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送|无人驾驶,在这里上路( 二 )


迈出“舒适区”,
从“小路考”走到“大路考”
无人驾驶汽车要告别实验室和封闭测试的“舒适区”,实现规模化生产、销售,开放的道路测试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通过大量的道路测试,自动驾驶汽车才能不断完善工艺和技术。在嘉定的开放道路测试,就是无人驾驶迈出“舒适圈”的第一步。
“2018年3月1日,是个特殊的日子。为了这一天,我们整整准备了一年半的时间。”李霖回忆,如何在法律法规的框架下,为企业发展和技术进步提供新的通道,成为当时摆在示范区面前最迫切的问题。经过大量的研究和讨论,上海在全国率先提出了“示范应用”牌照的概念,企业可以载人、可以载货,但不能收费,“这相当于找到了一个‘中间态’”。这一天,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开发布《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办法(试行)》,同时发放了全国首批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牌照,蔚来、上汽率先上路。
配送|无人驾驶,在这里上路
文章插图
智能网联汽车测试
这批特殊的号牌后有一个“试”字,上方标注着“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当时,在嘉定区已经划定了安全性高、风险等级低的5.6公里道路,作为第一阶段智能网联汽车开放测试道路。
“有了这个示范应用牌照,现在滴滴、百度、小马、AutoX等企业都在嘉定开展了载人示范,上汽、图森在东海大桥开展了载货示范,都成了具备国际影响力的示范项目。全国也跟着上海的模式纷纷制定示范应用牌照的管理办法,这次的‘无中生有’,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整个中国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进步。”李霖说。
配送|无人驾驶,在这里上路
文章插图
滴滴自动驾驶
短短几年间,嘉定的开放测试道路已总计315公里、覆盖110平方公里。越来越多的智能驾驶车辆在嘉定上路,这些自动驾驶界的“大腕”们纷纷“挤”进嘉定做测试,这里似乎成为了“无人驾驶”的“兵家必争之地”。截至5月底,全市已累计向23家企业发放155张测试及示范应用牌照,其中16家企业在嘉定区内完成测试,安全测试里程和时长约为96万公里和5.4万小时,分别占全市比例约为53%和69%。
无人驾驶,从“秀场”驶入“商场”
与“滴滴”“百度”等行业里的“大个子”们不同,“白犀牛”“先途”“追目”等专注于无人配送、无人清扫、智能短驳等专业细分领域的创新型企业,已经领先一步将“无人驾驶”付诸于实践。
2020年9月,“白犀牛”将首个无人驾驶配送的示范场景落户嘉定,承担着安亭新镇范围内的超市日常配送工作,为辖区内5000余名居民提供无人配送服务。
配送|无人驾驶,在这里上路
文章插图
白犀牛无人配送车
每天一大早,无人“看管”的“白犀牛”就会自己来到永辉超市门口。工作人员打开舱门,将商品放置进去,忙碌的一天就这么开始了。
没有驾驶室、没有驾驶员,自己优化线路、避让障碍物,配送小车以每小时15公里的时速驶向社区。不到20分钟,社区居民金先生就拿到了一早订购的商品。金先生对于这位“老朋友”很熟悉,也很有好感,“安全、智能、无接触,拟人的声音也很好听,还可以送到楼下,非常方便。”
配送|无人驾驶,在这里上路
文章插图
白犀牛无人配送车
上海白犀牛启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王瀚基认为,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无人驾驶的重心已经转向商业落地。在技术、路权、成本等多重挑战下,以无人物流小车为代表的公开道路、低速、载物场景具有更多发展机会,“未来的2到3年里,我们还将在嘉定至少投入100辆无人驾驶车,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