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万亿产业互联网大战喧嚣,头部玩家为何争当“全能学霸”( 三 )


早在2013年,IBM、亚马逊、谷歌、腾讯等就结为盟友,试图挑战英特尔的主导地位;最近两年,亚马逊陆续推出多款基于ARM架构的自研芯片,传闻苹果电脑换芯,即从X86架构的英特尔处理器切换到自行设计制造的ARM架构处理器,无一不是出于降本获利的诉求;世界最大的网络设备制造商思科,由于长期在芯片上的投入,保障了其高达60%的毛利,远远高于中国厂商,这估计也是紫光股份涉足网络芯片领域的重要原因。
从宏观来看,全产业链布局还基于供应链持续稳定的需要, 不至于由于上游供应商的不稳定而影响业务的发展。
以芯片领域为例,目前在服务器、手机芯片领域,中国企业的赶超速度在加快,而在其他非核心侧芯片领域,中国并不落后于人。

紫光|万亿产业互联网大战喧嚣,头部玩家为何争当“全能学霸”
文章插图

紫光集团布局也是同理,紫光国微是安全芯片领导者,广覆高中低端市场需求;紫光展锐在手机芯片设计领域位居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等等。紫光股份\新华三半导体则是瞄准了网络芯片领域,今年上半年,新华三的自研高端路由器芯片也顺利完成生产与封装测试,基于自研芯片的高端路由器也即将面世,除了自用,未来不排除紫光股份向其他网络厂商供货芯片。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在产业互联网领域,可能会形成一个二元化的市场,比如在政府把控性较强、安全系数较高的领域,可能会设立篱笆墙,更多的采购国产产品。
归根结底,各大玩家殊途同归,全产业链布局,也呼应了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的判断,“消费互联网时代是物理的,产业互联网时代是化学的”。要想在产业数字化领域分羹,仅靠单点突击难以致胜,必须海陆空协同作战”。
紫光掌门人赵伟国也与张磊不谋而合,他曾描述过紫光集团的架构:“紫光不是一个企业,紫光是一组企业;紫光不是一艘航母,是由包括航母在内的各种舰只组成的舰队”,放眼国内,像华为、紫光股份能够云-网-边-端-芯全产业链布局,实现私有云、公有云、边缘云以及多云服务全域覆盖,将产品与行业应用深度融合的玩家,也是屈指可数。
从长远来看,产业互联网红利刚刚起势,诸多头部玩家的博弈竞争还将持续,谁能成为全栈能力兼备的“全能学霸”,以及具有定制能力的行业专家,谁就有可能决胜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