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神话传说源自气候变迁( 二 )


许继军展示了一张图表 , 上面显示 , 中国历代王朝的兴衰 , 很大程度上与气候变化和粮食产量密切相关 。 粮食丰收、社会稳定和国力强盛的秦汉隋唐 , 都处于相对的“暖期” 。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几大盛世——文景之治、贞观开元盛世、康乾盛世 , 均对应气候相对温暖的时段且温暖时间持续较长 。 而游牧民族大举南侵的南北朝、北宋末年及明末清初 , 大部分都处于相对的“严寒降温期” , 伴随着气候变化、干旱频繁和粮食歉收 。
这是因为历代王朝更替 , 往往是游牧世界和农耕世界的碰撞 。 一个大一统兴盛王朝灭亡 , 再由一个北方游牧民族入侵中原 , 形成“华戎杂居”局面 , 或割据分裂 , 或南北对峙 。 经过战争过程 , 天下重新归一 , 神州再度振兴 , 继而又一场北方铁骑南下 , 中原又面临一场战乱……一种周期性的震荡 。
这种震荡和气候冷热变化周期对应 。 温暖湿润转向寒冷干燥时 , 农耕经济受到冲击 , 战乱纷起 , 社会动荡;与此同时 , 游牧民族面临牧草枯竭 , 水源干涸的威胁 , 迫使他们南下寻找宜牧地区 , 向农耕世界发起了进攻 。 农耕政权本就摇摇欲坠 , 在外来冲击下崩溃了 , 形成南北对峙局面 。 气候再度回暖 , 雨水增加 , 农业复苏 , 经济发展 , 文化繁荣 , 而游牧文化也蓬勃发展了 。
而从中华文明内部来说 , 汉唐盛世时期 , 气候温暖 , 降雨充沛 , 唐王朝版图臻于极盛 。 而从八世纪六十年代起 , 气候开始转冷变得干燥 , 自然灾害频繁 , 农业歉收 , 黄河流域小麦也普遍减产 , 水稻种植区南退 , 粮食产量也随之降低 。 特别是“安史之乱”后 , 中原地区藩镇林立 , 大量人口不堪忍受剥削和战火 , 纷纷南迁 , 让淮水以南长江中下游以至岭南得到开发 。 长江流域由以往的水量过度变得适宜 , 中华文明的经济文化重心就转移到了长江流域 , 特别是长江中下游 。
再看整个欧洲、亚洲和北美洲在公元1400年到1900年期间的相关记录 , 结果发现了同样的规律:低温时期战争更频繁 , 人口下降更厉害 。
许继军前不久也刚看了西班牙一份报纸上的整个文明地图:“美索不达米亚、尼罗河、爱琴海和地中海 , 一直到西班牙 , 这一带就是受到干旱的影响 , 文明发展受到了阻碍 。 气候对文明进程的影响是深层次的 。 ”
■ 引入科技手段干预自然变化过程
“经济社会离不开水 , 发展跟水资源或水循环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 ”许继军介绍 , 干旱不光是自然问题 , 也是一个社会问题 。
他举了个例子 , 有的地方靠水发电 , 如果没水 , 水库就发不了电 , 电力就会紧张 。 一些耗电产业就受到影响 。 很多地区是人口密集区 , 各种作物对人口和经济增长影响很大 , 一旦缺水 , 损失很大 。 缺水本身也会带来水产养殖、航运方面的问题 。 鱼在涨水期会产卵 , 小鱼会在水温较高时游到其他水域觅食 , 水域面积减少就意味着觅食困难 , 鱼搁浅 , 候鸟来吃 , 再到后面可能就没吃的 , 生态方面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 。
“在现代技术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 , 尽管人类抗御干旱灾害的能力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 但干旱依旧是人类的梦魇 , 年复一年地困扰着我们的生活 。 干旱灾害仍然是人类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 , 抗御干旱灾害依然是一个需要关注的话题 。 ”许继军指出 , 环境本身的脆弱性在增强 , 但是人类的应对能力也在增强 。
他介绍了专业团队围绕干旱做的一些研究工作 。 其中一种是收集各种各样的数据 , 有些是新发生的数据 , 有些是历史考证过的数据 , 时间跨度有上千年 , 然后对干旱演变规律做出分析 。 看看干旱主要发生在哪些地方、什么时间段容易发生、规律是什么 , 从中找到关键的驱动因子 , 同时也根据气候模式 , 对未来的干旱的空间变化和分布格局、变化趋势做出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