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发展园林专业的优势 园林昆虫群落优势度比较

有些昆虫对农作物有利,有些昆虫对农作物有危害 。请举例说明应该如何区别对待他们
1有利昆虫:天敌昆虫天敌昆虫是一类寄生或捕食其他昆虫的昆虫 。他们长期控制农田、森林和牧场中害虫的发展和蔓延 。利用天敌昆虫控制害虫是一种特殊的控制方法,可以减少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 。我国对天敌昆虫的拓展利用取得了显著成效,如引进日光蜂防治苹果棉蚜、澳大利亚瓢虫和隐足瓢虫、温室粉虱的美丽蚜小蜂、天蛾科螨的西弱视、智利小拟青霉防治二斑叶螨等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成功地饲养了大量的捕食性或寄生性天敌,如赤眼蜂、扁蚜、草蛉、七星瓢虫、食蚜瘿蚊、小蠹虫、植绥螨、西蚜、蚕等 。研究基础也很多,但目前投入规模化生产的只有赤眼蜂和赤眼蜂 。传粉昆虫英语:传粉昆虫释义:习惯于花的活动并能传授花粉的昆虫 。不同的昆虫可以根据花朵的大小、颜色、形状、气味、化学物质、花期来选择自己喜欢的花朵,形成不同的组合 。根据传粉者的特征,可以间接讨论被子植物的起源 。根据辽西义县组长嘴蝇的存在,可以证明晚侏罗世被子植物出现并分化 。大多数传粉昆虫属于鞘翅目(14.1%)、双翅目(284%)和膜翅目(43.7%),在鳞翅目、直翅目、半翅目和缨翅目中也有发现 。特种经济昆虫有些昆虫可以为人类提供必要的工业原料,有些已经被驯化饲养 。比如养蚕是为了生产蚕丝,养蜜蜂是为了生产各种蜂产品 。雄蜡虫的分泌物可用于生产白蜡,五倍子蚜虫可生产五倍子,虫胶可生产虫胶,胭脂虫可用于提取染料 。这些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昆虫也被称为特殊经济昆虫的昆虫分解者:蜣螂 。也被称为金龟子或风滚虫 。【别名】粪虫,爬粪虫,屎壳郎,屎壳郎,铁甲将军,牛粪虫,大车虫,屎壳郎.也就是屎壳郎 。鞘翅目(鞘翅目)金龟子亚科 。将粪便卷成一团,头呈铲状,触须呈桨状,有时大如苹果 。初夏,蜣螂把自己和粪球埋在地下密室里,以它们为食 。后来雌性在粪球里产卵,孵出的幼虫也以此为食 。虫体一般呈圆形,鞘翅短,腹部外露 。30毫米(超过0.21英寸)长 。深色,有些带金属光泽 。雄性昆虫的头部有一个长而弯曲的角状突起 。24小时内吃的食物可以超过自己的体重 。它对人类是有益的,因为它可以加速粪便转化为其他生物可以利用的物质的过程 。在古埃及的许多绘画和珠宝中发现的甲虫形护身符描绘了一只金龟子,这反映了古埃及的宇宙起源理论 。屎壳郎代表太阳,滚动的粪球代表地球 。蜣螂3对30节(其实这个物种只有20节,它的近缘物种有30节),代表每个月的30号 。有些物种(比如印度的Heliocopris和一些Catharsius)会卷出非常大的粪球,外面包着一层粘土,干了以后特别硬 。它们曾被误认为是古代的石壳 。澳大利亚共生蜣螂Macrocoprissymbioticus生活在沙袋鼠的肛门里 。地粪虫亚科(Geotrupinae)和亚粪虫亚科(Aphodiinae)的种类,也称ng甲虫,不滚粪球,而是在粪堆下挖洞觅食产卵 。圣甲虫很小,46毫米长(约0.2英寸),大部分是黑色的,翅膀是黄色的 。牧场甲虫(如Geotrupes)长1420毫米(约0.50.75英寸),棕色或黑色 。欧洲粪金龟(G. stercorarius)是欧洲常见的物种 。在蜣螂中,蜣螂是勺形昆虫,可以把粪便变成球 。
它们将卵产在这种球形粪便上,并将其掩埋,这样幼虫孵化时就可以有现成的食物供应 。世界上有两万多种蜣螂,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任何一个大洲 。最著名的屎壳郎生活在埃及,身长1-2.5厘米 。世界上最大的蜣螂是一种长达10厘米的巨型蜣螂 。蜣螂大多吃粪,以动物粪便为食,有“大自然的清道夫”之称 。它经常把粪便做成球,滚到可靠的地方藏起来,然后慢慢吃掉 。屎壳郎可以滚一个比自己身体大很多的粪球 。繁殖期的母蜣螂会把粪球做成梨子,在里面产卵 。孵化出来的幼虫以现成的粪球为食,直到发育成成年蜣螂 。植食蜣螂以甜美的树液为食 。交配后,雌蜣螂在腐烂的树叶土壤中产卵 。大约10天后,幼虫破壳而出,以腐烂的树叶土壤或动物粪便为食 。幼虫不断生长,第二年7月变成蛹,20天左右变成成虫 。蜣螂属于昆虫纲,鞘翅目,身体为黑色或深褐色,表面有坚硬的外骨骼,复眼发达,有咀嚼口器,鳃叶触角,三对足,够挖,两对翅,前翅角质化,发育模式完全异常 。蜣螂可以利用月光的偏振来定位并帮助它们觅食 。有一定的趋光性 。对这类昆虫要积极保护,不伤害,不使用剧毒农药,给农林牧区留一些生存空间,注意生态平衡 。有些地区需要人工培育昆虫幼虫放生,如烟蚜茧蜂、赤眼蜂等 。在害虫大发生时期,要注意引入和加强相应的天敌种群 。2对人类利益有害的昆虫英文名:pest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说法:“世界上玉米的害虫有200多种,榆树有650种,橡树有1400种……”把吃庄稼的昆虫列为害虫,在生态学和经济学上都是不科学的 。农作物、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之间存在着极其复杂的关系 。因为种植户吃庄稼的数量不一样,对庄稼的影响也不一样 。同时,农作物对植物性食物没有影响 。
