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石字体图片大全 园林与石图片

【景观石字体图片大全 园林与石图片】中国古典园林中四大名石是
1.灵璧石灵璧石产于安徽省灵璧县 。观赏石有黑、白、红、灰四大类100多个品种 。其中黑色是最有特色的 。观之,其色如墨;打它,它的声音像编钟 。其形状似名山或山,或似珍禽异兽,或似名人诗人 。被誉为“天下第一石” 。其装饰特征是透、漏、薄、皱、皱、挂、平、色、韵之美等多种美学元素的融合 。2.太湖石太湖石又称洞石、假山石,是石灰岩的一种,分为水和旱两种 。最早的时候,眼睛变得凶险诡异,各种形状,各种姿势 。通灵通透的太湖石颜色最能体现“皱、漏、薄、透”之美 。其颜色多为白石,很少为青石和黄石 。尤其是黄色的更是少见,特别适合装饰公园、草坪、校园、庭院等旅游景点 。它是一种具有很高观赏价值的石头,在传统苏州园林中应用广泛 。3.石英石是一种石灰岩,产于广东省英德市 。一般称常年出露的阳石英石和埋在地下的阴石英石 。有几种颜色,如浅绿色、灰黑色、浅绿色、深色、白色等 。黑色的是最贵的 。嬴政的背面很明显,正面布满孔洞和石眼,精致细腻,背面光滑 。石头又硬又脆,敲起来有共鸣,一直受到收藏者的喜爱 。4.昆石昆石产于昆山市玉峰山,即马鞍山 。马鞍山出产的石头,举世无双,独一无二,故称桥石,又名玲珑石 。又名昆山石,因产于江苏昆山的玉峰山而得名 。应时矿脉在水晶孔中长成晶簇,为网状矿脉,晶莹洁白,精致稀有 。

景观石字体图片大全 园林与石图片

文章插图
园林石的园林石的美丽
意境是形神合一,是属于主观范畴的意义和属于客观范畴的景物相结合而形成的境界 。“意”的主观范畴是指艺术创作者或欣赏者在塑造或观察艺术对象时所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 。它的特点是情与理的有机统一,艺术形象所包含的主观感情与艺术形象所包含的客观意义的有机统一 。“石”的虚用,是“意”(神)的启发 。分析起来,它包括情感的激发和理性的挖掘两个层面的统一 。第一层次是指由“石”引起的美感,表现为主观感受的表达 。第二层次是指对“石”的审美意蕴的阐发,表现为美感的深化和审美联想的拓展 。正是这两个层面的虚拟运用,充分发挥了精神,从而形成了以住在山水中、住在象外为意图的虚拟环境 。“石”的美感产生意境是必要条件,也是旅游者必然的感觉反应 。古代园林欣赏“石”的审美感受,有以下典型点评 。所谓单纯之美,这种单纯不是笨拙和愚蠢,而是混乱、缺乏质量、自然自然的单纯之美 。从上面的审美判断中,我们发现一个明显的特征 。中国古代对石头的审美超越了它作为自然物的物质属性,而是赋予它生命的人际关系的认同 。这种审美评价是“天人合一”观念的体现,表现了人与自然的统一,人与物的平等,物我的观察特点 。因此,在中国文化的审美视野中,石头不仅是自然界中无声的无机物,更是一种建筑材料,甚至是一种生命,一种充满丰富性、微妙性、神秘性和敏感性的生命 。当审美主体以空虚的心灵对“石头”进行直观而具有穿透力的审美攻击时,人的情感慢慢扩展到自然,冰冷的石头在情感的浸润下生出生命的温暖,自然被人格化了 。同时,审美主体转化为自然,进入了与肉体同在、化为蝴蝶、物我不分、心石相通的审美境界 。这种物我合一、心物情感流动的审美境界,是意境创造的必要审美主体条件 。“意境”的创造,除了“有形的景物”和“美感”之外,还有赖于“意味”的挖掘和激发 。如果说“有形的景物”是意境的本体,比现实主义更重要,“美感”是意境的血液,是感性的,那么“悠远的意味”就是意境的灵魂,灵魂在于奇妙的实现 。没有深刻的启迪,就无法唤起无边无际的审美思维,美感被牢牢地依附在意象形式上,无法展开想象的翅膀,上升到灵动广阔的意境天空 。因此,“意象”是否具有“意”的内涵,是“意境”创造的另一个关键 。石头之所以如此受到人们的喜爱,几乎到了“无石不成园”的地步,正是因为石头所蕴含的深刻的哲学意蕴,参观者从中可以唤起神秘的义理之思,形而上的思想可以被物理实体所激发,从而获得“意”的广阔而丰富的空间 。