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看滚石唱片由盛转衰的三个拐点 台湾滚石唱片

犀牛娱乐原创
文|胖部 编辑|朴芳
这两天的音乐行业热闹非凡 , 一个大名鼎鼎的厂牌被反复提及:滚石唱片 。
乐迷们如果年龄曾经覆盖过唱片时代 , 没有人会不记得那个小小的黄色箭靶logo , 即使错过了唱片和磁带 , 后来在KTV唱老歌也大概率会看到 。上世纪90年代 , 滚石唱片占据华语音乐半壁江山 。

回看滚石唱片由盛转衰的三个拐点 台湾滚石唱片

文章插图
齐豫、李宗盛、娃娃、潘越云、张震岳、任贤齐、徐怀钰、无印良品、梁静茹、刘若英、万芳、赵咏华、周华健、赵传、莫文蔚、张洪量、五月天……这些名字串联起来的 , 是一串辉煌到无法复制的歌单 , 以及背后的传奇故事 。
回看滚石唱片由盛转衰的三个拐点 台湾滚石唱片

文章插图
但在滚石唱片40岁这年 , 要讲的似乎是个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的故事 。上述艺人纷纷出走 , 唱片业务一落千丈 , 如今的滚石 , 到底该如何衡量价值?
在犀牛娱乐看来 , 或许可以用三个拐点 , 来复盘滚石唱片四十年里由极盛到衰落的过程 。
极盛拐点:三代顶级制作人镇场
华语乐坛半壁“滚石”
1989年 , 李宗盛为陈淑桦打造了专辑《跟你说 , 听你说》 , 成为台湾地区第一张销量过百万的唱片 , 这被认为是华语乐坛进入唱片工业时代的标志 , 也可以被视作滚石进入极盛的第一个拐点 。
此后一直到2000年 , 是滚石空前繁盛的时代 。
回看滚石唱片由盛转衰的三个拐点 台湾滚石唱片

文章插图
周华健在《最近比较烦》里唱道:“女儿说六加六结果等于十三 , 我问老段说怎么办 , 老段说基本上 , 这个很难 。”所谓“老段” , 就是段钟潭 , 1976年 , 他和兄弟段钟沂在台湾地区创立音乐杂志《滚石》 。要申明一点的是 , 这个“滚石”和滚石乐队或者美国《滚石》杂志并无关系 , 只是对后两者的致敬 。
回看滚石唱片由盛转衰的三个拐点 台湾滚石唱片

文章插图
段氏兄弟
而到了1980年 , 办杂志失败的段氏兄弟下决心创立了滚石有声出版社 , 亲自下场推广台湾原创音乐 。1981年 , 滚石为潘越云、吴楚楚和李丽芬发布了首张唱片《三人展》 , 被认为是滚石唱片进入市场的第一炮 。
但滚石真正在台湾地区取得现象级反响 , 是靠1982年罗大佑的《之乎者也》 。
回看滚石唱片由盛转衰的三个拐点 台湾滚石唱片

文章插图
这也是所谓三代制作人的第一位 。在民谣大行其道的背景下 , 滚石和罗大佑对这张本土摇滚唱片的销量预期是2000张 , 但最终销量是14万 。此后罗大佑在台湾地区乐坛最鼎盛的时代 , 始终是滚石唱片作为推手 。
初生的滚石与罗大佑 , 二者的关系很像嘉禾与李小龙 , 二者互相成就也理念相同 。但罗大佑并非滚石旗下艺人 , 他和张艾嘉有自己的果实音乐 。真正的滚石员工、甚至混成高管的 , 是后来的李宗盛和小虫 , 前者一度做到滚石的副总裁 。
回看滚石唱片由盛转衰的三个拐点 台湾滚石唱片

文章插图
据统计 , 李宗盛的前二十年写了300多首歌 , 出一首红一首 , 最出名的故事莫过于在吃牛肉面的时候 , 听娃娃(金智娟)讲她异地恋的故事 , 灵感爆发在餐巾纸上写了一首歌 , 这就是《漂洋过海来看你》 。周华健曾开玩笑说 , “好多同行都恨不得暗杀他 。”
哪怕李宗盛自称“小李” , 但台湾地区歌手都叫他大哥 , 因为在滚石的时代 , 李宗盛的意义不止在于音乐 , 更为滚石挖掘和打造了大批顶级音乐人 。“五迷”们不会陌生 , 五月天最早送去滚石的demo , 就是李宗盛从垃圾桶里捡出来 , 进而一举成名 。
回看滚石唱片由盛转衰的三个拐点 台湾滚石唱片

