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水黄怎么处理 水产养殖池塘处理

水产养殖怎样对水质进行净化处理
中国是世界上淡水鱼养殖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殷朝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们积累和创造了丰富的养鱼经验和完整的养鱼技术 。在淡水鱼养殖过程中,对池塘水质的把握非常重要 。如果不是进行活水养鱼,会出现很多水质问题,因为水不循环,一些废物或者杂菌不断积累,容易导致水质变化 。水是鱼的生存环境 。较好的水质可以减少鱼病的发生,更有利于鱼类的生长和存活 。在实际生产中,往往可以通过水的颜色、氨氮含量和沉积物颜色的变化来判断水质的好坏 。1.红水池的水变红主要是优势种甲藻或金藻造成的,一般没事 。但一旦天气突变,造成藻类大量死亡,就会产生毒素并导致水体恶化,甚至直接导致鱼类中毒死亡 。所以一旦池水变红,一定要及时改善 。天气晴朗时,应用季铵盐碘等喷洒消毒 。第二天应喷二氧化氯和浓氯各一次,三天后视情况追肥一次 。2.池水变黑当池水呈黑色时,说明池水中的大量有机物没有得到及时转化,如残留的饵料、动物残体、排泄物、池底的腐殖质等 。这些物质腐败后,消耗大量溶解氧,容易产生硫化氢、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 。危害水生动物健康,降低其免疫力,导致病原微生物感染,甚至导致鱼类泛滥 。一旦发现这种黑水,从第1天到第2天各施用一次氯氧等含氯药物,将多余的有机物氧化 。3天后用旺农水产的em菌液全池喷洒一次 。3.白色浑浊水当池塘的水呈白色浑浊时,说明池塘中的有机耗氧物质过多 。相对而言,将大型有机物分解为营养物质的微生物较少,导致浮游植物营养物质流失,大量死亡,从而破坏了池塘中的物质循环,导致池塘中的水接近老化,严重缺氧 。一般这个池塘里的鱼,在黎明到破晓之间,日出之前容易漂浮 。发现池水呈白色浑浊时,第一天应用“水宝增氧袋”使有机物絮凝后及时氧化,第二天全池应用一次旺农水产em菌液,增加池内活性微生物,促进水体物质循环 。4.氨氮含量高的水投喂高蛋白饲料、冷鲜肉或以活鱼为食的精养鱼池,如蟹池、虾池、乌鳢池、鳜鱼池等 。如果在平时的养殖管理中投入更多的高蛋白饲料,代谢产物中的氨氮含量过高,会影响水产动物的摄食和生长,降低其免疫力,容易引起寄生虫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因此,在以高蛋白、冷鲜肉或活鱼为食的精养池塘中,应每隔10 ~ 15天施用一次旺农水产em菌,及时降解氨氮 。如通过水质检测发现池水氨氮含量严重超标,应及时向池水施用旺农水产em菌,第三天喷洒一次旺农水产em菌液,增加池内活性微生物,促进浮游生物繁殖生长,增强水体物质循环能力 。5.臭水由于池水中腐殖质的沉积,动物残渣、鱼饵残渣和粪便沉入池底并分解,导致池底淤泥变黑发臭,从而容易产生有害物质,如甲烷、硫化氢和亚硝酸盐,并对环境造成污染
【水产养殖水黄怎么处理 水产养殖池塘处理】红水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有害水质之一,对养殖动物危害很大 。如果不及时处理,很容易造成水淹 。导致水质变红的原因有很多 。溶解氧低、有机物含量高、轮虫过多、水质酸性等因素都会导致水变红 。在精养鱼塘的过程中,日常管理非常重要 。合理施肥和精心管理可以避免有害水质 。为了防止水变红,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 。经常光顾池塘,多注意水色并经常补充新水,池塘水质太差时适当换水 。如果水源条件不好,建议经常调节水质,平时观察水色变化 。一般早上正常水体有三种变化,早上水质相对较弱,阳光出来后水体会越来越浓 。如果白天水色没有变化,长时间看起来是一种颜色,水质应该有所改善 。晴天可以用“活力”,阴天可以用“藻力”快速改善水质 。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产品改善水质 。2.根据水色和季节确定合理施肥量,遵循少施的原则 。刚开始不知道投入多少的时候,可以少施一些肥料,看水质变弱多少天,增少减多 。高温季节宜3 ~ 5天施肥一次 。3.控制浮游动物的过度繁殖 。池子里的轮虫太多了,不允许它们繁殖 。浮游动物的天敌是鲢鱼,鲢鱼一旦被吃光就会大量繁殖,从而大量消耗池塘中的藻类 。当轮虫达到一定数量后,通过受精培养出来的藻类不再足够轮虫消耗,于是藻类越来越少 。养殖水中70%的氧气来自藻类的光合作用 。一旦藻类过少,就会造成养殖水体缺氧,影响鱼类生长,甚至死亡 。4.适当投喂,降低池中有机物含量 。过量投喂不断造成饵料浪费,容易腐败水质,尤其是炎热季节 。处理红水的方法很多,一般是打开增氧机,喷洒增氧解毒药物 。常用的产品包括百会的亚硝胺、水解毒保护剂、培水解毒单宁等 。
