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专家 生猪产业技术

【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专家 生猪产业技术】 
国家现代生猪产业技术体系是什么组织 
我国现有的农业科研体系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改革现有的农业科技体系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农业科研与农业发展需求脱节,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经营急需的技术服务;二是市场机制在农业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国家、民间和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薄弱,市场意识弱化,科技产业化发展缓慢;三是农业科技力量分布不合理,科研条块分割,力量分散,层次重叠,职能不清,“大而全”、“小而全”现象依然严重;四是农业科研投入不足,农业科研设备落后,设施老化,对农业科技创新活动形成了较强的制约;五是科技创新激励机制仍然落后,农业科技队伍不稳定、人才流失的现象没有得到扭转 。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在孕育一场新的农业科技革命 。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等的迅速应用 。在农业领域推动了农业产业的整体提升,科技竞争成为国际农业竞争的焦点和核心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农业科技取得了巨大成就,现代育种技术已走在世界前列,动物克隆等农业生物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科技整体水平还远远落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严重不足 。要争取我国在国际农业产业体系分工中的有利地位,必须把握世界农业科技革命的新趋势,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
 
生猪散养模式很常见,生猪散养模式的优势有哪些? 
散养生猪作为传统产业,是农村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虽然规模远远达不到大户的标准,但实际上可以根据家庭收入投入较少的资金,占有较小的住房面积,抵御较小的市场价格风险 。这些养殖户的年放养规模大多在20头左右,更容易集中发展群体,形成“事半功倍”的规模优势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农村散养猪肉逐渐成为城乡人民追求的“绿色食品” 。农民散养,养猪差异化发展,一定会脱颖而出 。散养养猪户退出养猪业简直是胡说八道!农民散养最大的优势是饲料来源广泛,成本相对较低 。绿叶、红薯、玉米、米糠、麦麸、豆粕、剩菜等 。在农村很常见,都是猪的优质饲料来源 。与厂家生产的专用饲料相比,这些农村下脚料不仅可以大大提高猪肉的品质,还可以为养殖户节约60%左右的饲料成本,从而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另外,对于养猪造成的粪便污染,散养农户一般可以使用自己的有机肥给农田施肥 。但由于种种原因,从社会环境上积极提倡规模化养猪和集中养猪,排斥小规模养猪 。养殖户散养生猪的积极性比较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养殖户的经济收入 。希望以后能给散养猪更多的支持,让更多的养殖户脱贫致富!生猪养殖要想真正帮助农民增收,就要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提高生猪养殖的管理水平,最终提高产业效益 。政府要高度重视科学养殖技术的普及,定期组织养殖户召开示范操作现场会和广播会,免费提供现场技术服务,24小时接受技术咨询,帮助养殖户掌握生猪养殖关键技术 。认真落实群众最关心的政策补贴和养殖保险,特别是已经出台的惠农政策是否真正落实到位 。养殖户也要积极学习和掌握一整套养猪技术 。如圈舍消毒、配种、配种、仔猪防疫、室温调节、圈舍隔离、饲料搭配等饲养管理技术 。以前,在没有化肥的情况下,猪粪尤为重要 。猪粪是一种优质有机肥 。如果家里有足够的肥料,庄稼会有好收成 。现在虽然化肥大量使用,但是猪粪作为基肥和有机肥还是很重要的 。猪粪等农家肥健康环保,可以优化土壤结构,保持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生长 。用猪粪种植的作物营养丰富,味道甘甜,充满自然气息 。农业科技再发达,肥料技术再先进,农家肥也不能忽视 。因为人以天地为本,植根于自然,离不开空气和粮食 。没有空气和底肥,庄稼也不能生长 。农民养猪其实是一种理财方式,相当于银行存取款 。养殖户花钱买几头小猪,要半年到一年才能长成大猪,年底可以卖钱 。农民给猪撒猪食、蔬菜、大米、谷壳、饲料 。大部分是农村生产的资源,买饲料只需要钱 。把钱花在猪饲料上,就像每个月往账户里强行塞几百块钱 。年底卖猪,相当于把本金和利息都拿出来了 。所以养殖户分散健康猪,但也有储蓄理财的功能 。

