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子|当了17年老师,却根本不识字!当谎言被拆穿后,反倒柳暗花明

我们大部分人的生活,大概都可以用“平凡”二字来概括,参与不了伟大的事业,也绝非人群中的异类。因此,平凡意味着挤进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而大多数人拥有的特质、习以为常的规范,你我也必须具备、遵守。然而,成为一个普通人,在某些人看来却绝非易事。
基础的认知能力大概可以被称为一个正常的普通人需要具备的特征,可是,认知能力何以可能?人这个物种的认知结构都遵循相同的逻辑结构吗?普通人不假思索的东西会不会其实也可以是难以理解的?今天故事的主人翁就给我们思考上述哲学问题提供了一个鲜活案例。【 小儿子|当了17年老师,却根本不识字!当谎言被拆穿后,反倒柳暗花明】
小儿子|当了17年老师,却根本不识字!当谎言被拆穿后,反倒柳暗花明
文章插图
约翰·科克伦,1939年出生在美国的新墨西哥州,从小活泼可爱,与正常的小孩别无二致。可是,等到了上学的年纪,情况开始变得有些不同。课堂上,老师从最简单的字母开始,教小朋友们认字。其他小朋友一学就会,只有约翰一脸茫然。他甚至无法集中精力看书本上的文字,26个字母在他的眼中也是千变万化,根本不能将它们一一辨认清楚。我们现在可以知道,约翰患有一种罕见的认知障碍——阅读障碍症,可是在他的成长环境中,没有人知道世界上还存在这样一种“疾病”。
小儿子|当了17年老师,却根本不识字!当谎言被拆穿后,反倒柳暗花明
文章插图
为什么世界上会存在阅读障碍这种现象呢?这其实涉及到人类理性的本质问题。著名的德国哲学家康德曾对“理性,何以成为可能”的问题展开过探讨,由此写下了伟大的三大批判。
小儿子|当了17年老师,却根本不识字!当谎言被拆穿后,反倒柳暗花明
文章插图
根据《纯粹理性批判》的内容,我们可以知道,人之所以可以认知事物,是由于人具有一种先天认知结构的东西。人并不能够认知事物的本来面目(即“物自体”),只能认知事物符合自身认知范畴的那一部分。也就是说,如果拥有不同的认知范畴,同样的事物在人心中的显现也大相径庭。由此我们可以发现,约翰·科克伦大概就是先天综合判断出现了问题,在文字方面的认知范畴和普通人不一致,所以他难以习得文字。有关人类理性的哲学理论十分深奥,康德之后,又有胡塞尔、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钻研。
小儿子|当了17年老师,却根本不识字!当谎言被拆穿后,反倒柳暗花明
文章插图
说回约翰的故事,约翰的家人当然不理解他的处境,单纯认为孩子贪玩不爱学习,开明的父母不忍心责备自己的小儿子,只是不断地通过鼓励的方式激发他对于学习的兴趣。
小儿子|当了17年老师,却根本不识字!当谎言被拆穿后,反倒柳暗花明
文章插图
小约翰对此反而感到深深的自责,他不想让父母失望,只能加倍努力学习那些他看不懂的文字。可是情况并没有好转,他难以自控地会把字看颠倒,或者直接漏掉。如此下去,约翰的成绩越来越差,他成了学校里固定的倒数第一名。这些痛苦的经历给约翰带来了巨大的打击,他所幸彻底躺平、自暴自弃,变成了一个不听课、不写作业的“坏孩子”。学校不能容忍他的行为,怕他带坏其他小孩,直接将他开除。约翰的父母并没有对自己的小儿子失去信心,而是帮他办理了转学。
小儿子|当了17年老师,却根本不识字!当谎言被拆穿后,反倒柳暗花明
文章插图
在新的学校环境中,约翰阅读障碍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改善。他无人诉说心中的烦恼,当时也不会有人能理解他的苦衷。不过很快,约翰寻找到了一条出路——放弃与文化课程死磕,转而投身体育训练。他将看不懂文字的苦闷全部发泄到了体育锻炼之中,每天不知疲倦地进行各项训练。事实证明,约翰是个勤奋好学、吃苦耐劳的好孩子,他夜以继日地训练使他斩获了无数体育赛事的奖杯,为学校赢得了许多荣誉。这一切使他逐渐从自卑之中走了出来,阳光健康的形象也让他收获了众多女孩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