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表|看电视、收音、寻呼,那些你没见过的脑洞大开的智能手表( 二 )



【智能手表|看电视、收音、寻呼,那些你没见过的脑洞大开的智能手表】Ruputer
1998年 , 精工又捣鼓出了Ruputer , 这款手表其实已经很接近现代智能手表的模样了 , 搭载3.6 MHz处理器 , 支持图形显示 , 并可运行大量第三方程序(虽然大部分还是精工自己开发的) 。 美中不足的是 , Ruputer的屏幕不是触摸屏 , 而是要通过屏幕底部一个类似游戏操纵杆的装置输入字符 。
千禧年临近 , 人们的通讯工具从寻呼机进化到了手机 , 厂商们也开始给智能手表加上通话功能 。 1999年 , 三星在“可穿戴计算之父”史蒂夫·曼恩的Linux手表基础上 , 推出了能打电话的手表SPH-WP10 。 该手表有一根醒目的天线 , 一块单色LCD屏幕 , 集成了扬声器和麦克风 , 能支持90分钟通话 , 可通过语音输入号码或文本 。 考虑到当时的技术条件和制造工艺 , 可想而知SPH-WP10的体积小不了 , 与其说这是一块手表 , 不如说更像一部绑在胳膊上的手机 。

同样能运行Linux的还有IBM在2000年推出的WatchPad , 其升级版还加入了感应加速度、震动机制与指纹传感器 , 具有日历、蓝牙等功能 , 内存8MB , 存储容量16MB , 虽然配置不能和今天的智能手表比 , 但也被很多人视为智能硬件的开端 。

WatchPad
很快 , 运动爱好者们熟悉的佳明也加入智能手表市场 。 佳明在2003年推出的Forerunner GPS腕表尽管外形较为笨拙 , 但已具备测速、距离、步幅、热量消耗等健康数据的监测功能 。

Forerunner GPS
在智能手机出现之前 , 一种叫PDA的掌上电脑曾风靡一时 , 它的形态自然也被移植到了手表上 。 2004年 , Fossil推出的Abacus就是一款“腕上PDA” , 采用黑白触摸屏 , 可运行多数PDA程序 , 可与电脑交换数据 , 还有一根手写笔 , 甚至具备 红外发射功能 , 可作为电视遥控器 。 但Abacus问世后销量不佳 , 反而是在停产多年后因为被作为“作弊神器”翻红 。

Abacus
真·智能手表时代:在表盘上整活时间进入2010年 , 此时iPhone已经开启了智能手机时代 , 这个时候的智能手表也长得越来越像我们熟悉的样子 , 彩色显示屏、能接收手机通知、能上网、能播放音乐 , 不少产品已经用上了Android操作系统 。 前不久iPod因为停产勾起了不少人的回忆 , 但你可能不知道 , 这款赫赫有名的音乐播放器也曾长成手表的模样 , 2010年发布的iPod nano因为机身小巧 , 被不少用户改造成了可以佩戴的手表 , 连苹果官方都专门设计了多款腕表主题 。 虽然只是多了根表带 , 本质上iPod nano与智能手表没什么关系 , 但我们仍能从方形的表盘、米老鼠时钟等元素中看到几年后的Apple Watch的影子 。

就像iPhone的问世统一了智能手机的外观一样 , Apple Watch出现后 , 智能手表的形态也基本只剩下圆形和方形两种 , 可更换的表盘就成了少数能展现个性的地方 , 厂商们也不惜在表盘设计中花费心思 , 模拟传统的机械腕表是最常见的做法 , 比如苹果就偏爱劳力士的经典设计 , 其加州表盘最早出现在劳力士“泡泡背(bubble back)”系列腕表 , 正计时表盘的灵感来自劳力士Submariner等经典潜水表 , GMT表盘则是对劳力士“GMT Master”的致敬 。

Apple Watch 加州表盘
可惜Apple Watch的表盘并未对第三方开放 , 即使官方设计的表盘再精致 , 到底是众口难调 , 虽然用户也可以通过修改文件等方式换上第三方表盘 , 但到底门槛高了些 。
在智能手表上同样颇有建树的华为 , 则选择了自研+三方两条路同时走 , 其表盘市场向三方设计师开放 , 去年大火的“太空人表盘”便是出自华为表盘市场三方设计师之手 , 为其带来超过1000万的盈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