首先,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石头抽象地凝聚了宇宙的精神,是“天人合一”观念中代表“天”的象征元素 。在景观设计中,“石”作为一种写意自然、仿山川的景观材料,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形状、质地、纹理能表现出山川的气势,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山川的灵气和神韵,尤其是“奇石”,体现了天工开物的宇宙神力,是自然精神的呈现 。它的形状虽然倔强,但其实是一种精神上的东西 。石头是真实的东西
同时也是最容易达到“虽是人做的,却是天方夜谭”的境界 。作为一种天然石材,它在园林中充当着天的代表、宇宙的化身、自然的象征和“道”的化身 。它是“道通过保持一个不动的形象来揭示精神,从而改变(什么也看不见)” 。古人对天然奇石的莫名其妙的喜爱和执念,恰恰反映了古人对自然天道精神的执着追求和难以割舍的情怀,——直到把它放在自家后院,日夜陪伴 。“道引天下于外”,中国园林中的“石”是自然和宇宙精神的有形体现 。古人正是通过对有形的石头的选择和使用,将自然的精神引入园林,将人们的审美视野引向宇宙的无边深处 。再加上“千里之外”的空间写意,构筑了中国园林的时空浓缩 。中国园林是自然空间的浓缩和历史时间的汇聚 。
。有形空间的集中,可以通过移天缩地的缩微之法,纳山川万里于数亩之园 。无形时间的汇聚就棘手多了,它无形无体,无色无相,虽实有而无所见,虽觉察而不可触,永恒流逝、无依无凭 。古典园林巧妙地利用“石”这个元素解决了这个难题,将如水流逝,一去不返的时间,象征性地汇聚起来,集中展现了出来 。奇石是鬼斧神工,岁月流痕,时间沧桑所创造的杰作,每一块都是时间流逝的见证和结果,它身上的瑰奇之形、纹、质都是凝固的时间流痕 。置于园中,观赏者一见之下,在赞叹自然造化的同时也不由感慨时间的力量,也不由生发出思古之幽情 。所谓“石令人古,水令人远”正是这个道理 。“它使游览者从有限的时空进到无限的时空,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感受和领悟 。”(叶朗)石以其形写意山岭,缩微了空间;石以其神,抽象岁月,汇聚了时间,一物之中兼具写意时空、聚合时空的意象特性 。这在众多的造园元素中是绝无仅有的 。它使园境中的时空转换特征得到极大的丰富 。“思入风云变态中”,奇瑰秀石,正是时光流逝,河岳变迁的凝固,人们通过对石的观赏,就不由地进入到时空的邈思之中 。石是“阳”的象征,水是“阴”的隐喻 。“水随山转,山因水活” 。中国园林中有石处大多配之以水 。有水处,就水点石;叠石处,傍石理水 。湖畔池岸,往往驳以参差石块,堆石为岸,营造出水落石出,乱石崩滩的意境 。叠石假山往往模拟瀑布,“水自高泻下,击石喷溅,俨有飞流千尺之势” 。有的于一泓碧水中,兀立嶙峋奇石,空无所倚,犹如破水而出 。北宋山水画家郭熙说:“水以石为面”“水得山而媚”,陈从周评析说:“表面观之似水石相对,实则水必赖石以变 。无石则水无形、无态……无水,则岩不显,岸无形 。故水石两者决不能分割而论,分则悖自然之理,亦失真矣 。”“水石结合”透露出的是自然之理,是中国文化中阴阳调和的生命宇宙观 。园中的石坚硬、峻拔、厚重,被比兴地设置为巍峨的山岳,处处体现着阳的刚劲、雄浑 。与此相反,水无定形,依势顺流,随地赋形,时时体现着阴的柔弱、卑顺 。石喻阳,水喻阴,水石相依,刚柔相济、阴阳化合 。微风徐来,水波不兴,水性静极而欲动;千寻奇峰,乱石崩云,山形欲舞而静止 。石形是灵动的,它在表面呈现着水一般的波动感,但实际它又是静默的存在,永恒地默然无语,形定如斯 。所以它启示的境界是静的,是一种与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宇宙浑然融化,体合为一的永恒的深沉与静默 。