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的性能测定 猪生产性能测定技术


种猪遗传评估和联合育种概念及意义?
【猪的性能测定 猪生产性能测定技术】种猪遗传评估:采用先进的BLUP遗传评估技术 , 采用一致的测量记录方法和统一的遗传评估方案 , 对种猪的遗传潜力进行评估 。猪联合育种又称分散式核心群育种 , 是将几个中小型种猪场的遗传资源组合起来 , 组成一个庞大的核心群 , 进行统一的遗传评估 , 选出最好的公猪 , 由所有参与联合育种的猪场共同使用 。其核心内容是开展种猪跨领域、跨区域乃至全国联合遗传评估 , 实现种猪(尤其是公猪)跨领域选择利用和优良遗传资源共享 。在这个过程中 , 种猪检测数据和遗传评估结果的及时、可靠传输至关重要 。为了实现猪的联合育种 , 成员单位首先需要以某种方式形成利益共同体 , 制定共同的育种目标 , 采用一致的测量记录方法和统一的遗传评估方案 , 其次是通过人工授精在各个猪场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遗传联系 。从技术角度看 , 组合育种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猪的育种水平:可以增加育种群的群体规模;(2)减少公猪的数量;(3)提高选种的可靠性;(4)缩短育种群体的世代间隔 。
什么畜牧业体系建设
兽药采购网不知道你想了解什么样的体系 , 只找到了标准化体系建设的相关内容 。为加快我国畜牧业标准化建设 , 促进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 , 农业部组织编写了《全国畜牧业标准体系“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 , 全面阐述了我国畜牧业标准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 进一步明确了加强畜牧业标准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基本框架、主要内容和对策措施 。目前 , 我国畜牧业标准管理机构基本健全 , 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畜牧业标准在推动畜牧业技术进步、规范畜产品市场秩序、提高我国畜产品国际竞争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标准化工作得到加强 。标准畜牧业管理体系基本建立 。畜牧标准管理部门是农业部畜牧司 , 全国畜牧站是技术支持机构 , 全国畜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畜牧标准的技术归口管理 。同时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牧业主管部门也成立了相应的质量标准管理机构 , 部分省份成立了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畜牧业的标准化管理逐渐趋于规范化和科学化 。标准制修订工作全面展开 。2004年 , 农业部组织制定了《2004—2010年畜牧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建设规划》 , 全面部署了标准制修订工作 , 加快了全国标准化工作 。我国畜牧业标准体系基本形成了以国家标准为龙头、行业标准为主导、地方和企业标准为补充的四级标准结构 。“十一五”期间 , 我国发布了177项畜牧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 其中国家标准94项 , 行业标准83项 。目前有效的畜牧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有680项 , 基本涵盖了畜牧业生产的各个方面 , 主要涉及品种、营养需求、饲养管理、畜产品质量安全、畜产品加工等 。标准的推广应用正在逐步深入 。“十一五”期间 , 农业部和各省区组织举办了100多期畜牧业标准和标准化知识培训班 , 培训人数超过8000人 。畜牧业标准推广应用逐步深入 , 畜牧业标准化水平逐步提高 , 为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2010年 , 全国建立畜禽标准化示范场1555个 , 通过示范带动了畜牧业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 。《种猪常温精液》、《牛冷冻精液》等一系列畜禽品种标准的颁布实施 , 为畜禽养殖质量监管和实施畜禽良种补贴工程提供了技术支撑 。建立我国畜牧业标准体系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 以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为主线 ,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 以国际标准为借鉴 , 以产品为核心 , 以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标准化生产管理为链条 ,  从而建立和完善既适合我国国情 , 又与国际惯例接轨、开放有序、科学统一、高效快捷的畜牧业标准体系 , 为现代畜牧业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建设原则:政府推动 。各级政府和畜牧行业主管部门要统一思想 , 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