者取食的反应也不同 。害虫,就是对人类有害的昆虫的通称 。从我们自身来讲,就是对我们人类的生存造成不利影响的昆虫的总称 。一种昆虫的有益还是有害是相当复杂的,常常因时间、地点、数量的不同而不同 。我们易把任何同我们竞争的昆虫视为害虫,而实际上只有当它们的数量达到一定量的时候才对人类造成为害 。如果植食性昆虫的数量小、密度低,当时或一段时间内对农作物的影响没有或不大,那么它们不应被当作害虫而采取防治措施 。相反,由于它们的少量存在,为天敌提供了食料,可使天敌滞留在这一生境中,增加了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稳定性 。在这种情况下, 应把这样的 “害虫” 当作益虫看待 。或者由于它们的存在,使危害性更大的害虫不能猖獗,从而对植物有利 。当一种昆虫对人类本身或他们的作物和牲畜有害时,就被认为是害虫 。即使是害虫,也不一定要采取防治措施,特别当防治成本大于危害的损失时 。在计算成本时,不但要包括直接成本(如农药、人工等费用),也应包括那些有害农药对环境、人类的伤害代价 。害虫和益虫是相对而言的,益虫会做对人类有害的事,害虫也会做有益的事,只是程度不同罢了 。如:蚂蚁是害虫,占45%,那是因为蚂蚁老是在人类食物乱爬、乱啃,很不卫生;蚂蚁是益虫,占20%,有的蚂蚁吃了有益身体健康,可对一些病者治疗有帮助 。园林植物害虫的种类及防治技术园林植物不仅改善城乡的生态环境,美化人民生活,而且还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而害虫的危害不仅影响到城市园林的建设,还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随着园林事业的发展,害虫危害与治理新技术的问题变得日益突出,传统化学防治不仅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也对人类的健康构成威胁,严重影响了园林绿化美化功能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要求安全有效的控制害虫方法,以减少喷药,保护环境 。一、害虫大体分类1.食叶害虫大多取食树木及草坪叶片,猖獗时能将叶片吃光,削弱树势,并为天牛、小蠹虫等蛀干害虫侵入提供适宜条件,既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又降低植物的美化功能和观赏价值 。此类害虫主要有鳞翅目的袋蛾、刺蛾、大蚕蛾、尺蛾、螟蛾、枯叶蛾、舟蛾、美国白蛾、国槐尺蛾、凤蝶类,鞘翅目的叶甲,膜翅目的叶蜂等 。2.刺吸式害虫及螨类刺吸式害虫是园林植物害虫中较大的一个类群 。它们个体小,发生初期往往受害状不明显,易被人们忽视,但数量极多,常群居于嫩枝、叶、芽、花蕾、果上,汲取植物汁液,掠夺其营养,造成枝叶及花卷曲,甚至整株枯萎或死亡 。同时诱发煤污病,有时害虫本身是病毒病的传播媒介 。此类害虫主要有蚜虫类、介壳虫类、粉虱类、木虱类、叶蝉类、蝽象类、蓟马类、叶螨类等 。3.蛀食性害虫蛀食性害虫生活隐蔽,天敌种类少,个体适应性强,是园林植物的一类毁灭性害虫 。它们以幼虫蛀食树木枝干,不仅使输导组织受到破坏而引起植物死亡,而且在木质部内形成纵横交错的虫道,降低了木材的经济价值 。此类害虫主要有鳞翅目的木蠹蛾科、透翅蛾科、鞘翅目的天牛科、小蠹科、吉丁甲科、象甲科、膜翅目的树蜂科、等翅目的白蚁等 。4.地下害虫地下害虫主要栖息于土壤中,取食刚发芽的种子、苗木的幼根、嫩茎及叶部幼芽,给苗木带来很大危害,严重时造成缺苗、断垄等 。此类害虫种类繁多,主要有直翅目的蝼蛄、蟋蟀,鳞翅目的地老虎,鞘翅目的蛴螬、金针虫,双翅目的种蝇等 。二、 园林植物害虫防治技术1.加强植物检疫加强园林植物虫害检疫,严防危险性害虫侵入是害虫持续控制的首要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城市的建设与开放,使城市的人口更加密集,人流、物流频繁,旅游业日益兴旺,商品贸易欣欣向荣 。各城市也开始重视园林绿化工作,从外地调入大量的苗木种子,这都为园林害虫的传播和扩散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因此,加强植物检疫,是遏制和控制害虫传播的根本措施,是保护自然资源、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策略 。我们在对园林植物苗木、植株及其他材料引种调运过程中,一定要与农林害虫一样对待,严格进行检疫,确定植物检疫的对象,划定疫区和保护区,严禁危险性害虫的传人或传出,对已传入的要及时封锁,就地消灭 。2.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方法具有杀伤力强、不污染环境、不伤害天敌、对人类安全、控制作用比较持久等优点 。据统计,全世界约有500多种害虫用引进的天敌防治,至少有300多种害虫得到有效的控制 。3.树干注射法采用树干注射法,可将具有内吸作用的杀虫剂的稀释液注入树干,使药液随蒸腾液流而上升到树冠,从而起到防治害虫的作用 。此方法可将微量元素肥料、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稀释液注入树干,起到补充树体营养和调节树体生长的作用 。具有不污染环境、不杀死害虫天敌、省工省时等优点,是防治园林害虫的理想方法 。操作方法:(1)用充电式电钻在树干上斜下450钻孔,钻孔直径2~3毫米,孔深2~3厘米,插入瓶颈与钻头直径相同的储液瓶,在瓶底上方刺一小孔,在其下方注入药液(50%甲胺磷、5%吡虫啉等) 。(2)注药孔数要根据干茎大小,一般小于10厘米者钻一个孔,10~25厘米者对面对钻2个孔,25~40厘米者等分钻3个孔,大于40厘米者钻4个孔以上 。注孔的分布,应上下错开 。注药量一般按每10厘米干茎1~2毫升原药,稀释到5%~15%的浓度注射 。注完后取下储液瓶,孔口用黄泥堵塞自行愈合 。此法适用于树干直径在10厘米以上的树木,以叶幕形成以后施用效果最好,可防治蚜虫、天牛幼虫,枯叶蛾、舞毒蛾、刺蛾等鳞翅目的幼虫,茎蜂、叶蝉等害虫 。此法效果尤佳,已得到广泛的应用推广 。应该注意的是,在夏季正午禁用,以防止发生药害 。3 中性昆虫在稻田节肢动物群落中,与水稻无直接营养关系的中性昆虫,如摇蚊、蚊、蝇、弹尾虫等,构成了捕食者猎物的重要组分 。系统分析显示,中性昆虫在水稻生长前期为主要的猎物,其丰盛度的比例可高达90%以上(富阳早稻) 。相应地,结网类蜘蛛由于可以大量取食中性昆虫猎物,其个体数量占捕食性天敌的50%以上,优势种有食虫沟瘤蛛(富阳和句容稻区)、锥腹肖蛸(郑州稻区)等 。在一定条件下,结网类捕食者与中性昆虫相对丰盛度的季节动态呈正相关 。从农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考虑,中性昆虫的生态学意义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以水为基础的稻田生态系统,是水生或湿生性的昆虫种类适宜的滋生环境 。例如摇蚊类、蚊类、弹尾虫和蝇类等,它们通常不构成对水稻的危害 。就农业生产而言,由于不直接取食水稻植株,属于既非农业害虫而又非天敌的一个类群 。