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从义乌看供应链“升维之战”( 二 )


今年618期间 , 京东首次披露了“织网计划”的最新成果:43座“亚洲一号”大型智能物流园区和全国范围内运营约1400个仓库 , 构成的高度协同多层级物流基础设施和仓配网络 。 而义乌和温州作为国家级的物流枢纽 , 自然也在京东物流的“物流新基建”战略版图中占有一席之地 。
新“亚洲一号”映射出底层逻辑据京东物流供应链规划的负责人张莉介绍 , “随着义乌和温州两个‘亚洲一号’在今年618期间投入运营 , 织网计划在浙江的‘1+3’布局 , 即‘一主三副’进一步落地 , 一个省仓和三个二级仓 , 形成‘业务互补的关系’ 。 未来还有二期、三期等 , 分步骤、分节奏推进 。 ”
这里说的“一主三副” , 是指在浙江形成的以杭州为主仓群 , 宁波、义乌、温州三处二级仓群构成的区域物流网络 , 其中义乌“亚洲一号”智能物流园区占地约375亩 , 建筑面积超32万平方米 , 相当于40多个世界杯足球场的总面积 , 是华东地区最大的智能物流园区之一 , 于2019年开始启动筹建到落地投用 , 历时三年多 。
为什么要在浙江省三座城市布局“亚一”?张莉告诉鲸商:京东物流布局的整体逻辑 , 首先是要考虑“下行”需求 , 也就是当地消费者需求 , 遵循“第一原则”是要把商品前置在距离消费者最近的仓库;然后就是兼顾“上行”需求 , 满足当地产业供应链需求 , 承担货物从当地需要发往全国的诉求 。
而这一切 , 是要基于前期大量的实地调研 , 并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居民消费力 , 以及来自京东零售多年来的数据积累 , 进行分析测算 。 拿义乌“亚一”的落地为例 , 调研发现仅义乌小商品城就有7.5万档口商户 , 背后关联210万产业链中小微企业 , 其中大部分是夫妻档、兄弟档的模式 , 自求薄利多销 , 有品类无品牌 。
如今 , 不少商家有了品牌经营意识 , 要做转型升级 , 而原来的供应链体系转向自有品牌创业时 , 基础设施配套已难以满足服务需求的提升 。 因为他们要追求极致的客户体验 , 打造长效经营模式 。

图:义乌忠海电子商务公司负责人在工厂作业
上文提到的义乌亿海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就是典型代表;另一个是主营日用百货的义乌忠海电子商务公司 , 创始人徐哓靖是位90后 , 2015年开始创业 , 做过多家电商平台 。 2018年 , 他选择防蚊门帘、家用餐布分别做了自有品牌 , 在京东开设了自营店铺与京东物流深度捆绑 , 产品溢价明显高于同行的情况下 , 一款魔术贴防蚊门帘一天平均能卖两三千条 , 最多时一天卖三万条 。
或许不少人会有疑问:义乌当地的中小商品本身售价低(商品附加值低) , 加之当地物流价格洼地明显 , 京东物流凭什么能吸引众中小商家来合作?
在张莉看来 , 不应该只看到京东物流末端配送的价值 , 仓配“一体化供应链”的价值才是吸引大家长期合作的关键 , 全链条中一些成本会低些 。 比如 , 义乌当地快递量大 , 京东物流智能分拣系统不仅服务当地“亚一” , 还能赋能生态合作伙伴 , 改良当地传统仓配体系 , 用技术手段提高效率 , 双方合作的“云仓” , 符合“经济型”价格带商家需求 。
此外 , “近水楼台先得月” , 与京东物流达成“一体化供应链”合作的商家 , 能够把自己的商品跟随京东物流提前放到离用户最近的地方 , 进行就近履约 , 减少中间环节费用 , 实现211限时达 。 据京东物流2022年Q1财报显示 , 该公司今年第一季度的一体化供应链客户收入为179亿元 , 占总收入的65.5% , 该业务客户数量也由去年同期的4.9万增至5.88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