按照全过程标准化的要求 , 前五个领域由10大类组成 , 以产品为核心 , 以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标准化生产经营管理为链条 , 具体分为:名称、术语、符号等基础标准 , 养殖环境要求及其分析检测方法 , 种质资源、养殖技术和种质相关的检验评价方法 , 质量要求 , 机具等投入品的评价鉴定方法和使用规范 , 饲养管理流程规范 。产品加工环境、工艺和技术条件、产品质量要求、等级规格和分析测试方法、安全限值和分析测试方法、包装标志、储运规则或规范 。围绕满足依法行政、保护生态和为畜牧业提供优质安全饲草的需要 , 草业领域由五大类组成 , 具体分为名称、术语与符号、环境与基础设施、资源管理、生产加工、质量与控制等基础标准 。主要内容:在摸清现行有效标准的基础上 , 提出了“十二五”畜牧业标准修订目录 。术语和符号等基本标准(简称“基本”):指行业术语和符号 。
以及通用的技术通则 。现行有效的标准6项 , 正制修订5项 , 计划制定3项 。养殖环境要求及其分析测试方法(简称“环境”):是指畜禽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及设计、畜禽场环境质量、畜禽场废弃物的排放、监测及利用等标准 。现行有效的标准27项 , 正制修订24项 , 计划制定14项 。种质资源及繁育技术 , 种质相关的检验和评价方法(简称“种质资源”):是指品种标准(地方品种必须是列入国家品种志的品种 , 培育品种是经国家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认可的品种)、精液及胚胎的产品标准及其生产技术规范、繁育技术、种质资源的检验及评价等 。现行有效的标准115项 , 正制修订78项 , 计划制修订205项 。机具、器械等投入品质量要求及评价鉴定方法和使用规范(简称“投入品”):是指畜牧兽医器械、禽蛋加工设备等的质量要求及评价鉴定方法和使用规范 。现行有效的标准49项 , 正制修订2项 , 计划制修订3项 。饲养管理过程规范(简称“饲养”):是指种畜禽营养需要、生产性能测定、生产饲养管理技术规范及规程等 。现行有效的标准43项 , 正制修订14项 , 计划制修订37项 。品加工环境、工艺、技术条件(简称“加工”):是指初级加工畜产品加工环境、工艺及技术要求 。现行有效的标准30项 , 正制修订8项 , 计划制定9项 。产品质量要求、等级规格及分析测试方法(简称“质量”):是指初级加工畜产品标准、产品分级规格以及有关初级加工畜产品品质指标的检测方法等 。现行有效的标准228项 , 正制修订39项 , 计划制修订34项 。安全限量及分析测试方法(简称“安全”):是指畜产品中农药、重金属、毒素等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及检测方法 。现行有效的标准84项 , 正制修订19项 , 计划制修订11项 。包装标识(简称“包装”):是指初级加工畜产品的包装标识的规程或规范 。现行有效的标准5项 , 计划制定4项 。贮运规程或规范(简称“贮运”):是指种畜禽活体及冷冻种质资源和畜产品贮藏运输的规程或规范 。现行有效的标准4项 , 正制修订2项 , 计划制定4项 。草业-名称术语符号等基础标准:草业专业术语、符号及基础性技术通则的标准 。正制修订1项 , 计划制定1项 。草业-环境与基础设施:是指草原的生态环境以及草原建设的基础设施等标准 。现行有效的标准2项 , 计划制定1项 。草业-资源管理:是指草原监测与评价、草原特色资源、牧草种子资源、灾害与控制、草原管理等标准 , 其中灾害包括火灾、雪灾、虫害、鼠害、病害、草害等 。现行有效的标准20项 , 正制修订28项 , 计划制修订26项 。草业-生产与加工:是指品种改良、种子或牧草或草坪的生产与加工等标准 。现行有效的标准18项 , 正制修订1项 , 计划制定20项 。草业-质量与控制:是指常规检验、抗性检验、残留物检验、检疫规程、产品质量、包装、标识、贮运等标准 。现行有效的标准49项 , 正制修订28项 , 计划制定29项 。目前标准化工作中还存在着标准建设投入不足、质量不高、体系尚不完善、推广应用程度低等问题 , 还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畜牧业标准工作的经验 , 加强畜牧业标准体系建设的各项措施 。加大畜牧业标准体系建设投入 。推动畜牧业标准制修订资金投入的多元化 , 在保证标准的科学性和公正性的前提下 , 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 , 特别是有条件的企业出资制修订畜牧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进一步加大国家财政资金投入 , 启动现行国家和行业标准复审工作 , 加快完善畜牧业标准体系 。