4 害虫防治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缩写IPM)是在保护环境前提下,重视天然的自然控制作用,对有害生物的一种管理系统,它考虑到有害生物种群动态与之相关的环境关系,尽可能协调的运用适当的技术措施和多种行政措施,使有害生物种群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之下,并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其要点是应用生态系统、有害生物种群动态、遗传学和林业经济学的知识,制定一个规划,有机配合各种手段,调控有害生物种群低于经济阈值而生活,Bottrell提出的IPM五原则为:(1)有害生物要在人类经济上可允许的种群密度下生存 。(2)以生态平衡为目的进行管理 。(3)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调控因素 。(4)使用任何防治手段都有带来副作用的可能性 。(5)必须按照系统学的观点进行分析 。以上资料多采纳网上,你要详细了解可查百度百科之类,希望对你有帮助 。【云南发展园林专业的优势 园林昆虫群落优势度比较】

云南发展园林专业的优势 园林昆虫群落优势度比较

文章插图
昆虫的生活习性有哪些,在防治害虫上有什么意义昆虫的生活习性有哪些,在防治害虫上有什么意义可以根据昆虫的活动时间,发育周期,生态行为来决定何时用药,怎样用药,从而准确的消灭害虫,降低成本 。一、合理使用化学防治,控制病虫害蔓延化学防治是用化学药剂的毒性来防治病虫害,以保持园林花木的政党生长,许多重要病虫害如能及时合理地用药,常可得到有效控制 。化学防治还有收效快的特点 。当一些病虫害即将大发生或已经大发生时,及时采取化学的防治常可使用病虫的蔓延得到及时的控制 。另外化学防治的适应范围比较广,受地区性和季节性影响较小,不同类型的地区和不同季节往往都可使用 。但是,长期大量使用农药,也带来一些不良后果,主要表现在对环境的污染,对天敌有伤害,易引起病虫害的抗药性 。二、发挥综合防治优点,提高防治效果综合防治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原则,合理运用栽培、化学、生物、物理的方法及其它有效的生态学手段,把病虫害控制在最低程度以不致造成危害 。其优点是:1、协调措施,减少矛盾 。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如果协调起来,就能达到既能杀死病虫害,也能较大限度地发挥天敌的作用 。如采用内吸杀虫剂,涂抹茎、干和根部浇灌等,早期控制蚜虫、红蜘蛛、介壳虫的发生 。选用对农药抗性较强的天敌,配合施用杀伤天敌较少的选择性药剂,是避免或减少矛盾的途径 。2、力求兼治,简化措施 。在自然界里,多种病虫害常同时发生,分别防治,造成重复 。以一种优势病虫害为对象,掌握植物发育的关键和病虫防治的有利时机,集中用药,兼治其他 。可根据当时、当地病虫害的发生情况,抓住有利时机,采用施放天敌、使用菌剂、药剂等针对性措施,达到兼治的目的 。3、取长补短,相辅相成 。构成病虫害发生的环境因素及影响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防治措施也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 。因此,采取取长补短、提高效果是必要的 。如防治地下病虫“种蝇”时,注重施肥与药剂杀灭成虫相结合的措施,可以基本控制其为害 。三、建立园林植保护体系,促进生态园林发展园林植物与农作物、林木有着不少共同点和内在联系,但又有很大的差异 。城市是园林病虫害的载体,而城市是人造的环境,与农业、林业的自然环境相比较起了质的变化 。如气温偏高、相对湿度下降、土壤结构复杂;城市产生的废气、废水、废物,污染城市的大气、水源及土壤,生态环境恶化;城市规模大,建筑密度大,阻碍大气的流通和交换,容易产生热岛效应,这样的环境必然会影响园林植物种群的分布和生长,相应的也会影响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 。根据城市大环境的特点,利用植物群落内部相生、相克的关系,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工植物群落,使它们互相促进、相互制约、共同繁衍,形成稳定的生态环境,控制灾害性病虫害的发生 。建立生态健全、稳定的园林植物群落,即生态园林体系,有利于病虫害的防治,能够实现不用药或少用药的有效控制 。当病虫害超出控制允许标准范围时,又要及时用药防治予以遏制 。生态园林防治体现以防治为主,以治为辅的原则,它不仅能产生巨大的生态环境效益,而且会收到很大的经济效益 。园林种植的名词解释园林种植含义很多,为此好养护总结了相应的园林设计名词解释:1.庭荫树:主要用以形成绿荫供游人纳闵避免日光曝晒,也能起到装饰作用的树种.2.秋色叶树:凡在秋季叶子能有显著变化的树称秋色叶树.3.古树:凡达100年树龄者即可成为古树名木:是指既有历史意义,文化科学意义或其他社会影响而闻名的树木4.园林树木学:以园林建设为宗旨,对园林树木的分类、习性、繁殖、栽培管理和应用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称园林树木学.5.生态因子:对植物有直接、间接影响的因子称“生态因子”.6.拉丁学名:国际上所采用的植物学名,是林奈所创立的“双名法”即植物的学名统一由属名和种名组成,并统一用拉丁文.7.园林树木年周期:植物在一年中经过的生活周期称年周期.8.树木物侯期:生物在进化过程中,生物的生命活动随气候变化而在形态和生理机能有与之相应的规律变化,称物候期.9.树木干性:树木中心干的强弱和维持时间的长短.10.离心生长:树木自播种和发芽或营养繁殖成活后以根颈为中心,根向地、芽向空中不断扩大空间的生长11.叶幕:指叶在树冠内集中分布区而言,它是树冠叶面积总量的反映.12.芽的异质性:由于芽形成时,随枝叶生长时的内部营养状况和外界环境条件的不同,使处在同一枝条上不同部位的芽存在着大小、饱满程度等差异的现象称“芽的异质性”.13.顶端优势:一个近于直立的枝条,其顶端的芽能抽生最强的新梢,而侧芽所抽生的枝,其生长势多呈自上而下递减的趋势,最下部的一些芽则不萌发.这种顶部分生组织或茎尖对其下芽萌发力的抑制作用,叫做“顶端优势”.14.花相:花或花序着生在树冠上的整体表现形貌.15.