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专家 生猪产业技术

文章插图
 
生猪养殖存在问题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消费观念的不断转变,猪肉逐渐成为城乡人民的普遍食品,对猪肉的需求越来越大,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养殖积极性,增加了生猪养殖数量,加快了畜牧业的发展 。通过对农村养猪户的调查,在总结经验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1问题1.1资金不足农村生猪养殖已初具规模 。发展生猪养殖业是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之一 。发展生猪养殖业,农民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资金不足 。养猪初期,农民很难自己建猪舍,自己买小猪 。很多养猪户只有20头大猪,不敢养太多猪 。农作物原料价格上涨,买饲料难 。有些养殖户是第一次参与生猪养殖,散户要扩大规模 。养殖风险是养殖户最关心的问题 。因为水产养殖是一个高风险、高投入的行业,这几年变得很激烈 。
性传染病的发生也使他们心有余悸 。1.2养殖技术问题生猪养殖人员大多数文化水平偏低,不懂科学养殖,对母猪配种、疾病防治、饲料配方等饲养过程中关键的技术掌握不好,饲喂不定时,也不定量;饲养管理方式落后,配合饲料不足,饲料配合不科学;圈舍建设改造滞后,生产水平低下 。依照农户现有的知识水平很难解决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饲养技术的提高,影响了经济效益 。1.3良种化程度低目前,由于生猪价格较低,农户养殖生猪时,只看重生猪的价格,而忽视其品种和生产性能,到一些猪场或牲畜交易市场挑选生猪,或从自产小猪中留种公猪,后代分化严重,育肥过程中生长不一致,导致不能同时出栏 。1.4圈舍设计不合理农村养殖生猪一般因陋就简,建造的猪舍很不合理,采光不好,通风不良, 忽视种猪的运动和调教,有些养猪户甚至将种猪长期拴养 。除个别大的规模户外,多数小区和几乎所有的散养户均没有实行严格的卫生措施,人畜同院,卫生条件差,粪便不能及时处理,堆在猪栏里或自家院前院后,污染环境,影响正常的生产及生活 。1.5不使用配合饲料大部分养殖户不使用配合饲料,有什么喂什么,导致生猪营养不平衡 。精补料中能量饲料(玉米、麸皮)的喂量过大,蛋白质饲料、维生素和矿物质饲料的喂量严重不足,生猪生长速度上不去,价格上涨时,为了提高猪产量再加大精料的喂量,造成浪费饲料,增加成本 。1.6 防疫检疫意识差多数生猪养殖户在日常饲养管理中,不注重环境卫生,不注重消毒,有些养殖户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消毒和疫苗,致使生猪出现种种疾病 。日常管理不注重平时的防疫检疫工作,有些急性、烈性传染病时有发生,在生猪发病后才急于求医问药,造成投入增加,严重时引起死亡 。有些养殖户滥用药物,病猪急宰后不进行检疫就直接出售,造成人畜共患病,对人们健康构成较大威胁 。2建议和对策2.1加强生猪良种的繁育和推广养殖户在购买种猪时,首先要找有经验的技术人员鉴定种猪的纯度,最好的方法是从正规养殖场引进,或购买有系谱记录的生猪 。推广人工授精等繁育技术,提高种猪的良种化水平 。2.2科学搭配饲粮,满足生猪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生猪的饲料一般有青绿饲料、青贮饲料、粗饲料、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七大类 。生猪在不同生产时期对饲粮的要求是不同的,农户在饲养生猪时要根据生猪个体情况分别对待,参照生猪不同饲养阶段的营养标准,对日粮进行科学搭配,以满足生猪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 。日粮的搭配,首先要满足生猪饲料的需求,适当搭配精饲料,并要合理搭配添加剂饲料 。同时,要结合当地现有的配合资源,合理开发种植一些优质牧草饲料,如饲用甜菜、玉米种植等,以提高养殖效益 。有条件的农户还可以吸收外国的一些养殖先进经验,尝试利用国家生猪无害化规模养殖标准,利用全价日粮饲喂技术 。2.3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养殖效益2.3.1养殖场址选择、猪舍设计及粪便无害化处理农户生猪场应遵照背风向阳、远离交通要道、有充足水源、便于粪便处理等原则进行选址,在猪舍设计上,从猪栏、猪槽、猪床、饮水槽及舍内通风等方面都要非常重视,力求减少生猪对环境、气候的应激 。