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墙祸起是什么意思


萧墙祸起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萧墙祸起的意思是指祸乱发生在家里 。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
萧墙祸起例句:
1、萧墙祸起,“邻居”书店价格大战 。
2、原因是他的紫禁城里萧墙祸起 。
3、剩下的几个则搞一派拥护袁谭,一派拥护袁尚,萧墙祸起,自相残杀,最后同归于尽 。
4、第十四章萧墙祸起其实,陆家宇来之前有所准备,他想:只要是自己没贪没占,终究会有柳暗花明、峰回路转之时 。
5、隋朝末年皇帝昏庸,奸臣当道,以致祸起萧墙,终于步上灭亡之途 。
6、这位富豪死后,子孙因争夺财产,竟酿成命案,真是祸起萧墙啊!
7、不照这么办法,恐祸起萧墙,势且波及全国,总统不如通权达变,暂歇风潮为是 。
8、这个家族之所以会没落,完全是祸起萧墙,家族成员不够团结所致 。
9、他没想到祸起萧墙,在他们内部出现了 。
10、最近爆发的盗领案,经查竟是祸起萧墙,系由银行员工所为 。
11、清洗社会衰败和垂死的成分 。不过,每一个人,帝王也好,起义领袖也好,死者也好,都自认是炎黄子孙,都声明要继承华夏遗产 。谁也不想祸起萧墙,自挖墙脚 。每当危机之秋,人人都争相救国 。
12、这个工作团队因为成员彼此互不信任,祸起萧墙,终于解散了 。
祸起萧墙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huò qǐ xiāo qiáng,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也比喻身边的人带来灾祸 。出自《论语·季氏》 。萧墙指古代宫室用以区隔内外的当门小墙 。
原文:
《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将伐颛(zhuān)臾 。冉有、季路(两人是孔子的弟子,也是季氏的臣子)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
祸起萧墙释义如下:
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
祸起萧墙
拼音: [huò qǐ xiāo qiáng]
出处: 汉·蔡邕《刘镇南碑》:“俄而汉室大乱;祸起萧墙 。”
成语典故
公元前659年,鲁庄公的弟弟季友立公子姬申为国君,即为鲁信公 。同年,季友迫使莒国将鲁国乱臣庆父交还鲁国 。由于季友对鲁国王室忠心耿耿,为维护鲁国的安定做出了贡献,镇公便把汶水北面的土地及费这个地方赏赐给了季友 。
从此,费地成为季友的私产,而季友的子孙被称为季孙氏,在鲁国执政 。季友的孙子季孙行父执政时,举贤任能,分财济贫,受到国人爱藏,谥号季文子 。季文子,季武子、季平子三代执掌国政,当时几代鲁君都昏庸无能,以致出现了人民只知道有季氏,不知道有鲁君的情况 。
到鲁哀公时的季康子,名位虽是卿大夫,实际权势之大,早已超出国君之上 。他为了进一步扩大和巩固自己的统治权力,想攻伐附近的颛臾,把它并吞过来 。于是他以颛臾国靠近费邑,以后会给子孙造成威胁为借口,要出兵征伐颛臾 。
颛臾在商代即是方国,周成王时成为鲁国的附国 。颛臾地处鲁国首都曲阜和季氏采邑费城之间,周王室曾授权其祭祀少皋和蒙山 。季氏要对这样一个处在鲁国疆域之内的附庸国大动干戈,这使孔子十分反感 。
他说:“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因为季氏当时只是一个卿大夫,是不能擅自征伐的 。
当时,孔子的学生冉有和子路是季孙氏的家臣,他们对孔子解释说:颛臾城墙坚固,离季氏的采邑费地又很近,季氏如今不把它占领,将来会成为子孙后代的祸患 。孔子说:“君子讨厌那种避而不说自己贪心,却一定另找借口的态度 。
我听说过无论是有国的诸侯或者有封地的大夫,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境内不安定 。若是财富平均,便没有贫穷;和平相处,便不会人少;如果不发生战争,也就不会发生什么灾难 。
做到这样,远方的人就会前来归服,如果嫌归服的人不多,还可以履行仁义礼乐,发扬文治教化招致他们 。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
可如今你们两人辅佐季氏,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用文治教化招致;国家支离破碎,却不能保全;反而想在国境以内使用武力 。我想季氏的忧患,恐怕并不是来自颛臾,而是来自萧墙之内吧 。”一语点破了季氏欲征伐颛臾的真正原因 。
【萧墙祸起是什么意思】“祸起萧墙”这个成语就是源自孔子的这句话,以后常用来比喻祸乱出自内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