自然休眠:亦称深休眠或熟休眠,是由于树木生理过程所引起的或由树木遗传特性所决定的,落叶树木进入自然休眠后,要在一定的低温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结束.未通过时,即使给予适合生长的外界条件,也不能萌芽生长.16.叶簇期:新梢开始生长缓慢,节间较短,所长之叶为前期形成的芽内幼叶原始体发育而成,故称“叶簇期”17.季相:由于季节不同,在同一地区产生不同的群落形相称季相.18.观赏树木:泛指一切可供观赏的木本植物,包括各种乔木、灌木、木质藤本以及竹类.19.生态幅:植物对生存条件及生态因子变化强度的适应范围,超过植物则死亡,这一范围叫“生态幅”.20.植物双名法:双名法是由瑞典植物学家林奈发明的,其完整内容和书写格式如下: 属名+种加词 +种命名人名字孑遗植物:也称活化石植物,是指起源久远,在新生代第三纪或更早有广泛的分布,而目前大部分已经因为地质、气候的变化而灭绝,只存在很小的范围内,这些植物的形状和在化石中发现的植物基本相同,保留了其远古祖先的原始形状.且其近缘类群多已灭绝,因此比较孤立,进化缓慢的植物.起源于第三纪(以前)经历第四纪冰川保留至今的裸子植物.乡土树种:本地区原有天然分布的树种.乡土树种是与当地自然条件,尤其是气候、土壤条件达成稳定平衡,对原产地环境具有天然适应性的树种.原产地:某一树种原来的天然分布区叫原产地.行道树:指的是沿道路两旁栽植的成行的树木.植物的双名法:规定用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的字作为植物的学名.头一个字是属名,第一个字应大写,多为名词;第二个字是种名,多为形容词.物侯期:生物在进化的过程中,由于长期适应这种周期变化的环境,形成与之相应的形态和生理机能有规律变化的习性.即生物的生命活动随气候的变化而变化,人们通过其生命活动的动态变化来认识气候的变化,称为“物侯期”.古树名木:一般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大树即为古树;而那些树种稀有、名贵或具有历史价值、纪念意义的树木则可称为名木.间断分布:同种(或近缘种)植物,分布于两个或多个不相连续的地区,称间断分布.连续分布:某一树种以大量个体较普遍地分布于产区.裸子植物:它们的胚珠外面没有子房壁包被,不形成果皮,种子是裸露的,故称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具典型的花,胚珠包藏于由心皮封闭而成的子房中,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发育成果实.乔木:是指树身高大的树木,由根部发生独立的主干,树干和树冠有明显区分.有一个直立主干、且高达6米以上的木本植物称为乔木.与低矮的灌木相对应.灌木:是指那些没有明显的主干、呈丛生状态的树木,一般可分为观花、观果、观枝干等几类,矮小而丛生的木本植物.灌木是没有明显主干的木本植物,植株一般比较矮小,不会超过6米,从近地面的地方就开始丛生出横生的枝干.都是多年生.藤本:茎细长,缠绕或攀援它物上升的植物.一切具有长而细弱、不能直立、只能匍匐地面或依赖其它物支持向上攀升的植物的统称.(用卷须、小根、吸盘或其他特有的卷附器官攀登于他物上的、具有这种茎的植物称攀援藤本,如丝瓜(具卷须)、爬山虎(具吸盘)、凌霄花(具气生根).以茎本身缠绕于他物上的,称缠绕藤本,如葎草、牵牛花、紫藤等.)总状分枝:从幼苗形成开始,主茎的顶芽不断向上生长,形成直立而明显的主干,主茎上的腋芽形成侧枝,侧枝再形成各级分枝,但它们的生长均不超过主茎,主茎的顶芽活动始终占优势,这种分枝方式称为单轴分枝,又称总状分枝.合轴分枝:指主干或侧枝的顶芽经过一端时间生长后停止生长,分化成花芽,而由最接近顶芽的腋芽代替顶芽发育成新枝.再经过一段时间,新枝的顶芽又停止生长,为其下部的腋芽所代替继续生长,如此相继形成主枝的分枝方式.一片完全的叶:有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的称“完全叶”.一朵完全的花:一朵完整的花包括了六个基本部分,即花梗、花托、花萼、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其中花梗与花托相当于枝的部分,其余四部分相当于枝上的变态叶,常合称为花部.一朵四部俱全的花称为完全花,缺少其中的任一部分则称为不完全花.花序:花在总花柄上有规律的排列方式,称花序.有限花序,无限花序:总状花序(紫藤),穗状花序,柔荑花序(杨,柳,栎),伞房花序(绣线菊,苹果),头状花序(菊),隐头花序(无花果,薜荔),伞形花序(常春藤),肉穗花序(玉米,天南星)柔荑花序:花轴较软,其上着生多数无柄或具短柄的单性花(雄花或雌花),花无花被或有花被,花序柔韧,下垂或直立,开花后常整个花序一起脱落.总状花序:花轴单一,较长,自下而上依次着生有柄的花朵,各花的花柄大致长短相等,开花顺序由下而上.圆椎花序:长花轴上分生许多小枝,每个分枝又自成一总状花序.隐头花序:花序轴特别膨大而内陷成中空头状,许多无柄小花隐生于凹陷空腔的腔壁上,几乎全部隐没不见,整个花序仅留顶端一小孔与外方相通,为昆虫进出腔内传布花粉的通道.小花多单性,雄花分布内壁上部,雌花分布在下部.叶序:叶在茎枝上排列的次序称为序,具有种的特异的在外界条件下不易变化的稳定的性质.苞片:在花或花序基部着生的变态叶,有保护花芽或果实的作用.通常把包被花或花簇的一轮苞片称为总苞,着生于花序梗上的小的苞片称为小苞片.聚合果:是由一朵花内数个离生雌蕊发育共同形成的果实,许多效果聚生在花托上.聚花果:由一个花序上所有的花,包括花序轴共同发育而成.蒴果:一种成熟后裂开的乾果.有的从顶端裂到基部,分成几个果瓣;或顶端裂开几个小孔;或环状裂开,顶部呈盖状脱落.球花:裸子植物的孢子叶大多聚合成球果状成球花.球花由胚轴、胚珠、苞鳞、珠鳞、不发育的短枝组成.球果:大多数裸子植物具有球果这一生殖结构.球果由:胚轴、苞鳞、不发育的短枝、种子、种鳞组成.蝶形花冠:由1枚旗瓣,2枚翼瓣和2枚龙骨瓣等共5枚花瓣组成的花冠,称为蝶形花冠.花瓣5,覆瓦状排列,最上一片最大,称为旗瓣;侧面两片通常较旗瓣为小,且与旗瓣不同形,称为翼瓣;最下两片其下缘稍合生,状如龙骨,称龙骨瓣.蔷薇型花冠: 蔷薇科的花,花冠离瓣,5出数,雄蕊多数,形成幅射对称形的花,又称作蔷薇形花冠.花瓣,花萼常5片,花瓣覆瓦状排列——蔷薇型花冠.我这里只有这么多了,当时考试的时候总结的.主要还是看书,熟读百遍,其义自见.