同时,粪便处理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农户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猪场的粪便、污水要按照有关法规,实现达标排放和综合利用,防止重复污染,以保证生猪养殖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2.3.2定时饲喂良好的生产环境和喂养条件有利于生猪的管理 。为了保证生猪的正常生理和营养需要,要做到定时定量饲喂,定时出粪,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程序 。2.3.3强化生猪保健,保证生猪健康发展某些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如牲畜口蹄疫、猪流感)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 。因此,在防检、饲料、环境、卫生等方面,要强化生猪综合保健工作 。结合本地猪病流行特点,实行定期检疫监测、免疫接种和定期保健驱虫 。平时要做好圈舍、用具等的消毒工作,减少疾病的传播,为生猪无公害生产创造最佳的生活环境 。提倡微生物无公害养猪技术,积极参加沼气池建设项目,净化环境,减少污染,杜绝传染病从粪便传播,节约能源 。沼液是良好的有机肥料,能提高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促进绿色农业的发展,形成种养加结合的无害化综合养殖模式 。2.3.4标准化规模饲养技术推广混合日粮饲喂技术,结合种植业调整,大力发展苜蓿种植、饲用甜菜、玉米等专业饲料生产,更好地满足生猪的营养需要 。2.3.5加强专业知识培训一方面使现有的养殖户通过实用技术培训和创业培训,掌握一定的养殖知识和疾病防治知识;另一方面对农村的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进行免费的长、短期职业培训,使他们成为新型的生猪养殖户或企业家 。2.4加强联合,提高自身组织化程度农户在长期的生产营销过程中,形成各自为阵的生产和营销方式,很难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因此,农户要增强市场意识,提高自我组织化程度,加强养殖户联合 。采取大户带动、小户联合的办法,推动公司制农业的大发展,形成农户进入市场的有效组织 。按照自愿、互利、互惠的原则,组建养猪合作社和行业协会,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闯市场的能力,让越来越多的农民成为闯市场的现代农商 。通过将生猪养殖户进行规模化、无害化行业指导和市场引导的办法,把善于经营畜产品的农民培养成经纪人 。促进养殖户和企业的联合,企业为养殖户提供配合饲料和技术,并签订购销合同,一方面解决养殖户的饲料资金缺乏的问题,另方面解决销路问题,有利于农民脱贫致富和企业的平衡发展 。2.5政府支持2.5.1政府出台母猪疾病保险业务,对于进入生产期的生猪进行疾病保险,保险费由县财政和养殖户按6:4分担,打消养殖户对于生猪疾病的后顾之忧 。通过政策引导,政府扶持,依托企业,建成一定数量的人工授精示范站(点),全面推进种猪场的人工授精技术,提高仔猪生产能力和成活率 。2.5.2畜牧系统组建村级畜牧兽医服务站,由村级防疫员负责畜禽的防疫、检疫、畜禽登记及疫情发现、上报工作 。加强养殖户技术培训指导,让有一定理想的专业户进职业学校学习,通过学校集中学习和现场指导,使他们成为合格的专业养殖人员 。
 
  
 
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专家 生猪产业技术

文章插图
养猪请进近年来,生猪产业几经起伏,始终在“多了多,少了少”的周期性怪圈中波动,广大养猪场户特别是规模较小的场户更是如航行于大海中的一叶扁舟,效益时好时坏,甚至不仅没有赚到钱,反而被猪“咬”一口,折了本 。那么,为什么养猪业市场一直波动频繁,当前的养猪业状况如何,下一步生猪产业将如何发展,农户在发展养猪的过程中又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呢?千家万户的分散饲养占养猪业的主体,这是造成生猪市场波动不断的主要原因我国生猪消费以国内为主,仅有少量出口,市场相对固定 。但是由于在生猪生产中千家万户的饲养占据了主导地位,当市场形势看好,养猪效益较高时,就会蜂拥而上,加上生猪具有生长周期短、繁殖快的特点,因而养猪规模在较短的时期内就能够快速膨胀;而当形势严峻、效益下滑时,养猪场户又会一哄而散,空栏罢养,造成生猪存出栏量急剧下降 。正是这种原因,使得生猪市场供求时而不足,时而有余,养猪效益也是时高时低,有时还会赔本 。据1995年以来连续10年的定点观察显示:生猪市场在10年间经历了4次大的波动,平均两年半一次,可谓波动频繁 。效益好时养猪户每头猪可盈利300多元,效益差时要赔本100多元,上下效益差达到400元,可谓波动大 。近年来,虽然规模养猪在养猪业中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加,但是千家万户的小规模饲养仍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占据重要地位,所以生猪市场波动还会不断出现,只不过波动的幅度会越来越小,波动的周期会越来越长 。