文章插图
小虫则是在90年代成名 , 打造了梅艳芳的《亲密爱人》、任贤齐的《心太软》等经典专辑 。三代制作人 , 罗大佑深刻 , 李宗盛沧桑 , 小虫缠绵 , 但都在滚石找到了舞台 。
回看滚石唱片由盛转衰的三个拐点 台湾滚石唱片

文章插图
有人曾经问段钟潭滚石培养过多少歌手 , 他说大大小小三四百位 , 但具体的统计比较难 , 因为分支很多 , 所以没法考证 。对原创音乐不遗余力的培养 , 让滚石能够包容各种类型、各种价值观的音乐人 , 而每个人的身上又都带着对音乐执着的滚石色彩 。
回看滚石唱片由盛转衰的三个拐点 台湾滚石唱片

文章插图
内地朋友更熟悉的 , 或许是滚石副经理张培仁成立的下属公司魔岩唱片 , 发掘了唐朝、黑豹等国内摇滚的传奇乐队 , 更在1994年助推窦唯、张楚和何勇登上香港红磡 , 也就是所谓“魔岩三杰” 。
回看滚石唱片由盛转衰的三个拐点 台湾滚石唱片

文章插图
彼时的滚石唱片对于音乐人来说 , 是创作的天堂和温暖的音乐之家 。1995年 , 复出乐坛的张国荣选择续签滚石唱片 , 滚石给了他一张空白支票 , 让他随意填数字 。张国荣二话没说 , 只在支票上写了两个字:“情义” 。
回看滚石唱片由盛转衰的三个拐点 台湾滚石唱片

文章插图
同年 , 全球五大唱片行进入台湾地区 , 通过收购并购大举占据市场 , 滚石成为本土最大的独立唱片厂牌 , 上演“五大派”围攻光明顶的大戏 。
此时的滚石 , 烈火烹油 , 鲜花似锦 。
转衰拐点:滚石的落寞新世纪
2000年12月31日 , 李宗盛与滚石17年合作告终 , 北上内地定居上海 。在这前后 , 艺人纷纷出走 , 滚石的新世纪开端无比阴暗 。
回看滚石唱片由盛转衰的三个拐点 台湾滚石唱片

文章插图
关于滚石的衰落 , 普遍的看法是20世纪末互联网崛起和盗版盛行 , 是全球性实体唱片销量下滑造成影响的一部分 。这种说法并无问题 , 但滚石在这一过程中的应对 , 真正导致局势不可收拾 。
后来的专访里 , 李宗盛曾经说他跟不上滚石的商业开发节奏:以前的开发是挖掘一个新人 , 尽可能让他火的更长一点 , 但商业的唱片公司要让新人尽快火起来 , 但是不希望他火的太长 , 这样可以捧下一个新人 , 刺激唱片销量 。
1995年之后 , 以一己之力对抗五大的滚石 , 给市场讲了一个足够动人的故事 , 但也背上了沉重的盈利压力 。他们通过引进韩国和东南亚音乐 , 让艺人翻唱快速变现 , 导致这期间出道的艺人普遍形象不明确 , 如杜德伟、辛晓琪、苏慧伦等 。这和滚石曾经的经营策略已经背道而驰 。
回看滚石唱片由盛转衰的三个拐点 台湾滚石唱片

文章插图
李宗盛的文章《我的三个家》里是这样写的 , “在滚石的最后两年 , 我在组织里显得格格不入 。我并没有被通知参与一些重要的会议 , 以避免制作案因为我的坚持被退回重整 。在整个音乐行业被网络泡沫托高的时候 , 像我这样的制作出身的老臣显得不识时务而注定要被时代的大潮淹没 。”
而他所说的放弃老将 , 也是滚石在互联网大潮下想通过粉丝变现的无奈之举 , 这直接导致了2000年世纪之交大批音乐人离开 , 如陈绮贞、杨乃文、伍佰、张震岳、热狗等 , 而正如我们所知 , 这些艺人后来明明有相当好的发展 。2002年 , 滚石营收跌至低谷 。
李宗盛在制作总监任上签的最后两份合约 , 是梁静茹和五月天 。
回看滚石唱片由盛转衰的三个拐点 台湾滚石唱片