云南发展园林专业的优势 园林昆虫群落优势度比较

文章插图
关于植被的问题植被恢复误区一:大量使用外来物种要谈外来物种,必须先理解生态系统的含义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物体及其生存环境所构成的相互作用的动态复合体 。这是一个看起来很简单的概念,但其中所包含的内涵一直被人们所忽略 。中国搞了几十年的植被恢复工作,其实一直都没有真正理解一个问题——什么是生态系统?更没有按照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开展植被恢复的工作 。生态系统是经过成百上千年的长期进化而形成的 。其中生存的动物和植物不仅适应了当地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而且更重要的是物种之间形成了很复杂的相互作用的关系,也正是这些关系使得这个生态系统成为一个稳定的和能够自我维持的体系 。因此,一个生态系统中的物种组成和比例绝不是随意的 。外来物种是对于一个生态系统而言,其中原来并没有这个物种的存在,它是借助人类活动越过不能自然逾越的空间障碍而进来的 。在自然情况下,自然或地理条件构成了物种迁移的障碍,依靠物种的自然扩散能力进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是相当困难的 。但是现在人类有意或无意的活动却使物种的迁移越来越频繁 。如果这些外来种在新的生态系统中立住脚,能够自行繁殖和扩散,而且对当地的生态系统和景观造成了明显的改变,它们就变成外来入侵种 。因此“外来”这个概念不是以国界,而是以生态系统来定义的 。经常有人问为什么四大家鱼也成了外来物种,它们不是我国土生土长的物种吗?是的,四大家鱼在中国南方地区是当地的土著物种,但如果它们被引入云南、青海、新疆等高海拔地区的水域中,它们就成了外来物种 。云南高海拔水域中生物多样性减少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外来鱼种的入侵 。植被恢复误区之二:忽略了健康生态系统要求的异质性天然的生态系统具有多种多样的异质性(或称多样性),这包括物种组成上的异质性、空间结构上的异质性、年龄结构上的异质性以及资源利用上的异质性等等 。这些异质性为多种动植物的生存提供了各种机会和条件,因此利于提高生物多样性水平 。而人工林的建设过程中却忽略了天然林对异质性的要求,所形成人工林的特点就是均一 。这是两片紧邻的北方森林,上面是天然火灾后的幼年林,下面是幸免于火灾的成熟林,其中的物种组成和空间结构存在显著差异 。人工林常是单一物种,其年龄结构也相同,为整齐划一,还成行成列等间距地排列 。这样形成的树林,树木之间难以形成自然竞争,更难以形成高低错落、层次丰富的结构 。这些树木长大后,树冠层一样高,很容易阻挡大部分阳光,限制林下其他植物的生长 。大部分天然林是树龄交错的,总有发育良好的树苗和补充树层,以及成熟树木,这使得森林系统具有自我维持的能力 。不同的动物常常需要生活在不同的空间结构层次上,不同的鸟类可能生活在树冠层、中层乔木、接近地面的灌木,或者地面上 。植物也有喜光、耐荫等多种类型,耐荫的植物必须要有上层植物遮挡阳光才能生存 。所有天然生态系统的这些异质性,在自身演替过程的不同阶段会有所变化 。例如幼年林,由于树冠层还不丰满,往往有大量光线透射到地面,林下植被生长旺盛,而且种类多样 。而成熟林的树冠层郁闭好,限制了林下植被的生长,所以林下植被不如幼年林丰富而层次多样 。因此同一片天然植被,成熟林和幼年林中的植物物种组成和数量是有变化的,相应地其中生活的动物类群和数量也有很大不同 。但是所有的天然生态系统,即使是成熟林,都有一定程度和规模的空隙 。这是因为小规模干扰总是存在,例如树木倒下(因为树木的自然死亡或风暴等自然因素),大型动物(如大象)或大群动物(猕猴或羚牛等)的活动,改变了物理条件 。林冠打开后,喜光的树苗就会借机生长发育起来 。忽略了物种之间的生态交互作用一个生态系统之所以具有自我更新和维持的能力,因为其中的物种之间存在着紧密的交互作用关系,物种间的这些交互作用关系是维持生态系统健康的基础 。大多数植物的种子得以传播、扩散,甚至有的是生根发芽,依赖的是传播种子的媒介动物;控制病虫害的天敌动物,控制着蚕食植被或引起疾病的生物的数量,使生态系统不会因为某种昆虫的过度繁殖而导致生态系统崩溃;枯枝落叶和倒下的树木,养活了许多动物,特别是土壤动物和微生物;分解枯枝落叶,加速土壤营养循环的动物,对维持生态系统内的正常营养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树木和其他植物没有授粉或传播种子的媒介就不能繁殖和扩散 。应该保护野生动物,充分发挥它们作为授粉和种子传播媒介的作用 。昆虫的传粉,对大多数植物的繁衍具有重要作用种子粘在动物的毛皮或羽毛上被传播 。一些动物采食果实,种子随粪便得以传播 。其他的,例如采食针叶树种子的鸟类,在食物采集期间偶然地传播种子 。灵长类、雉类、鸽子和果蝠用这种方法传播大型果实,夜莺和画眉等小型鸟类则传播浆果类小种子 。这些都可以显著地加快植被的自然扩展 。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最重要的种子传播者包括哺乳动物中的果蝠、猕猴、长臂猿和灵猫,鸟类中的拟啄木鸟、犀鸟、鸽子、阔嘴鸟、乌鸦、鹟、夜莺、绣眼鸟、噪鹛、鹛和啄花鸟等 。植被恢复初期选择种植具有大量小型果实的灌木或其他小型植物,如悬钩子(Rubus)和花楸(Sorbus)等,以吸引野生动植物来采食嫩叶、花卉或果实 。如果只种植长青的松柏和万年青等,鸟类和其他动物将很难在这种环境中生存 。在进行植被恢复的时候,必须考虑到野生动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采取适当的方法促进建立这种良好的关系,应该被认为是植被恢复的必须步骤 。而且可以利用物种之间的这种关系,来加快植被的恢复工作 。在离森林边缘几百米的地方为胆小的动物(例如雉类)栽种庇荫覆盖植物,或者生长迅速的食物源,将吸引鸟类走进或飞越开阔地采食,同时留下来自森林的其他种子 。幼龄森林缺少树洞,使用设计合适的盒子可以为啄木鸟、猫头鹰、山雀和其他鸟类,以及蝙蝠提供临时巢穴或栖居地,这些鸟可以吃掉大量威胁树木生存的昆虫 。还可以在适当的地方给动物配备水源 。这些动物的出现可以带来其他天然植被区的植物种子,这些种子落地生根,能够促进该地区植被逐渐向天然植被的方向恢复 。丰富的水源(如图中滴水的龙头)和食物资源可以吸引鸟儿,促进天然传播 很多人认为,枯枝落叶是生态系统的废弃物,可有可无,认为从森林中取走不会对生态系统带来不良影响 。这实际上是不正确的作法 。把枯枝落叶从森林中取走用作烧柴,常常造成生态系统演化的停滞或退化 。同样将城市中的枯枝落叶扫走,也损害了生态系统的正常营养循环和健康 。把枯枝落叶森林中取走用作烧柴,常常造成生态系统演化的停滞或退化朽木与枯枝落叶对森林的功能与恢复非常重要 。森林中的营养循环与能量流动主要依赖于朽木与枯枝落叶 。枯枝落叶是植物将生长过程中从土壤和空气中吸收的营养,光合作用形成的碳水化合物返回到土壤中的必经之路 。如果没有这个过程,土壤中的肥力会逐渐消耗殆尽 。而且落叶对地表的覆盖可以减少地表被太阳直射,减少雨水的冲刷,保持地表湿润,冷的时候增加土壤温度,热的时候降低土壤温度 。落叶的覆盖为地面动物的生存提供了条件,增加了动物的数量和活动 。这些动物(包括很小的无脊椎动物和微生物)的活动,促进了土壤的改良,加速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枯枝落叶覆盖的地方生命活动十分复杂而多样 。