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聊一聊,网约车平台背后的业财一体化

淘宝|聊一聊,网约车平台背后的业财一体化

文章图片

淘宝|聊一聊,网约车平台背后的业财一体化

文章图片

淘宝|聊一聊,网约车平台背后的业财一体化

文章图片

淘宝|聊一聊,网约车平台背后的业财一体化

距离2021 年 7 月 2 日滴滴被下架整改已经过去了两个月 , 据当时专家提出的 40 天窗口期已经过去了22天 , 现在网约车行业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

数据显示 , 截至 2021 年 6 月 , 我国网约车用户规模达到 3.97 亿 , 占网民整体的 39.2% , 覆盖超过 400 多个城市 , 总订单量超过 43.1 亿单 。 截止至 7 月底 , 共有 241 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经营许可 。
从交通部公布的 7 月全国网约车平台数据我们可以看到 , 滴滴出行在 7 月的订单量逆势增长 , 上升幅度达到 13.1% , 超过行业平均增长幅度 。 而“攻势”最为凶猛的几家平台 , 包括如祺出行、首汽约车、曹操出行、去哪儿专车、帮邦行和美团打车订单量环比增长表现均非常优秀 。

作为消费互联网的宠儿 , 网约车行业热度不减 。
随着越来越多的竞争者的加入 , 更多企业从规模体量向下深挖行业的本质 。 除了用户规模之外 , 司机数量、ToB业务、租赁业务、区域特性等逐步成为了全新的竞争领域 。
8月19日“网约车鼻祖”易到用车一纸公告将其点燃的同时 , 把网约车行业司机端的竞争置入了讨论的漩涡 。 从司机端来看 , 滴滴出行7月活跃司机用户数达到6306万 , 环比下降10.45% , 但其巨大的总量仍稳稳占据行业榜首 。 T3出行、货拉拉的活跃司机数突破500万大关 。 在易到事件后 , 司机端的争夺势必更加严峻 , 头部企业惯用的手法:时长+单数+限时活动这种挑战司机忍耐度的运营方式 , 很难继续让司机们默默接受 。
作为消费互联网的重要行业 , “抢人”大战的主战场—用户端 , 势必还是各网约车平台的必争之地 。
与2012年不同的是 , 当下网约车行业的流量竞争更加复杂 。
除了每年新入网的年轻用户外 , 更大的竞争在存量市场中展开 。 在7月2日当天 , 高德打车、美团打车等平台的广告就已经布满了地铁、朋友圈和头条信息流广告 , 一股肃杀之气弥漫开来 。
早期高额补贴甚至“0元专车”的方式已经收效甚微 , 用户对叫车快(司机数)、坐干净车(服务要求)、坐好车(车型选择)、性价比(顺风车、企业版)提出了更高的期待 。
在高速扩张的阶段 , 每一笔成本的投入都能有效地为平台运营提供充足的价值 , 是每一个网约车平台的核心诉求 。 合理地规划企业整体的资源、费用 , 从粗放式的流量争夺到强调精细化运营 , 达到合理的 GTV 指标 , 是每一个网约车平台下一步应重点考虑的内容 。
GTV 已经很难全方位衡量经营状况
区别于传统行业链条式的经营模式 , 互联网企业的经营更加发散 。
网约车行业的 GTV 组成也在不断扩充 , C端快车业务的逐步成熟 , 对公业务、顺风车业务、租赁业务、车载设备、服务站、会员服务、金融服务都成为了 GTV 的重要组成部分 。
GTV = 总单量*单均流水 , 是网约车行业最基本的营收模型 。 在收入端 , 无论是快车、专车、企业用车还是顺风车在本质上均没有超出这个营收模型 。 当用车租赁、车载用品、会员体系等多种业务模式进入后 , 网约车企业的营收模型产生了巨大的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