文章插图
可以理解的是 , 此时滚石唱片背负着沉重的债务 。2005年 , 段钟潭在专访中承认 , 2000年之后滚石已经陷入严重的财政危机 , 进而把重心从音乐制作业务转移到更赚钱的产业 , 比如成立滚石移动做短信服务和彩铃下载 , 2007年 , 赵传曾经因这方面的版权分歧和滚石对簿公堂 。
回看滚石唱片由盛转衰的三个拐点 台湾滚石唱片

文章插图
滚石的巨额亏损大概数额是1.5亿人民币 , 主要原因是经营失败 , 包括进军网络和海外市场等业务 。例如滚石成立了网站“滚石可乐” , 提供音乐购买和MP3付费下载 , 结果被盗版冲得七零八落;还有90年代后期 , 海外公司的普遍亏损 , 导致不得不收缩业务 。两方面的亏损分别达到千万美元 。
回看滚石唱片由盛转衰的三个拐点 台湾滚石唱片

文章插图
也就是段钟潭接受专访的2005年初 , 万芳、任贤齐、小虫、黄品源、光良等离开 , 公司一线艺人只剩五月天和梁静茹 。
次年 , 公司总经理陈勇志和制作人谢志芳 , 与五月天、梁静茹、品冠出走成立相信音乐 。曾经人才济济唱将如云的滚石 , 离职和裁员之后员工还剩不到10% 。
生存拐点:不复当年之勇
滚石的第三个拐点说来或许无奈 。2012年 , 滚石还清了债务 。
在前文显得不那么突出的段氏兄弟 , 在这期间展现了作为顶级营销专家的功力 。整个滚石唱片的发展历程中 , 段氏兄弟已经将这个厂牌打造为一个音乐的伊甸园 , 让无数乐迷产生了归属感 。而对于歌手们 , 滚石这家老东家同样有太多值得怀念的地方 。
滚石30岁前后有两件大事 。第一 , 是为期两年的纵贯线组合满约:已经各奔东西的罗大佑、李宗盛、周华健、张震岳回归巡演两年 , 打造两张专辑 , 为老东家渡过难关 。
回看滚石唱片由盛转衰的三个拐点 台湾滚石唱片

文章插图
第二 , 滚石三十年演唱会 , 80多位滚石歌手回归助阵 , 北京鸟巢和台北小巨蛋各办一场 , 票都是秒空 。
回看滚石唱片由盛转衰的三个拐点 台湾滚石唱片

文章插图
这当然是令人感动的 , 也是滚石在黄金时代的付出收获了回报 。换个角度说 , 这也是滚石通过厂牌优势成功推销了情怀 , 终于实现了公司的财务健康 。
但这之后 , 滚石也没能重现往日的荣光 。从音乐厂牌的角度说 , 经历了整个制作团队和歌手的人才断档之后 , 滚石的音乐传承没能留住 , 新人也无法如往日被前辈用作品和人气保驾护航 。这期间培养的歌手们或许作品得到好评 , 始终没有获得跨圈层的影响力 。
从整个行业来说 , 整个市场也不再是以唱片公司为主导的行业生态 。滚石目前的业务主要是线下场馆演出和版权运营 。但一个版权的常识是 , 如果没有内容补新 , 版权库的含金量始终是处于贬值状态的 , “吃老本”不是长久之计 。
回看滚石唱片由盛转衰的三个拐点 台湾滚石唱片

文章插图
市场目前对滚石的热捧 , 得益于老乐迷一路走来对滚石唱片的崇拜和归属感 。但在90后群体中 , 对于滚石的认知或许就不那么清楚 , 而更加具体到这些歌手个人 。随着时间推移 , 音乐主力消费群体迭代 , 滚石旗下歌手和作品的关注范围和关注度还会进一步出现缩减 。改变势在必行 。
对音乐平台来说 , 贩卖情怀和经典曲库运营依然是好生意 , 新生代音乐人创作的缺位也在延缓版权库的价值跌幅 。至少当下 , 滚石的价值让他们依然有反应时间 。
回看滚石唱片由盛转衰的三个拐点 台湾滚石唱片

文章插图
回归用内容说话的态度 , 滚石近年来还是吸引了不少新锐唱作人 。前文提到的孙盛希、马文、鞠起、陈零九、原子邦妮、小男孩乐团等 , 作品口碑在目前的传播范围内都很正面 。通过和大音乐平台的全面合作 , 如果音乐人能获得流量助推 , 滚石唱片的新时期转型依然有其想象空间 。
【回看滚石唱片由盛转衰的三个拐点 台湾滚石唱片】至少在乐迷这里 , 不希望滚石唱片的辉煌只停留在记忆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