它们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充满生机,发挥着十分重要的生态功能 许多蕨类和苔鲜植物在倒木上发芽倒木通常含有高比例的碳、氮与磷和矿质元素,如钾、钙、镁与钠 。倒木上的菌类可固氮 。树木的种子(例如冷杉Abies和铁杉Tsuga)以及蕨类和苔藓的孢子在腐烂的倒木上得以发芽,倒木也可以为幼苗提供营养和水分,倒木上存在的不利于苗木存活的病原菌要比林地少 。许多微生物、无脊椎动物、爬行类、两栖类、鸟类和哺乳类要靠倒木提供隐避处和食物 。这将有助于控制森林害虫,并进一步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 。人工清除倒木将降低森林的土壤肥力和生态功能 。植被恢复误区之四:忽略了农业区的植被恢复 图中显示大量土壤被风刮走我国典型的农业生产方式是大面积连绵不断的农田,频繁的虫害,使农业依赖于杀虫剂,土壤营养只是消耗没有返回,使农业依赖于化肥 。如今农业区已经成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障碍之一 。动植物很难跨越这么大的空间范围,找不到可以栖息的天然植被、水源和食物 。化肥和农药也已经成为当地野生动植物的致命威胁 。我们还不得不承认,农业区的土壤退化和沙化已经是北方沙漠化的重要成因 。图中的石头表面以上是以前的农业区土壤表面位置,经过30多年,可以明显看出被风刮走的土壤层深达3米 。北方的农田是沙尘的重要来源根据《2002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我国东北的黑土层估计会在50年内消失 。黑龙江和吉林是我国重要的谷物生产基地,总面积为117800平方公里,每年产大约1000万吨日用谷物 。该地区的水土流失已经威胁到38%的总土地面积,每年上层土壤平均流失0.3-1厘米 。50年代,黑土层深度为60-70厘米,现在一半以上已经消失 。黑土层完全流失的地方,土地的生产力已大部分丧失 。据估计,以现在的土壤流失速度,半个世纪内,农场的现存黑土层将完全流失 。由于天然肥力降低,估计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在5千万到1亿美元 。另外还导致生态恶化和更频繁的洪水、干旱和沙尘暴 。当务之急不仅要尽快停止开垦新的农田,现存的农业区也要加强植被的恢复和保持工作 。最好的方法是在农业区保留镶嵌的天然植被 。农业区的天然植被可以养育天敌动物来帮助控制农业害虫在农业区保留当地天然植被带或斑块,以供作为控制害虫和授粉媒介的野生动植物所用 。这样既可以改进水文,为农作物提供庇荫和防风沙保护,还可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其景观价值 。同样,沿堤坝、路边或农村未使用的地块,种植当地树木亦可缓解当地对燃料的需求,减少对天然植被的压力 。另有研究表明:农业区的天然植被可以为当地畜禽提供遮荫和保护,能够提高畜禽产量 。将溪流两岸的植被恢复,可以作为控制鼠害的一种策略 。另外保持天然植被的这种连通性对物种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世界自然基金会曾经在西双版纳做过一个实验 。傣族聚集区有一种习俗是在住家附近保留一些天然植被,供奉为“龙山” 。这些天然植被的面积小的有几公顷,大的到数百公顷 。对这些大小不同的“龙山”的研究发现,天然植被面积越大,其中生存的鸟的种类越多 。有两个例子除外,一个是一片小的森林,与相邻的大森林仅由一条30米宽的河分隔开;另外一个斑块与最近的大森林相隔超过2公里,但是有一条蜿蜒的河床相连,沿河床堤岸有一排树木,大都只有一棵树那么宽 。这个斑块中的鸟类种类数量和2公里外的大森林中的一样多 。由此可以看出,植被斑块的连通性对维持当地的物种生存、数量和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 。农业区中的天然植被在很大程度上起着这种重要的连通作用,对于物种的迁移、停留和扩展发挥着关键作用 。因此应在农业区加强天然植被的恢复工作,这些恢复起来的天然植被可以成为重要物种的停留地,而且对农业的防沙治沙,保持水土,减少对杀虫剂的依赖等都有很大的好处 。植被恢复误区之五:覆盖率常被用作唯一的评估标准对植被恢复工作是否成功,我们需要有一定的指标进行衡量 。我们还需要了解正在进行的植被恢复工作是否按照我们预计的目标进行 。这些目标包括环境效益、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经济可持续能力等 。监测将有利于随着情况的变化,相应地调节管理措施 。因此在植被恢复过程中的监测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 。但长期以来我们常常把植被的覆盖率作为植被恢复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 。事实证明这是十分错误的 。以四川西南地区为例 。这两张图是西昌地区的邛海,从图上看,森林覆盖非常好 。这是40-20年前飞播的云南松林 。一个生态系统是否健康需要有许多评价标准可是到树林中看看,才知道这是一片极不健康的森林 。林下植物种类贫乏或根本没有 。可以想象这样的森林在雨季能够储存多少水分,在旱季又能释放出多少水分,它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能够有多少贡献 。经过这样思考后,我们还能认为这样的森林有多么成功吗?一个地区的植被恢复怎么样才能算是成功的呢?水土保持是主要目标时,监测体系显然应该强调植被在水土保持中的有效性 。这包括测量干湿两季水的径流量变化,以及水流中沉积物的含量 。有效降水量系数是重要指标,它度量了渗入中底层土壤中的降水量,标示了土壤吸收水分的能力 。监测生态完整性也很重要 。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很好的指标,因为它代表了一个地区的生态系统是否健康以及它的发展方向 。物种多样性(或者说物种的种类数量)是指标之一,当然这个指标要谨慎使用,一方面,物种种数并不一定与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成正比,而且因为有的人认为外来入侵种也是增加了当地的物种数量 。生态系统本身的结构变化,不同林层优势种的组成,以及优势种的均匀度是生态完整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一种方法是监测生态过程 。例如养分和能量的流动,分解率和生产率,以及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生态功能群体(分解者、草食者、种子传播者、食肉动物等)的丰富度,关键种以及被保护的特殊物种的种群数量(濒危物种、野生亲缘种、昆虫生物群落等)也都是重要的指标 。植被恢复误区之六:对当地濒危物种的需要缺乏考虑植被恢复应使用的物种和恢复的规模应根据当地动植物的需要进行考虑 。濒危(或旗舰)动植物的保护是当前自然保护的重要目标之一 。如果从当地濒危物种的需要去考虑选择适当的物种和适当的方法,一方面可以有利于这些濒危物种的生存,也会极大地有利于当地其他物种的保护和恢复 。有些濒危物种具有特定的生态需求 。例如,迁徙水禽的生存需要恢复重要途径地的湿地植被 。