一阴一阳,一动一静,参乎造化,迥出天机,相映成趣,相得益彰,中国的美学辩证法和宇宙观在此得到极好的展现 。在这种阴阳互动的配置中,正体现了无处不在的生命强力的道,这是万事万物的生存法则、世界运动变化的动力、精神世界的本质根源 。从中我们发现了宇宙的动力构成和内在节奏——阴阳化合、动静相生综上可见,“石”是“质有而趣灵”(宗炳语)的集中体现,它以形质之有,而作为“道”的供养之资 。正因如此,“石”就成为“澄怀味象”之“象”,并由“象”而得与“道”相通 。这个“道”既是自然精神(自然之道),同时也是园林所体现的人的艺术精神(艺术之道) 。“石”所具有的这些形式特征和象征意义使它成为中国古典园林中最富内涵意蕴的造园要素:静态中流贯着灵动,有限中寓含了无限,自然质素中糅合了人文情感 。同时也正是中国传统的哲学精神和审美特性使石成为自然的精灵,参与到园林意境中来,成为文人士子们在精神的后院与自然晤谈的亲密伙伴 。园林常常用太湖石来堆砌假山,这些石头都是来自太湖吗?在我国古代的造园艺术中,太湖石是布置庭院、造景点缀、分隔空间、协调环境必不可少的原料 。早在唐代的时候,就已经盛行赏玩太湖石 。白居易曾说他“休息之时,与石为伍”,甚至到了“重之如宝石,爱之如儿孙”的地步 。北宋徽宗酷爱奇石,从江南地区源源不断地运来各种太湖石,天下骚动,民不聊生,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花石纲” 。明清时期,私人园林兴盛,太湖石成了造园必不可缺的建筑原料 。江南古典园林能够超出北方园林、岭南园林而成为古典园林中最著名的一派,各种各样的太湖石居功至伟 。那么,这些造园的石头,都是来自太湖吗?通常所说的太湖石,是指产于环绕太湖的苏州洞庭西山、宜兴一带的奇石,其中以鼋山和禹期山产的奇石最为著名 。太湖石是受亿万年地质作用形成的石灰岩,由于石料长年受水浪冲击,产生许多孔洞,形成奇特竣削、玲珑剔透的形状 。唐代吴融的《太湖石歌》生动描述了水石的成因和采取方法:“洞庭山下湖波碧,波中万古生幽石,铁索千寻取得来,奇形怪状谁得识 。”明代著名的造园家文震亨在《长物志》中写道:“太湖石在水中者为贵,岁久被波涛冲击,皆成空石,面面玲珑 。”这都是古人对太湖石的认识与总结 。产于太湖的这种奇石,有白色、青黑色、青灰色三种,具有“瘦、皱、漏、透”四大特点,在园林中或堆叠为假山,或单独造型,千姿百态,异彩纷呈 。然而,近代以来,太湖受泥沙淤积和围湖造田等因素的影响,湖面面积已大大缩减,太湖石又是地质作用形成的不可再生资源,所以近年来已限制对它的过度开采 。现在,人们把各地产的由岩溶作用形成的、玲珑剔透的岩石,也统称为太湖石 。所以现在的太湖石并不特指产于太湖的那一类奇石 。总结:太湖石是中国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蕴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 。古代著名园林中留存至今的著名太湖石,有江南三大名石——苏州留园的“瑞云峰”、上海豫园的“玉玲珑”、杭州西湖的绉云峰,现存于北京中山公园的圆明园遗物“青莲朵”,以及苏州狮子林中的北宋“花石纲”遗物等 。这些奇石无不嶙峋峭拔、秀润玲珑 。它们作为太湖石中的代表之作,拥有持久而独特的魅力,值得我们好好珍藏保护 。
景观石字体图片大全 园林与石图片

文章插图
