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遇到问题及建议 水产养殖存在的问题

农村水产养殖存在哪些问题?
1.水产养殖水环境继续恶化 。随着水产养殖规模和密度的扩大 , 对水环境和土壤环境的消耗越来越大 , 水产养殖过程中各种药物的使用使得水产养殖水环境不断恶化 。2.主要生产方式落后 , 产业结构不合理 , 增长方式落后 。3.养殖模式雷同 , 产品同质化 , 创新乏力 , 缺乏极具竞争力的养殖对象 。4.重产量 , 轻质量 , 缺乏品牌 , 不利于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5.智能化、自动化、机械化和信息化程度低 。这是由渔业行业的特点和对渔业从业人员文化程度的低要求决定的 。6.水产品质量安全形势堪忧 。尽管国家有关部门加大了管理和处罚力度 , 但在养殖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 , 如用药不规范、养殖密度过大、养殖用水和饲料不达标等 。7.现代农业企业管理水平落后 , 技术创新能力薄弱 , 人才严重短缺 。8.疾病问题突出 。信息:水产养殖未来发展趋势1 。科技驱动产业发展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水产养殖发展的根本动力 。2.高效利用土地资源 , 循环利用水资源 , 发展深水养殖和盐碱地 , 寻找替代饲料蛋白源 , 高效绿色是未来水产养殖发展的战略方向 。3.是优化产业结构 , 以产业链布局创新链 , 实现集约化、集成化、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的现代渔业方向的必由之路 。4.良好的品种、良好的环境、良好的饲养标准和动物健康管理是成功饲养实践的必然选择 。5.解决水产养殖产量与水产品质量、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劳动力文化水平与现代企业管理之间的矛盾是一个重要课题 。6.打造“互联网+” , 创新营销模式 , 实施水产品品牌战略 , 是智慧的结晶 。
渔业存在的问题
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 , 我国渔业仍存在许多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 , 主要表现为:(1)从水域保护和资源开发的结构来看 , 水环境恶化和资源衰退日益严重 。由于大量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突发性污染事故、工程建设项目对鱼类栖息地破坏严重、养殖生产密度大、自身污染严重等原因 , 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和破坏 , 天然渔业资源和水产养殖受到威胁 。特别是污染破坏了一些经济鱼类的近岸产卵场和养殖水域 , 严重降低了鱼类的繁殖能力 , 加剧了渔业资源的衰退 。(2)从水产品养殖结构看 , 养殖品种单一 , 结构雷同 , 养殖方式落后 , 新优品种少 , 名优产品比例低 , 病害和污染严重 。(3)从海洋捕捞结构看 , 国内渔船增长势头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 海洋渔业资源保护难度很大 , 以开发公海渔业资源为主的海洋渔业比重还很小 。随着国际海洋制度的建立和《国际海洋法公约》的实施 , 中日、中韩渔业协定的签署将正式生效 , 我国传统渔场将减少 。随着国际油价持续上涨 , 国内市场油价走高 , 使得渔业成本大幅上升 。此外 , 国内和国际渔业产品的低价格导致海洋捕捞的经济效益较低 。(4)从水产品加工流通结构来看 , 加工企业规模小、生产设备老化、保鲜技术落后 , 严重制约了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及趋向如何 , 面临那些问题 , 如何解决
【水产养殖遇到问题及建议 水产养殖存在的问题】水产养殖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水养殖业作为水产养殖业的支柱产业 , 为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 , 随着海水养殖的快速发展 , 海域污染、虾池老化、黑臭沉积物沉积、大规模灾难性病毒病爆发流行等问题迅速暴露 , 使人们对传统的掠夺式养殖模式产生质疑 。生物修复技术是近10年来国内外发展起来的最新环境工程技术 。已成功应用于土壤、城市河湖、地下水、近洋面污染控制、农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等领域 , 成为20世纪环境科学技术发展最快的高科技领域之一 。与传统的掠夺式养殖模式不同 , 生物修复技术应用于水产养殖 , 不是通过大量使用高营养饵料和抗生素来增加水产养殖产量 , 而是主要利用生物生态措施修复受损的池塘生态系统 , 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 , 增加水中溶解氧 , 改善水质和池塘自净能力 , 提高水产养殖产量和质量 , 实现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