当前生猪产业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周期今年1月份以来,禽流感的发生使得人们对肉类的需求部分转向猪肉,加之元旦和春节是传统的生猪消费旺季,生猪生产在经历了半年低谷期之后迅速反弹 。“两节”期间,山东生猪、猪肉价格分别上升到7.60元/公斤和13.60元/公斤,仔猪价格也由不足4.00元/公斤,上升到6.00元/公斤,许多农户开始购买仔猪,积极补栏 。同时,受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下降的影响,育肥猪饲料价格为1.60元/公斤,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5.8%,养猪的饲料成本降低 。虽然养猪效益逐步回升,但并不表明生猪市场已经走出2005年下半年以来的低谷期,发展趋势仍然有待业界观察 。但是广大农户也应当看到,随着产业结构和市场供应的日益稳定,养猪业已经逐渐成为一个较成熟的产业,良种供求、生猪产销、饲料供应等各个环节衔接越来越紧密,养猪业大起大落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可以说,养猪业的“微利”时代已经到来 。因此,取得好效益既要抓住市场机遇,更要讲求向技术要效益,向良种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益,只有做到“多措并举”,发展养猪才能有钱赚 。养猪业进入“提档升级”的关键时期,规模饲养是今后养猪业的必然趋势规模饲养是决定养猪业向现代化发展的基础 。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人们对畜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千家万户的分散饲养已经难以适应,而规模化养殖既可增加经济效益,增强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还是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生猪质量的必要基础 。只有生猪养殖达到一定规模,才能实现服务指导、科技应用、疫病防控、产品销售、质量控制等的系列化、专业化、标准化,从而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保证养殖效益和生猪及其产品的质量 。总之,有规模才有效益,有规模才有市场,大力发展生猪产业的规模养殖已是大势所趋 。以2005年下半年以来的这次生猪市场波动为例:育肥猪销售价格由原来的每公斤7无~8元下降到6元左右,有许多养殖场户陷入困境,部分养猪户出现亏损 。但一些大型养猪基地却依托规模优势,实现了“市场虽滑坡,效益仍可观” 。其增效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仔猪实行自繁自育,每头生猪降低购买仔猪成本50元以上;购进的饲料原料量大、价格低,每头猪可减少饲养成本50元左右;销售的生猪质量好、数量多、价格高,与市场价相比每公斤高出0.5元以上,一头猪的销售差价就是50元 。几项相加,规模化养殖场与普通养殖户相比,饲养一头育肥猪的效益多出150元,扣除规模化养殖场的人工、基建等成本,效益差也在100元左右 。养猪业规模化优势日益明显 。加快生猪规模化建设,既需要认识其意义,提高重视程度,更需要相关部门脚踏实地地解决一些具体问题一是资金投入的问题 。规模养殖需要大量资金,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等相关金融机构应当积极创造条件,放宽贷款政策,支持规模养殖发展 。二是养殖占地问题 。在鼓励尽量使用闲散地、空荒地、林间地的同时,当地政府和村委会应当积极主动地为养殖大户安排用地,并协助搞好必要的通路、通水、通电等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环境污染问题 。生猪规模养殖可能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必须高度重视 。可采取奖励或补贴的办法,引导和鼓励规模饲养基地,通过购建必要的治污设备设施,生产有机复合肥料,发展循环经济等措施,化害为利,防止污染,保护环境 。发展养猪可操作性强,见效快,是广大农户增收致富的一条好路子,但要取得好效益还需把握关键环节一是抓住机遇 。在市场波动不断的情况下发展养猪,应当注意抓好四个时期,即:低谷期、发展期、高峰期和下滑期 。生猪市场波动中的低谷期是养猪户进入的最佳时机,此时仔猪、种猪价格低,发展养猪的投入成本较低;生猪市场逐渐走出低谷进入发展期时,养猪户要加快膨胀规模;生猪市场进入高峰期时,养猪户应尽快出栏生猪,以取得最好的效益;待到生猪生产进入下滑期时,养猪户的重点应放到压缩存栏,提高质量,加强管理等方面,等待时机再图更大发展 。生猪生产发展过程中几个不同时期的掌控,关键要靠经验的积累和信息的了解,打算从事或正在从事养猪业的农户需要平时多观察、多了解、多积累养猪业发展情况,从而对养猪业的现状、趋势和规律有一个较为准确的把握 。二是适度规模 。