苏州园林里,图片上的是什么石?木化石;木化石是几百万年或更早以前(最少也要七,八百万年)的树木被迅速埋葬地下后,木质部分被地下水中的sio?(二氧化硅)交换而成的树木化石 。它保留了树木的木质结构和纹理 。颜色为土黄、淡黄、黄褐、红褐、灰白、灰黑等,抛光面可具玻璃光泽,不透明或微透明,因部分木化石的质地呈现玉石质感,又称为树化玉或硅化木 。硅化木是数亿年前的树木因种种原因被埋入地下,在地层中,树干周围的化学物质如二氧化硅、硫化铁、碳酸钙等在地下水的作用下进入到树木内部,替换了原来的木质成分,保留了树木的形态,经过石化作用形成的植物化石,因其中所含的二氧化硅成分多,所以,常常称为硅化木 。请问园林景观石是什么啊?有人比较了解的吗?其实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园林景观石呢,之前我也不是很清楚的呢,后来有一次去公园的时候看到了以后,经过朋友的介绍才详细了解呢,不能单单的认为园林景观石是普通石头哦!~园林景观石是公园必不可少的造园要素呢!接下来我就详细的给你介绍一下吧!~ 园林景观石 。系安徽省灵璧石中现有的石种,有像形石,景观石,刻字石,草坪石,贡石,精品石等其石头销往全国 。至今,曲阳县南横山、阳坪一带尚传有“古人八雕”之说,说明石雕业之发达 。易水砚,产于易县,它多刻有龙戏珠、八仙、竹兰、菊梅等传统题材 。它始于唐代,有古诗赞“南山飘素练,晓望玉嶙峋 。遥忆最深处,应多著石人 。”赵州桥上的石雕群,誉满中外,其吸水兽、龙柱等,遵劲有力,雄健豪放 。木雕,多在石屋、窑洞及北部平原上的窗棂、桌柜上所见,透刻、浮雕纹样万千,尤遍及太行山区 。他们的风俗是“新样为吉”,因此,各相争艳,各具匠心 。最后我再总结一下哦!景观石在具体的意境营造过程中,其作用可分两方面:实用和虚用 。“实用”是指“石”在具体的园林环境中,依凭其物质形态所起的造景功能 。这主要是指石在“意境”中作为审美客体的功用 。“虚用”是由于“石”本身所具有的隐喻意义在审美主体身上引发的联想和意义生成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你哦!~
景观石字体图片大全 园林与石图片

文章插图
园林石的园林石的分类中国园林的“四大名石”灵璧石、太湖石、昆石、英石被古今藏石界列为观赏石的“四大名石” 。是最古老的品牌,是最有名的品牌 。无论称“四大古石”,还是称“四大名石”,还是称“中国古代四大名石”,实际上指的都是这四种古今奇石 。太湖石产自山东费县和江苏太湖洞庭西山和一些小岛上 。它由化学沉积形成的石灰岩组成 。大量淹伏在小波中的石灰岩,长期经受波涛冲击的机械磨蚀与化学侵蚀作用,往往将石穿透而成孔穴,或未穿透而呈涡洞,以致形态奇异,柔曲圆润,玲珑多窍、皱纹纵横、涡洞相套、大小有致 。人们常用“瘦”、“皱”、“漏”、“透”四个字来形容它的古怪特色 。太湖石,又名窟窿石、假山石,是一种石灰岩 。太湖石为典型的传统供石,以造型取胜,“瘦、皱、漏、透”是其主要审美特征,多玲珑剔透、重峦叠嶂之姿 。据《清异录》载:五代后晋时代开始有人玩赏,到唐代开始特别盛行 。唐代身居相位之尊的牛僧儒就是一个酷爱收藏太湖石的人 。他在府第归仁里和南郭的别墅收藏太湖石极富白居易称他“休息之时,与石为伍”,甚至到了“待之如宾友,亲之如贤哲,重之如宝石,爱之如儿孙”的地步,可见其爱石之深 。白居易曾写有《太湖石记》专门描述太湖石,《云林石谱》中也专门有记载,而发生在北宋末期的“花石纲”指的就是太湖石,从而引起了农民起义 。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著名太湖石有苏州留园的“冠云峰”、上海豫园的“玉玲珑”等园林名石 。太湖石分为水石和干石两种,唐吴融的《太湖石歌》中生动描述了水石的成因和采取方法:“洞庭山下湖波碧,波中万古生幽石,铁索千寻取得来,奇形怪状谁得识 。”干石则是4亿年前形成的石灰石在酸性红壤的历久侵蚀下而形成 。除天然形成的以外,太湖石也有匠人参与加工的 。据明代林有麟著《素园石谱》记载:“平江(今苏州)太湖工人取大材,或高一二丈者,先雕置于急水中舂撞之,久之如天成,或以熏烟,或染之色” 。太湖石是大自然鬼斧神工,自然形成玲珑剔透,奇形怪状的观赏石 。太湖石可谓千姿百态,异彩纷呈:或形奇、或色艳、或纹美、或质佳、或玲珑剔透、灵秀飘逸;或浑穆古朴、凝重深沉,超凡脱俗,令人赏心悦目,神思悠悠 。它永不重复,一石一座巧构思,自然天成 。昆石产于昆山市玉峰山,即马鞍山中 。又名玲珑石又称昆山石 。