热带的食果实动物,如长臂猿,需要封闭的林冠才能够在其家园范围穿梭,才能采食不同果树上的果实 。这些树木结果的时间应该是交错的,才能保证长臂猿一年四季都可以找到食物 。但是这只有在相当复杂的、种类丰富的常绿森林中才有可能 。长臂猿无法在人工纯林或没有食物(如无花果)的森林里生存 。同样,食肉动物也不能居住在孤立的小森林里,因为这里没有足够大的捕食基地可以养活一个能自我维持的种群 。因此,要种植可以用作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的森林,必须考虑栖息地斑块的大小和物种混合的程度 。大熊猫分布图:显示栖息地的分割状况连通性原则是非常重要的 。2002年在世界著名杂志《科学》(Science)上有一篇文章,叫做《变化景观中的大熊猫》(Giant Panda in Changing Landscape)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提出大熊猫栖息地存在的重大问题之一是植被破坏造成的种群隔离,使位于不同栖息地的大熊猫之间很难进行基因交流,因此造成近亲繁殖而最终导致种群衰退 。左图很好地显示了大熊猫栖息地的分割情况 。目前我国的禁伐令、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等,为大熊猫的生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大熊猫的栖息地可能将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和提高 。那么在这些地区进行植被恢复的时候应积极考虑到,如何有利于实现这些分割的斑块之间的连通性 。这些地区应该使用什么物种,如果还是种植外来物种(日本落叶松和桉树),或其他的单一经济作物等,实际上对大熊猫的保护是没有什么好处的 。我国几乎所有地方都有一定数量的濒危物种存在,各个地区在进行植被恢复的时候,需要根据当地的生态情况和濒危物种的需要进行考虑 。植被恢复误区之七:城市绿化忽略了植被的生态功能城市中的花园、公园和绿地,过于强调观赏性而忽略其生态价值,大量种植一年种一次的花卉、四季常绿物种(松柏和万年青等),却没有考虑到种植的这些植物究竟对这个地区有多少生态方面的价值,能否养育当地的各种动物,这样的植被能否不依赖于人类的帮助正常生长,并给人类带来好处 。城市因为高密度人口和钢筋水泥的建筑,已经使城市的人们对自己的生活环境没有太高的要求 。难道城市中就不能有天然的植被吗?当然不是 。下面是笔者在加拿大和美国的城市中拍摄的一组图片 。这里也是城市,其中的公园却是以天然植被为主 。有人问,城市中就这么大点地方,也要恢复成天然植被,是否要求太过分了,而且能否实现也是问题 。但是下面这一组图片却很能说明问题 。这是四川都江堰的一个小三叉路口 。比较这三块植被,情况会一目了然 。右下脚的天然斑块笔者仔细数过,仅高大的树木就有12个种,隐藏在树冠下的灌木和草种数量会多出至少几倍 。相对而言,另外两边的植被过于人工化,而且生态功能非常有限,需要除草、施肥和浇水等大量的人工维护 。而这一小片天然植被,是如此的小,它说明任何一个小的脚落都可以恢复到具有足够的生态功能 。很多人已经厌倦了城市的环境,但大部分人仍然不得不生活在城市里 。我们能为改善我们的城市环境做些什么呢?除了降低污染源外,改善城市的生态状况是提高城市人们生活质量的最好方法 。这要求我们在进行城市绿化的时候以实现城市植被的完整生态功能为主要目标 。植被的基本生态功能包括:1. 水土保持的功能 。这除了高大的树木外,需要加强地表灌木抚育 。大家不太重视灌木和地表植被,实际上灌木和地表植被在水土保持、隔离噪声,为小鸟和其他动物提供食物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 自我更新的能力,或者说我们恢复起来的植被应该可以不依赖或最小程度地依赖于人类的帮助 。这些植被必须要适应当地环境,包括对水分、土壤、温度等的适应,需要有能力繁殖和扩散,营养能够得到正常循环,病虫害能够有足够的天敌进行控制等 。弃覆憩鱼这条钻进入成新旅游鞋里休息的小鱼属于隆头鱼科厚唇鱼,它在不经意间也成了“嗜鞋族” 。向海里仍东西,本是不文明行为 。但居然就有小生物巧妙地把它变成自己的家园 。这给我们一个启示,我们可以有意识的为生物提供藏身、休息和栖息的环境,有利于更多种类和数量的生物生存 。3. 养育当地动植物的能力 。这要求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充分考虑当地动植物的需要 。种植动物能够采食和栖息的植物,这是我们经常种植的常绿树种,例如松树和万年青等,所不能提供的 。种植多样的植物,以满足不同动物的需求 。还需要为动物提供水源和适宜的栖息场所 。举一个例子,左图中报道的是扔在海里的旅游鞋成了鱼儿生存的地方 。我们当然不是鼓励向河流或池塘中乱丢东西,但这却给我们一个启示:城市的人工池塘一直是光滑的钢筋水泥作底,为了生物的需要,可以把表面做得凹凸不平,放上一些利于水生生物躲藏的有空洞或通道的东西,添上土或自然沉积物,有意识地促进浅水区植被的生长 。周围的陆地也需要保持良好的植被,使水中和陆地植被连成一体,其交接处将形成生物最丰富的所在,人类的活动应适当远离这些地区 。可以设立适合于天然环境且比较隐蔽的观赏小径和小桥,使之成为城市人观察和欣赏野生动植物四季变化,郊游休闲和宣传保护教育的重要去处 。总之,城市中,特别是像中国这样自然资源已经十分贫乏,生态破坏十分严重的国家,城市的绿化应该以恢复自然生态为主要目标,应该把非自然的展示减小到最小程度 。我国的园林部门除了发展各种观赏植物,也应该从改善城市植被的生态功能出发,充分重视城市自然生态的研究和恢复 。建立充满生机的人工池塘是实现城市生态环境改良的一个重要部分让我们的公园生长的是当地天然的植被,让这些植被除了美观以外,能够给我们生活在城市的人们提供更多的服务:新鲜的空气、干净的地下水、更小的噪音和更少的污染生物入侵(分布、危害、防治措施)生物入侵主要是指不是所在环境原有的生物进入到环境中 生物入侵其实有好有坏 比如我们引进一种物种保持环境的生态平衡 例如蜣螂被引进澳大利亚解决了澳大利亚畜牧业以及自然环境种的大量动物粪便的问题也有引进生物代替另一种生物在环境中 的食物链功能的 。上面说的这些可能在某方面不叫生物入侵了还是提一下当然有很多的生物入侵新的环境是会给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的,因为这些生物进入以后没有 天敌食物又很充沛导致大量繁殖最终破坏整个生态平衡 还有可能导致本土物种的灭绝 例子在网上搜索会很多我就不玩复制粘贴了 至于防治的话首先是断绝来源 把好各种种植和养殖关 防止引进有危害的物种 一旦发生要根除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耗费巨大的人力财力 所以最好还是防患于未然希望对你有帮助】你就在百度上搜索生物入侵 然后点击下面的案例 上面有各种生物入侵的案例
云南发展园林专业的优势 园林昆虫群落优势度比较

文章插图