水产养殖中水体发红怎么样处理
通过提高池塘的自净能力 。藻类和真菌是池塘污染治理的主力军 。科学调节水质,最大化藻类和微生物的净水能力 。第一,注意池塘的营养平衡 。通过补充池塘缺乏的营养元素,促进藻类和细菌的多样性和结构的稳定 。池塘中最稀缺的元素“碳” 。1.定期检查总碱度,增加总碱度到合适的范围(80-200),增加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滞留量 。
能力 。2、补充长效碳源,如稳水多、利苗多、活力碳等 。其他微量元素 。天气晴好池塘溶氧充足时,通过增氧机、涌浪机使用;通过改底药物(底居安Ⅱ)等加强底质微量元素释放 。小技巧:一台增氧机长时间开不如开多台增氧机缩短时间 。水产养殖水处理工艺有什么好的选择?建议安装一台DCW次氯酸发生器,这种设备使用盐和水电解生成次氯酸杀菌溶液,有效氯浓度和pH值可调,智能投加到养殖水体中,依靠次氯酸的氧化性,可以快速、广谱的杀灭各种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 。水产养殖水浑怎么处理如果养的不是虾蟹,养殖的是鱼类,可使用生态调水法,首先在池塘做几排毛竹圈,宽4米,长根据池塘的长度而设,里面养殖水浮莲.它的根伸在水中约50公分左右,可让混浊水净化成茶绿色 。水产养殖中怎么处理水中的二氧化碳?提高溶解氧浓度?一、底部溶解氧变化是反映鱼虾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标,能对管理底质和水质做出科学参考利用测氧仪器掌握水中溶解氧的变化规律,一天应做四次溶解氧记录:第一次是早上05:30,一天内溶解氧最低阶段;第二次是上午08:30,可作为是否开始喂料的依据;第三次是下午15:30,一天内溶解氧最高阶段;第四次是晚上23:00,可作为是否全部开增氧机的依据 。通过长时间的观察记录,可预知底质、水质变化,提前调控 。1、底部溶解氧变化一天内不宜超过7mg/L,这是鱼虾健康的重要指标,底质、水质均良好,适合鱼虾生长 。要特别注意:在养殖早期阶段,如果由于藻相不平衡而产生有害藻类,虽然底部溶解氧变化正常,鱼虾也可能会发病 。因此在养殖早期阶段要定期投放清除池底有机物和培养有益藻相的微生物制剂;在养殖中后期阶段,定期投放清除池底有机物和降解亚硝酸盐及氨氮的微生物制剂,以减少由有机物诱发的缺氧,培养有益菌相和藻相;定期投放由贝壳烧制的粉末,以提高养殖水体的总碱度,养虾适宜的总碱度是100-200,超过300或低于60,虾子都不好养 。稳定pH值,养殖适宜的pH值是7.8-8.6 。2、底部溶解氧变化一天内在8-9mg/L,说明此塘养殖环境处于亚健康的状态,水质偏肥,藻类趋于丰富,底质往不良方向变化,塘底开始滋生大量的有害细菌、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导致鱼虾生长缓慢 。处理方法:A、减料并且拌微生物制剂投喂以增强鱼虾体质; B、适量杀一部分过度繁殖的藻类(如早上6:00多泼洒二氧化氯); C、塘底:底部增氧、消毒(如晚上11:00多泼洒双氧水或干撒增氧剂),第三天中午施用微生物制剂,培养有益菌相,应培养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的习惯;D、投放贝壳粉以增加水体总碱度,稳定水体 。3、底部溶解氧变化一天内超过10mg/L,说明鱼虾养殖环境处于不健康状态,底质黑化严重,水质严重偏肥,藻类过于丰富,虾甲壳变软甚至生长停滞,极易引起偷死或其它疾病 。二、底部溶解氧之科学喂料底部溶解氧最适宜范围是5-8mg/L,在2.5-4.5mg/L之间是亚缺氧状态,不能长时间处于此状态,特殊天气除了全部打开增氧机外,还要底部增氧 。大部分鱼虾在1.5mg/L(蟹是2.5mg/L)开始浮头,虾在0.5mg/L(石斑鱼、鲑鱼、鳟鱼、鲈鱼0.8 mg/L,鳗鱼0.6 mg/L,蟹1.5mg/L)开始窒息死亡 。第一次喂料时底部溶解氧应高于5mg/L,最后一次喂料应高于5.5mg/L 。这样既能够提高消化吸收率,降低饲料成本,又可以降低塘底污染,减少发病几率 。三、底部溶解氧之有效利用增氧机水中溶解氧的饱和程度受温度、盐度的影响,在一定温度下,纯净淡水不管如何增氧只能达到饱和值,这是自然规律 。在超过饱和溶氧值的时候,开增氧机的增氧效果不明显,不但浪费电费,还易引起鱼虾气泡病 。晚上藻类停止了光合作用,白天光合作用产生的过饱和溶解氧会溢出水面,这时开增氧机只会加速过饱和溶解氧的溢出,增氧机开得越多,溶解氧降得越快 。晴天中午13:30-15:30开增氧机搅拌水体,使上下水体交流,增加底部溶解氧,促进池内物质循环,改善池塘的水质和底质条件 。四、咸水中溶解氧值的计算方法在30℃水温,淡水的饱和溶解氧是7.6mg/L 。而在盐度10‰的水中,此时的饱和溶解氧是7.6-10×0.036=7.24mg/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