系石英脉在晶洞中长成的晶簇体,呈网脉状,晶莹洁白,剔透玲珑 。昆石与太湖石、雨花石并称为“江苏三大名石”,又被列为“昆山三宝”之首(昆石、琼花、并蒂莲) 。昆石有10多个种类,分别按其形态特征命名为鸡骨峰、杨梅峰、胡桃峰、荔枝峰、海蜇峰等 。昆石的开采、观赏、珍藏,可追溯到西汉,至今已有2200余年历史 。昆石历代都受到文人雅士的喜爱,他们都以得石为荣,甚至不惜以重金求取 。得石后给石取名,吟诗作赋,赞誉不绝 。如宋代大诗人陆游在他的“七律”诗中有“雁山菖蒲昆山石 。陈叟持来慰幽寂 。寸根蹙密九节瘦,一拳突兀千金值”之句 。元代诗人张雨在《得昆山石》一诗中有“昆邱尺璧惊人眼,眼底都无蒿华苍 。孤根立雪依琴荐,小朵生云润笔床”等诗词 。清代文学家归庄则为之发出了“奇石由来为世重,米颠下拜东坡供”的感慨 。昆石早在元、明时期,昆石已作为馈赠亲友的高档礼品 。自古以来一直受到达官贵人、文人雅士的宠爱和收藏 。一块晶莹洁白的昆石再配上红木基座便可使得其格外典雅古朴,玲珑剔透 。真可为“极天斧神镂之巧,融自然艺术之奇”的天然观赏精品 。将它置于案几上能使您有“眼见尺壁,如临蒿华”,“悦人耳目、怡人心神”之感觉 。是一种形成于约三亿年前的石灰岩,因盛产于广东英德的英山而得名 。它的质地细腻、纹理奇特,由于在大自然中经受长期的风化淋滤作用,致使其局部遭受侵蚀溶解,而形成充满沟、缝、孔、洞的奇形怪状,并具有“皱、瘦、透”三个特点 。英石又称英德石,因产于广东英德市望埠镇的英山而得名 。宋代,英石成为朝廷贡品,与灵壁石、太湖石等“怪石”列入“文房四玩”;清代,英石列入四大园林名石(其余三大园林名石为太湖石、灵璧石、黄蜡石) 。宋绍兴癸丑年(1133年),杜绾《云林石谱》问世 。该书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石谱,其中对英石记载甚详 。指出英石产地位于“英州浛洸、真阳县之间,石产溪水中”,并且种类“有数种:一微青色,间有白脉笼络;一微灰黑;一浅绿”,“又一种色白,四面峰峦耸拔,多棱角,稍莹彻,面面有光可鉴物扣之有声”并介绍了黄庭坚任象州太守时玩英石不惜“万金载归”,苏东坡“获双石一绿一白”,名为“仇池” 。宋赵希鹄在1242年写成的《洞天清录集》,把英石与灵壁石、太湖石等“怪石”列入“文房四玩”,其中有怪石辨十条,对石之特点、制作工艺作了详细描述 。他这样描绘英石:“英州出此石 。如铜矿,声亦如铜 。倒悬生岩下,以锯取之 。故底有锯痕 。大者或长七八尺,起峰至二三寸,亦几案奇玩 。然色润者可爱 。枯燥者为足贵也 。”又说英石砚山“自然成山形者可用,于石下作小漆木座,高半寸许,奇雅可爱” 。《太平清话》中记述诗人范石湖(号成大,吴县人)喜爱玩英石 。《渔阳公石谱》除对英石作全面记述外,还特别介绍了著名的英石绉云峰,写《绉云石记》专篇并附图,书中描述了“节署”中有一座石峰,嵌空玲珑,如云飞动,疑出自鬼斧神工,人们见了摩挲爱玩,日夕不肯离去,遂将其题为“绉云” 。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写到:“英州石山,自城中入钟山,涉锦溪,至灵泉,乃出石处,有数家专以取石为生 。其佳者质温润苍翠,叩之声如金玉,然匠者颇秘之 。常时官司所得,色枯槁声如击朽木,皆下材也 。”《全宋诗》中有大量宋人专咏英石诗句 。明朝计成所著《园冶》介绍英石的产地、颜色等大体与《云林石谱》相同,但强调了英石的作用“大者可置园圃,小者可置几案,亦可点盆,亦可掇小景” 。清朝陈吴子所著《花镜》记载山水盆景制作用石“昆山白石或广东英石”,充分肯定英石为制作假山盆景之上乘材料 。清朝屈大均所著《广东新语》提出了“大英石”和“小英石”两个概念,其中还记载到英石运至“五羊城”垒为假山,“宛若天成,真园林之玮观也” 。而后,明朝的《长物志》以及清朝的《清稗类钞》、等多部著作都不乏对英石的推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