大学校园动物生物多样性小报告大学校园动物生物多样性小报告 【摘要】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当今有关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大学校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同样也日益受到关注,建设一个绿色家园、绿色学校是我们作为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因地制宜,将生态物种合理配置是我们维护自然生态稳定的重要原则 。大学校园是育人的地方,只有维护好校园生物多样性,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态校园 合理配置 校园绿化 【正文】 一、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有机体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性和变异性 。包含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 。具有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审美价值和科学研究的价值 。不仅能为我们提供所需的食物、药物以及其他的生活必须品以及工业所需的原料,还有保持水土、维持生态平衡与调节气候等重要的功能 。生物多样性在近年来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正是因为中国近年来推行的教育制度,使得扩张对城市的建设性破坏比较严重 。随之产生了一个热点问题:在大学应如何进行有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二、校园园林绿化 (一)绿化主题以创建生态园林、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为指导,为广大师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对各类园林绿地综合考虑,整体安排,从景观、生态、文化三个方面提高校园的绿化水平 。(二)绿地现状分析辽东学院地处丹东鸭绿江口湿地,湿地处于地球表面水路交错的过渡地带,在调节气候、净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自然之肾”、“生物基因库”和“人类的摇篮” 。所以,正是因为辽东学院地处的优势决定了辽东学院校内风景优美,是同学们在这里学习生活的好地方 。(三)大学校园生物多样性保护存在的问题大学校园的生物多样性应受到特定的保护 。但是,由于工作人员的校园绿化理念还没有完善,在绿化中存在着误区,以下便是对这几点误区的分析:审美缺陷通常表现为缺乏和谐、背离自然、摈弃传统等 。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许多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原则相矛盾的地方,主要表现为: 1.盲目引进外来物种 。盲目引进外来物种一方面可能会由于外来种对气候地理等生态因子的的不适应而生长不良造成经济损失;另一方面可能会因为外来种的大量繁殖,造成外来种入侵的不良后果 。更为严重的是,这些外来种可能携带某种病菌或其他有害生物,由于缺少了天敌,可能会给当地物种带来灭顶之灾 。2.缺乏规划和长远考虑,造成园林绿化与校园景观不协调 。过去,很多人认为绿化便是美化,因此,总出现“绿化有余,美化不足;老化有余,朝气不足;物种有余,配置不足;平面有余,立体不足;封闭有余,开敞不足;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等问题,园林绿化与校园景观规划及生物多样性的矛盾比较突出 。3.唯美至上,物种搭配不合理,生态效益差 。在以前的园林绿化中规划者往往习惯于从美学角度考虑问题,缺乏必要的生态学思考和生态配置理念,在建造人工植被时,从审美角度考虑多,从生态系统食物链和物种传播的角度考虑少,造成校园植物种类单一,群落结构简单,无法有效地吸引昆虫传粉,无法为鸟类及其他动物提供充足的活动空间和食物资源,不利于物种扩大繁殖,抑制有害生物入侵,控制病虫害发生,无法为城市生态系统提供优质的服务 。4.缺乏对人居环境健康和安全的考虑 。校园绿化必须考虑安全、生态、人文艺术等问题,但是,在园林绿化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校园植物的环境效应和对人的健康的影响 。5.天然植被少,人工生态系统脆弱,自维持能力差 。由于大量使用人工植被以及空间的不合理分割,校园生态系统的自维持功能较差,人工维护强度大,必须经常进行除草,结果一些自然生成的植物被人为铲除 。也有很多人习惯采用焚烧的方法来处理杂草,使校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被破坏 。6.自然植被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 。校园中一些植物由于人为干扰,本来植被物种丰富,群落结构复杂,生物多样性很高,但由于不符合人们的审美习惯,将其改造,中上人工植被,有的还用建筑物代替 。除了以上几点,有的校园摈弃原来的绿化设计,喜欢大搞人工草坪,大量引进外来的物种,造成花钱不少,效果不好的现象 。另一方面,由于草坪用水量大,使有些树木因供水不足死去,与预期的效果适得其反 。(四)针对此种现象得出校园园林绿化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一要做到因地制宜 。做到“适地适树,宜林则林,宜草则草” 。二要做到引进的物种以乡土物种为主 。由于乡土植物对当地的环境具有适应性,能与环境和谐共生,不会造成外来物种入侵的现象和其产生的不良影响 。三要做到生态配置 。根据植物的生物特性,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合理配置 。四要做到整体协调 。校园园林绿化的特点能间接折射大学生对大自然的理解,是反映大学精神与大学文化的表现形式,必须符合校园总体规划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原则 。在规划的同时,校园绿地的面积与部署应符合校园的实际情况,合理搭配,维持生态稳定与物种多样性 。五要做到经济高效与可持续发展 。校园绿化必须考虑自身的经济条件,考虑绿化工作的长期性与连续性,实用高效,可持续发展,合理配置花草的种类 。六要做到生态安全与环境友好 。应把校内的生态系统与校外的生态系统紧密结合起来,必须考虑生态安全、环境友好等问题,充分发挥校园美化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功能 。(五)大学校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策略 1.在合理规划校园绿化规程基础上,增加新物种,扩大原有绿化面积,合理延伸食物链 。2.尊重自然,更新管理理念,推行环保工艺技术,建设绿色生态校园 。3.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大学生在大学校园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巨大作用 。4.建立规章制度,加强管理保护大学校园的生物多样性 。【参考文献】于广春 《关于高校校园绿化改造的探讨.》 刘音水 《校园绿化与绿色校园》 陈岳堂,高志强 《生态校园设计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