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读后感怎么写

《大学》的的宗旨,在于彰明人类天赋的光明纯莹的心灵,光明正大的德行 。下面一起来看看《大学》读后感怎么写 。
【《大学》读后感怎么写】《大学》读后感怎么写《大学》读后感范文(一)
“学而优则仕”,取得一定的成绩就得给予相应的官职,否则便是重视不够关怀不到 。当然,没有一官半职也无法说明你取得了成绩 。
正是这一句辛辣的书评吸引了我,从头至尾,一气呵成!
书中对人物的刻画可以说做到了极致,心理描写更彰显了人物百态,然而读罢给我最深的感觉却是:这里不是校园 。没有莘莘学子的朗朗读书声;没有青春校园的生机和活力;没有学术论坛的笔剑争锋 。
这里是一个工厂,专门负责生产经营的地方;这里是一个围城,城里城外的人们各显神通;这里更是一个集市,到处都是呼喊叫卖的声音 。
文章还在陆续的连载之中,我还没有读到故事的首尾,我不知道文章的作者会以什么样的结局来结束这所谓的大学 。暂且不去谈那些领导们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杜小春的见异思迁,高歌的形骸放荡,马长有的拾阶而上,这哪里是大学教师的模样!
正如一位网友评论的那样,到底是我上了大学,还是大学上了我?在这样的校园里,这样的潜规则作用下,我不禁感到非常的悲哀 。文章开头的杜小春很像现实中的我,所以读到她出现的地方,我是一路同情,直到我再也不能忍受——因为我知道,我是永远不会成为杜小春那样的人 。我可以与名利无缘,我可以生活得辛苦贫寒,但我要永葆我心中的明灯不灭,走过悠长的黑暗,迎来的定会是灿烂的黎明 。
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人生最好的境界莫过于此吧!
《大学》读后感范文(二)
大学之道讲的既是成人之道,更是儒家“入世”之道 。作者曾子本人就是传承道统的中坚骨干,所以将人伦作为维系整个社会行为和政治规范的微观基础 。
《大学》卷首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
所谓“明明德”,前一个明是动词,意指理解掌握;而后一个明为形容词或名词,强调儒家的道统而非其它的歪门邪道 。明明德与亲民、至善一直被认为是《大学》之重要的三纲 。明德是根本,亲民为路径,至善则是境界,是个体行为的理想目标 。
这对于一名教师就比较重要了 。因为教师通常肩负明德和明明德的双重责任 。
所谓明德是规范的体例,说起来并非难题;关键在于明明德,这又是一个双向的行为过程 。作为一名教师就需要循循善诱,通过传道释疑解惑,激发学生对真和善的渴求,使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得到最高的发展,同时,在言传的同时更可以身教 。以教师自身的良好言行感染学生使其可以不断地明明德,日积月累而达到教学双方自立并立人 。
亲民、至善——大学之道强调的不仅是人的道德本性和道德实践,它还要求把个人的道德修养应用于社会政治实践,是一个推己及人的过程 。亲民,说到底就是将自己的道德修养普遍地施及于天下百姓,并使天下百姓都能体认到自己心灵中所具有的诚明德性,由此同样再去施之于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共同创造出一个和谐社会,这样就能做到大学之道所谓的“止于至善”了 。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确实可以吾日三省吾身,明明德,亲民,至善既不难;同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完美修身而齐家治国平天下亦不难 。这就是通过《大学》篇学习受到的教益和启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