加强标准制修订工作的监督管理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 努力提高标准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一是严把立项关 。要以《规划》为基础 , 充分论证 , 认真审核承担单位的技术储备、研究基础及首席专家的专业技术能力 。二是广泛征求意见 。每个标准形成送审稿前 , 要在科研院所、教学机构、检测部门、技术管理部门及企业等不同类型单位进行征求意见 , 充分采纳合理性意见或建议 。三是严把审查关 , 要重点对标准文本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论证 。加强标准的宣传贯彻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 , 多渠道宣传普及畜牧业标准化知识 。加强畜牧业标准化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培训 , 增强畜牧业生产经营者的标准化意识 , 促进畜牧业标准的推广应用 , 提高畜牧业生产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全国畜牧总站质量标准与认证处提供母猪人工授精怎样鉴定是最佳时间发情征状根据母猪的表现和生殖器官变化 , 可分为3个阶段 。发情前期母猪表现不安 , 食欲减退 , 鸣叫 , 爬跨其它母猪 , 外阴部膨大 , 阴道粘膜呈淡红色 , 但不接受公猪爬跨 , 此期持续12-36小时 。发情中期母猪继续表现不安 , 食欲严重减退或废绝 , 时而呆立 , 两耳颤动 , 时而追随爬跨其它母猪 , 外阴部肿大 , 阴道粘膜呈深红色 , 粘液稀薄透明 , 愿意接受公猪爬跨和交配 。此期持续6-36小时 , 为输精的最佳时期 。发情后期母猪趋于稳定 , 外阴部开始收缩 , 阴道粘膜呈淡紫色 , 粘液浓稠 , 不愿接受公猪爬跨 , 此期持续12-24小时 。配种时机一般母猪发情后24-36小时开始排卵 , 排卵持续时间为10-15小时 , 排出的卵保持受精能力的时间为8-12小时 。精子在母猪生殖器官内保持有受精能力的时间为10-20小时 , 配种后精子到达受精部位(输卵管壶腹部)所需的时间为2-3小时 。据此计算 , 适宜的交配或输精时间是在母猪发情后20-30小时 。交配过早 , 当卵子排出时 , 精子已丧失受精能力;交配过晚 , 当精子进入母猪生殖道内 , 卵子已失去受精能力 , 两者都会影响受胎率 , 即使受精也可能因结合子活力不强而中途死亡 。但在生产实践中一般无法掌握发情和能够接受公猪爬跨的确切时间 。所以生产实践中 , 只要母猪可以接受公猪爬跨(可用压背反射或公猪试情) , 即配第一次 。第一次配种后经12-20小时 , 再配第二次 。一般一个发情期内配种两次即可 , 更多交配并不能增加产仔数 , 甚至有副作用 , 关键要掌握好配种的适宜时间(可图17) 。为准确判断适宜配种时间 , 应每天早、晚两次利用试情公猪对待配母猪进行试情(或压背反射) 。就品种而言 , 本地猪发情后宜晚配(发情持续期长) , 引进品种发情后宜早配(发情持续期短) , 杂种猪居中间 。就母猪年龄而言 , 老配早 , 小配晚 , 不老不小配中间 。请问怎样选后备母猪?后备猪的选择过程 , 一般经过四个阶段:(1)断奶阶段选择第一次挑选(初选) , 可在仔猪断奶时进行 。挑选的标准为:仔猪必须来自母猪产仔数较高的窝中 , 符合本品种的外形标准 , 生长发育好 , 体重较大 , 皮毛光亮 , 背部宽长 , 四肢结实有力;有效乳头数在7对以上(瘦肉型猪种6对以上) , 没有遗传缺陷 , 没有瞎乳头;公猪睾丸良好 。从大窝中选留后备小母猪 , 主要是根据母亲的产仔数 , 断奶时应尽量多留 。一般来说 , 初选数量为最终预定留种数量公猪的10~20倍以上 , 母猪5~10倍以上 , 以便后面能有较高的选留机会 , 使选择强度加大 , 有利于取得较理想的选择进展 。(2)测定结束阶段选择性能测定一般在5~6月龄结束 , 这时个体的重要生产性状(除繁殖性能外)都已基本表现出来 。因此 , 这一阶段是选种的关键时期 , 应作为主选阶段 。应该做到:①凡体质衰弱、肢蹄存在明显疾患、有内翻乳头、体型有严重损征、外阴部特别小、同窝出现遗传缺陷者 , 可先行淘汰 。要对公母猪的乳头缺陷和肢蹄结实度进行普查 。②其余个体 , 均应按照生长速度和活体背膘厚等生产性状构成的综合育种值指数 , 进行选留或淘汰 。必须严格按综合育种值指数的高低进行个体选择 , 该阶段的选留数量可比最终留种数量多15%~20% 。(3)母猪繁殖配种和繁殖阶段选择这时后备种猪已经过了2次选择 , 对其祖先、生长发育和外形等方面已有了较全面的评定 。所以 , 该时期的主要依据是个体本身的繁殖性能 。对下列情况的母猪可考虑淘汰:①至7月龄后毫无发情征兆者;②在一个发情期内连续配种3次未受胎者;③断奶后2~3月龄无发情征兆者;④母性太差者;⑤产仔数过少者 。(4)终选阶段当母猪有了第二胎繁殖记录时可作出最终选择 。选择的主要依据是种猪的繁殖性能 , 这时可根据本身、同胞和祖先的综合信息判断是否留种 。同时 , 此时已有后裔生长和胴体性能的成绩 , 亦可对公猪的种用遗传性能作出评估 , 决定是否继续留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