我国在水产品养殖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2018年 , 我国水产养殖产量超过5000万吨 , 占水产品总产量的近80% 。是世界上唯一水产养殖产量超过渔业产量的重要渔业国家 。全国渔业及其直接相关产业总产值高达24761亿元 , 其中渔业总产值12314亿元 , 渔业产业及其建设总产值5667亿元 , 渔业流通业和渔业服务业总产值6781亿元 。渔业总产值中 , 捕捞总值1988亿元 , 海水养殖总值3307亿元 , 淡水捕捞总值462亿元 , 淡水养殖总值5876亿元 , 水产养殖总值681亿元 。我国水产养殖业在发展过程中 , 不可避免地存在环境污染、产业化程度低等问题 。为此 , 我们对如何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1.水产养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水产养殖产业化程度低 。由于工业化程度低 , 缺乏大型养殖场、综合性渔业集团公司等“龙头企业” , 我国水产品品牌的建立、质量安全控制、产品深加工、包装设计等相对缓慢 , 严重影响了流通、加工、外贸等后续产业的发展 。因此 , 加入WTO后 , 中国的水产品面临着来自中国的挑战 。
内市场上优质低价水产品占比较大 , 国际市场竞争力不足等问题 。(二)水污染较重水产养殖业资源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而工农业的发展等对水资源产生很大影响 , 这些产业在水产养殖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 但工业污水对水资源却造成了一定污染 。废水在各种条件下流入河流和湖泊 , 导致对水产养殖业发展造成很大的危害 , 特别是大中城市河流的支流污染情况严重 。例如 , 长江的一些支流已经消失 , 一些支流在石油污染下已经减少 , 部分湖泊的污染状况也在不断加剧 , 阻碍了水生植物养殖业的发展 。二、完善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对策(一)提高水产养殖业的组织化程度根据生产区域和生产类别 , 建立专业合作组织 , 如渔业协会、渔业和农民协会 。通过这种组织形式 , 可以将分散家庭的小规模农业纳入工业化生态链 , 有力推动了改良种子供应、农业技术、饲料选择、疾病预防、水产品营销和加工专业化以及处理等环节的一体化进程 。通过严格的质量认证(如HACCP认证)和水产养殖产业的营销推广 , 也可以真正创造出具有较高市场影响力的品牌 。(二)积极保护和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政府相关部门加强渔业的执法监督 , 积极保护和改善水域生态环境 。一流的品质塑造一流的品牌 , 一流的品牌获得一流的收益 , 没有优质的水域生态环境 , 是不可能生产出绿色、有机、无公害的水产品 , 可以说水域生态环境是现代水产养殖业发展的根本 。因此 , 第一 , 可以抓住生态经济区建设这一重大机遇 , 加强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宣传 , 做好水域生态环境的检测和保护工作 , 对一些高污染、高排放以及对水资源造成严重破坏的企业进行关闭处理 。第二 , 加强渔业部门的执法力度 , 对不法捕捞等行为坚决打击 , 但是很多地区依然存在偷、毒、炸鱼等不法行为 , 造成渔业资源浪费的同时 , 更污染了水域生态环境 , 加上不科学、不规范的用药 , 对水产品的品质、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此 , 执法部门对这些行为应当加强监督 , 发现并予以坚决的打击 。第三 , 加强水产养殖的规章制度 , 我国一些地区已经开始实行水产养殖上岗证的制度 , 例如湖口县实行的水域滩涂证制度 , 并把广大水产养殖户的切身利益与水域滩涂养殖证紧密联系在一起 , 大大加强了对水产养殖户的监督管理 。