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在“卷王”上花这么多钱值吗?( 三 )


恒瑞医药一年的研发投入更是超过了6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其当年总营收的24%左右,几乎是前一年净利润的全部!
创新药企更不用说了 。信达生物、君实生物、诺诚健华、百奥泰等的研发投入在收入中的占比都在50%以上 。
研发投入在全国医药企业中居首位的百济神州,去年一次性融资200亿元,而此前,百济神州已经“烧掉”了200多亿元 。仅2021年一年,他们用掉的研发费用就约为95亿元 。
在其背后,创新药对于药企的意义已经今非昔比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和集中带量采购(简称“集采”),让很多躺赢多年的药企陷入困境,创新药虽然“奢侈”,而且短期内还无法拿到高额收益,却是不可不备的 。
简而言之,中国药企拼了 。
然而因为生命科学领域未知的东西太多,相比其他产业,创新药研发风险也更高 。
谈到药物创新的风险,孟八一认为,药物创新的风险甚至大于赌场 。“赌场是48:52的游戏,创新药是1:9的游戏 。”他向虎嗅表示 。
从发现“十亿美元分子”,到每一次关键试验的成败,再到跨越商业化前的“死亡峡谷”,在这场“九死一生”游戏中,政策、资本、企业等各方都在小心经营,才能维持一个微妙的平衡 。
中国创新药此前盲目扩张埋下了恶果,如今进入回调阶段,势必有一批创新药企难以持续,行业保守估计也会有300到500家biotech 消失 。
“创新药最大的勇气不是做下去,而是停下来 。”孟八一告诉虎嗅 。
不能及时止损,损失会更大,这是广泛认可的商业逻辑 。但是在中国,止损似乎是很难做出的决定 。背负了沉重期望的创业者,一旦入场,就像过河的小卒,只能前进不能后退了 。
就在前几天,因为股价连续30天低于1美元,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创新药企康乃德生物收到了通知,如果在规定时间内不能上涨,就面临退市,给出的最后期限是12月13日,或将成为第一个退市中国biotech公司 。
这家公司账面上仍有17亿元的现金,根据行业人士向深蓝观透露,如果此时退市,通过私有化公司还可能白赚14亿元 。但是因为涉及高点进场的股东,实际上还是很难操作 。
这在国内就更难了 。堵车的时候,能弃车逃跑的人是幸福的 。现实中,因为观念等原因,大多数中国创业者选择硬着头皮,死扛到底 。
这也给中国创新药企和创始人们平添了某种悲壮的气质 。不过,这不是无可回避的命运 。
融资、迟迟不能盈利,“烧钱”研发,基本上是全球Biotech 的生存常态 。对它们中的大多数来说,最好的结果就是卖掉研发成果,或干脆把公司卖给跨国巨头 。也就是说,相当一部分创新药企没有商业化的部分 。
中国创新药产业的特殊性还在于,其曾处于一个机遇期 。
中国社会科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贺滨告诉虎嗅,过去一段时间,因为大分子生物药同一靶点可以从多种路径实现的特点,专利保护作用有限,给中国创新药发展赢得了一段“窗口期” 。
集采和医保谈判,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创新药在这个机会“窗口期”的商业价值,药企可能会过一段苦日子,这种影响与医保政策高度相关,中国的创新药产业经过磨砺会变得更强,甚至出现跨国巨头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 。
对各家企业来说,目前所处的调整期,确实是需要奋力一搏关键期 。谁能突围成功,也将是持续的看点 。
医疗|在“卷王”上花这么多钱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