下 , 近年来杭州智能改造成果丰硕 。 统计显示 , 截至2020年末 , 杭州累计实施机器换人项目5003项 , 实施工厂物联网项目1744项 , 推动超11万家企业上云 , 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超过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