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胜科怎么样了,记着高胜科再也回不去的故乡


一篇春节纪事的文章,让《财经》杂志采访人员高胜科陷入舆论漩涡 。这位跑环境科技条线的采访人员,2015年接连获得过几个新闻奖,包括国际的 。人民日报、新华社称,经调查,高胜科文章中描绘的“礼崩乐坏”东北村庄的“返乡日记”,并非“返乡之作”,为虚构杜撰 。
今晚,《财经》杂志和高胜科本人,通过官方公众号承认所刊随笔文章不严谨,给文中所述地区群众带来负面影响,并给广大读者造成困扰,对此进行致歉意 。可以肯定的是,高胜科因为这篇随笔文章,估计再也回不去那个生他养他的东北村庄了 。
事实上,从发表这篇《春节纪事:一个病情加重的东北村庄丨返乡日记》的文章引起广泛关注和争议后,高胜科就已经注定被与故乡决裂,与亲属背离 。即便转天高胜科在微博上进行回应,解释无意冒犯东北人、爱家乡才写此文 。但文章及微博下铺天盖地的评论和漫骂,证实他所在的故乡及整个东北黑土地,是不欢迎他这种“抹黑”故乡的采访人员 。新华社的文章中也描述,高胜科的舅舅、舅母、表弟等十余人,也都一致认为他的文章令他们非常委屈,是在埋汰(抹黑)他们 。可想而知,经此一役,那个从东北村庄走出的高胜科,从此将与故乡变得陌生 。
高胜科因为文章虚构失真对故乡及亲属造成极大的伤害,那么毫无疑问他应该承受社会各界对他的指责,包括相关部门对其进行处理 。做错事了,受到惩罚,天经地义 。但抛开高胜科这篇文章争议外,近些年,全国还有多少采访人员因为揭露报道家乡“丑闻”、“抹黑”家乡及没有替亲属“曝光”,而被家乡拒之门外,一样成为家乡亲邻特别是地方官员不被欢迎的人 。
因为异地上学、薪酬不均等原因,目前全国各大城市市场化媒体一线采访人员有许多异乡人 。比如北京,各大媒体的从业人员大多是外地人 。有公开调查显示,湖南、河南,是媒体从业人员籍贯最多的两个省份 。由于采访人员回老家采访,有着交通、口音、人脉等许多先天的优势,因此,一旦发生重大新闻、焦点新闻,其所在媒体负责人指派当地籍采访人员去报道,人选相对更为合适 。一些央媒、市场化媒体在全国的驻站采访人员,在外派时也会或多或少考虑采访人员的籍贯,以便开展工作 。
万事皆有两面性 。当地籍采访人员回当地进行新闻报道,相比有着天然优势的同时,也承受着家乡从地方官员到报道对象的指责压力 。除去那些宣传性报道,市场化媒体派采访人员去所在城市异地报道,多是异地发生了一些焦点事件或现象,确切说多是所谓的”负面新闻“ 。而在当地许多人看来,这些事情是”丑闻“,不能报道 。如果采访人员回老家报道了这事,传到了全国,就是对家乡形象的损害,是对家乡的”抹黑“ 。
几年前,一位采访人员老家所在的县城发生了一起重大水污染而引发的卫生事件,地方媒体因多种原因对此少有报道披露 。当地政府一位官员获悉赶来报道的这位采访人员老家就是本地后,找到多位熟人公关,希望不报道 。报道刊发并被多家媒体转载后,这位官员在电话里大骂这位采访人员,称其忘恩负义,是在给家乡”抹黑“ 。
事实上,这种因报道家乡”丑闻“而”得罪“当地官员及熟人的事情,不少采访人员都曾遇到过,也困惑过 。为此,一些采访人员再遇到家乡的事情,情愿让别人去,自己也不愿再去”得罪“家乡 。更有甚者,一些地方还将常报道当地”丑闻“的采访人员,专门建立黑名单,列为不受欢迎的采访人员,并指示有关部门对其进行”封杀“ 。
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采访人员,是指前往当地做正常报道的采访人员,除了想把稿子做得扎实漂亮外,没有任何利益关联 。那些想借机进行”敲诈“的采访人员,不在本文所述之列,也活该被家乡责骂 。
此外,许多采访人员再也回不去故乡,还与未能给家乡亲邻”办事“有关 。由于家乡亲邻对媒体业的不了解或误解,认为村里走出的这个采访人员,在许多人心中等同于焦点访谈、人民日报,权力能量很大,一曝光就能解决所有事 。所以,家乡的亲邻们,遇到什么纠纷、不公,常会想到找家乡的”大采访人员“来曝光维权 。殊不知,全国几十万采访人员中,又有几人能像焦点访谈、人民日报采访人员那样的能量 。许多采访人员别说给别人维权解决难事了,即便自己遇上不公事,也一样困难重重 。由于你没能力去帮家乡亲邻去解决难事,一些人就会认为你不尽力,人变了,自然而然让关系变得疏远,再也回不到当初没做采访人员的那种亲情 。
【高胜科怎么样了,记着高胜科再也回不去的故乡】作为许多从农村走出的采访人员,许多去异地媒体工作的采访人员,随着年纪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乡愁反倒越来越浓 。城市在改变着他们的血液,而故乡却因为职业等原因,离高胜科们这样的采访人员越来越远,再也回不到过去 。但无论故乡是在沉沦,还是在发展,那片从熟悉到陌生的乡土永远值得惦念 。爱之深,才恨之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