水产养殖的现状的前景核心提示:“四好”养殖模式 , 简言之就是——好的品种搭配、好的苗种、好的管理、好的饲料 。也就是说:选择优质苗种 , 配套科学水质和投喂管理 , 提供优质的饲料 , 合理的放养、轮养和起捕等模式 。广东地区的许多养殖区域 , 水源条件不是很好 , 采用换水来改善养殖水体已经越来越困难了 , 特别是山塘养殖 , 主要依靠降水补给 , 水源污染加重 , 而高密度、高投喂量的形式下 , 水质恶化比较严重 , 导致存在一系列突出的问题:1、水体恶化严重随着污染越来越多 , 水体富营养化非常严重 , 水质恶化问题突出 , 黑水、红水、蓝藻水等水体并不少见 , 浮头现象普遍 , 尤其在冬春季节更加严重 , 为了缓解浮头现象 , 不少养殖户晚上增氧机从来不敢停开 , 但治标不治本 , 泛塘死鱼情况仍经常出现 。2、鱼病多治疗困难在水质较差的池塘中 , 发病也较严重 , 如草鱼出血病、车轮虫病、细菌性烂鳃病、肠炎病 。在局部区域的疾病“重灾区” , 不少养殖户为了控制疾病 , 也是拼了命的往水里倒药 , 结果是越治越难治 , 甚至药物无效 。3、产量高、而效益差养殖户整体计算产量和效益时发现 , 往往发现饲料系数偏高 , 养殖成本高 , 产量倒是上去了 , 而效益却没有增加多少 , 甚至下降 , 收效甚微 。近几年来 , 鱼价低迷 , 而塘租、饲料、人工、水电等成本逐年增加 , 许多的养殖户面临着上述养殖户同样的困惑和窘境 , 养殖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已经成为较多养殖户关注的热点 。多年来的经验告诉我们 , 一味依靠养殖新品种来增加效益的办法已经不再奏效了 , 而常规鱼类养殖 , 如草鱼、罗非鱼、大头鱼、扁鱼、鲫鱼等 , 也不一定无利可图 , 主要是看日常管理技术能否跟上 , 那么对于常规鱼类养殖的养殖户 , 怎么才能获得更多的收益呢?“四好”养殖模式是根本的出路 。苗种苗种繁育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养殖工程 , 由于存在一定的技术门槛 , 目前种苗生产有利可图 , 且利润相对较高 , 特别是名特优品种的苗种 , 效益更加可观 。因此 , 大大小小的苗种场都挤了进来 , 也都打着优质种苗的旗号 。苗种质量差异大 , 导致养殖效果不佳的例子比比皆是 , 如黄颡鱼、罗非鱼等单性化程度低 , 养殖过程个体差异大 , 产量不高 , 严重影响了养殖效益的表达 。例如 , 在苏北主养鲫鱼的地区 , 近年来孢子虫病爆发严重 , 从09年初调查情况看 , 当地苗种中80%的客户池塘感染了孢子虫 , 死亡率在60-80% , 损失严重 。广东顺德、南海也有不少养殖户的黄颡鱼年底干塘时 , 出现规格达到半斤和不到一两个体差别悬殊的情况 , 此外 , 在中山、顺德等地 , 草鱼爆发白鳃病、出血病等问题已近似常态 。好的苗种一般要求要有:摄食能力强 , 消化生理机能好 , 生长速度快;苗种不携带任何病原体 , 抗病力强;种质纯正 , 抗逆性好;规格整齐 , 成活率高等优点 , 且要求成鱼在外观形态上 , 还具有体色近野生 , 体长背宽个体大等商品性状 。管理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 , 单位面积内的饲料投喂量也不断增加 , 饲料残饵和鱼类粪便大量积累 。研究表明 , 投喂的饲料中约有80%的含氮有机物没有被利用 , 以有机碎屑和粪便的形式残留在底泥或水体中 , 而这些有机物在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作用下 , 分解生成小分子肽类、氨基酸 , 以及无机盐如氨氮、亚硝酸盐等 , 分解过程需要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 。为了提高单位产量 , 饲料投喂量不断增加 , 残饵、粪便的量也增加明显 , 如果没有采取合理的措施及时分解有机物 , 必然导致塘底长期处于缺氧的环境 , 对于鱼类生长极为不利 , 但这将滋生大量的病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 , 诱发疾病的发生 。因此 , 高密度高投喂量的情况下 , 需要人为的改变池塘的环境——科学的水质底质管理 , 如在养殖水体中人为投入增氧剂辅助增氧 , 或添加分解有机物的细菌 , 加速水体和塘底中有机物质分解 , 及时分解产生的小分子有机物 , 通过藻类的光合作用及时吸收利用 , 保持池塘营养物质的良性循环 。养殖过程中 , 饲料的过量投喂或投喂不合理 , 导致饲料没有充分利用直接排泄出体外 , 造成浪费;而投喂量过少 , 鱼摄食不饱 , 没有足够的营养来满足生长 , 生长速度将减慢 , 饲料系数升高 。因此 , 科学的水质调控和合理的投喂方式非常重要 。