大规模养猪涉及资金、技术、土地、环保等诸多问题,需要循序渐进,不可能一蹴而就 。然而农户在发展养猪生产中,仍有必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度规模饲养 。这是因为,如果农户的养猪规模太小,即使在养猪效益好时,养上一两头猪也难以取得明显的效益;在养猪效益不好时,却首当其冲,受损失最大,弄不好白忙活 。在当前农村经济条件下,农户养猪规模适宜在30头左右,投资大约2万元 。这样在正常年份,按年出栏100头,每头猪效益80元计算,可获利8000元 。有条件的农户,最好搞自繁自育,这样能够减少仔猪成本,减少疫病发生,可明显提高养猪效益 。三是疫病防控 。近年来生猪疫病呈现出非典型症状、混合感染、不好诊断的特点,疫病抗药性明显增强 。疫病防治费用已经成为重要支出之一,甚至在一些时候成为决定养猪效益的关键因素 。如果农户养的猪得病,费用少则十几元,多则几十元,一旦有病死现象,损失无法估量 。因此,养猪户应改变“重治轻防”的思想,树立“以防为主”的观念,从养猪场选址、猪舍设计、程序化防疫、科学饲料配方等基础方面入手,最大限度地防止疫病的发生 。而一旦猪发生疫病,要做到及时隔离,准确诊断,合理用药,将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四是良种良法 。优良品种是取得养猪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 。良种猪出栏时与普通猪相比,每公斤销售价格差在0.5元左右 。有了良种还要有良法 。粗放的饲养模式,不仅限制了良种猪生产水平发挥,甚至造成较大的损失和浪费 。良种猪的饲养讲究饲料配方科学,圈舍整洁卫生,同时日常管理也十分重要 。比如:良种猪对外界环境刺激敏感,不安静的饲养环境,突然改变环境、饲料或粗暴对待等不良刺激,都容易使猪出现应激反应,严重影响良种猪的生长 。因此,农户在发展良种猪生产的同时,要通过多种途径学习良种猪饲养技术,使良种与良法配套,力求取得最好的养猪效益 。五是联合生产 。小规模的养猪场户可通过建立生猪产销协会、合作社等方式,加强信息交流,实行统一供种、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统一销售,从而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联结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规模生产,收到降低成本、减少疫病、提高售价、增加效益的“多赢”效果 。近几年,由于畜牧业标准化工作的广泛开展,推动了养殖业向现代化、规模化的转变,各地标准化的养殖场、饲养小区数量激增,这也把畜牧业推进到标准化阶段 。但是,在看似标准化、规模化的背后却存在诸多不适应,也就是标准化的硬件设施完善了,相应的软件却不能跟上,具体表现在:缺乏技术人才,致使在标准化的先进设施下,却存在传统的操作,不能使先进的设备真正发挥作用;缺乏现代化管理,标准化的设备设施到位了,但是标准化的养殖意识却还没有到位,也就是架子起来了,里面的构造却还很模糊,使规模化、现代化设备、设施与落后的管理理念不协调,导致了养殖企业对于现代化管理理念的不适应;缺乏制度和执行力,表现在标准的制定上不尽合理,可操作性差,再有就是标准的制度执行上不到位或不执行,等等 。之所以出现以上问题,主要是对于标准化实质的把握不是很清晰 。畜牧业标准化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系统工程,而不单单是硬件方面的设备设施,它还包括现代化管理技术和管理理念等软件建设 。标准化发展需要硬件和软件的同步,而现在来看,标准化的硬件建设步伐较快,而软件建设确成为当前行业发展的软肋,所以在今后畜牧业标准化的建设和推广中,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畜牧业标准化的软件建设 。一是提升管理理念 。养殖场也好,养殖小区也罢,都应当把其作为企业来看待,既要重视建设,又要重视管理,既要建章立制,又要严格执行,最终做到标准化的场子兴建、标准化的饲养程序、标准化的组织形式相结合的统一的现代化管理模式 。二是注重环保建设 。环保型畜牧业是今后畜牧业发展的重点,也是标准化建设的重点,所以在养殖场或者养殖小区建设中应当提高环保意识,做好废水和污水的无害化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三是完善各项标准,按标准生产,切实提高畜产品安全和质量 。生产中有没有标准可以参照,或者标准具备不具备可操作性对保证畜产品质量至关重要,而且标准化建设的一个目的就是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优质的畜产品,所以能否按标准生产出安全的畜产品成为标准化建设是否成功的一个考核标准 。四是加强现代化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培训 。只有具备现代化的生产和管理技术才能使先进的设备设施充分发挥作用 。对于当前的标准化建设来说,这也是做到标准化硬件、软件同步而行的必要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