1、好的水质管理好水的理化指标:生物量指标:浮游植物生物量20-120毫克/升 , 浮游动物生物量超过5毫克/升;营养指标:有效氮为1-2mg/L , 有效磷为0.1-0.5mg/L , 氮磷比5-12∶1;透明度指标:池塘为20-40cm;水色:色泽鲜亮 , 有光泽 , 以茶色、茶褐色、草绿色、亮绿色为宜 。浮游植物以硅藻门、隐藻门、甲藻门、金藻门、团藻目种类为优势种;浮游动物以轮虫为主、存在一定量枝角类 。水质管理要点:以预防式管理为主 , 防止水质恶化 , 及时处理异常水质发生;坚持长期调水 , 以海联科101+102搭配使用的方式 , 每月调水2次 , 高温或高密度下 , 可适当减少每次的用量 , 而增加使用频率;坚持底质改良 , 避免有机质在塘底积累耗氧 , 保证水体溶解氧充足;坚持晴天中午增氧机的使用 , 减少肥料使用;选择高档优质饲料 , 减少饲料残饵浪费破坏水体 , 提高饲料的利用率;控制放苗的密度 , 避免密度过大 , 投料过多;及时起捕 , 减少鱼类的压塘情况(顶塘) , 降低池塘溶解氧负荷;减少杀虫杀菌次数 , 每月使用不超过一次 , 避免药物对水体的破坏;严禁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2、好的投喂管理饲料档次选择:选择优质饲料 , 保证鱼类的营养需求;投喂原则:看鱼投喂 , 有鱼多投 , 没鱼少投 , 保证七八成鱼吃饱吃好 , 避免饲料浪费;根据季节天气投喂 , 冬春季节天气多变 , 晚上投喂宜早不宜晚 , 宜少不宜多;夏秋季节温度高 , 鱼类对饲料消化吸收速度加快 , 生长速度快 , 可通过增加投喂次数来增加投喂量 , 不宜一次投喂过饱;投喂节奏:开始慢投 , 抢料凶猛时适当加快 , 鱼群开始离去时 , 投喂放缓;投喂频率:视天气情况而定 , 一般天气好时 , 投喂次数保持在2次以上;品种搭配在养殖生产中 , 有些人采用单养精养的形式 , 有些人采用粗放养殖 , 也有部分采用鱼虾混养、鸭鱼混养、猪鱼混养等的形式;投放的规格、密度也不完全一致 , 如草鱼成鱼养殖而言 , 在单养精养的情况下 , 草鱼种的放养密度从800-1500尾/亩不等 , 起捕的形式也各不相同 , 有一次投放一次起捕 , 一次投放分批起捕 , 轮捕轮放等多种形式 。在盈利水平上 , 更是千差万别 , 因此 , 需要一个较为合理的放养、投喂、过程管理和起捕相结合的养殖模式 。一般而言 , 放养模式是根据当地养殖水平和市场来决定的 。如草鱼养殖 , 水面积在10-20亩 , 可在上一年12月至年初3月 , 投放足量的小规格草鱼种(8-10尾/斤) , 一般达到了1200-1500尾/亩 , 在当年7月份左右起捕达到上市规格的草鱼(一次起捕量约占总投放数量的20%) , 同时回补相等数量的小规格草鱼种;对于投放规格较大(2-3尾/斤) , 可适当降低密度(800-1000尾/亩) , 每次起捕总数量的30% , 同时回补相同数量;均采用轮捕轮放的模式 , 充分发挥头鱼的生长速度优势 , 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饲料系数 , 提高产量的同时 , 利用卖鱼后的间歇期 , 加强对塘底的处理 , 减少长期存塘带来的风险 。不同品种的鱼类生活的水层不同 , 如鳙鱼和白鲢主要生活在中上层水体中 , 以摄食水体中的浮游动植物为主 , 此外 , 鳙鱼还能摄食部分有机碎屑 , 如投料台周边的粉料 , 对改善水体具有重要的作用;而鲫鱼生活在底层中 , 以摄食底层中的有机碎屑为主 , 可以较好的利用塘底的有机物;在草鱼养殖中 , 搭配混养这些品种一方面能够调节水体 , 保持水体处于稳定 , 减少塘底淤泥沉积 。搭配混养不仅不会增加草鱼的饲料系数 , 在坚持调水的基础上 , 轮捕轮放 , 大头的产量可达到250-400斤/亩 , 白鲢产量300-400斤/亩 , 鲫鱼产量也可以达到250-300斤/亩 , 对增加单产效益效果明显 。此外 , 根据市场不同 , 可适当投放适量的黄颡鱼 , 而鲤鱼由于其摄食量大 , 饲料系数高 , 单价低 , 经济效益差 , 且在养殖中喜欢搅动塘底 , 引起水体浑浊 , 不利藻类生长 , 且其在池塘中能够自繁 , 一般不搭配投放 。饲料每种鱼类在不同的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会出现差异 , 如畜禽动物对蛋白质的需求相对水产动物需求较低 , 而对糖类的利用相对较高 , 饲料配比多采用高能量而低蛋白 , 而鱼类作为变温动物 , 优先利用蛋白质作为能源物质 , 对蛋白质需求较好 , 对糖类利用较差 , 尤其是肉食性鱼类对糖类的利用率更低 , 因此 , 鱼类饲料的蛋白含量较高 , 糖类的比例相对较少 。如果在生产中采用畜禽饲料如鸭料、猪料喂鱼 , 而鱼类对蛋白质的需求量是一定的 , 摄入低蛋白质的饲料用于满足生长需求 , 必然需要摄食消耗更多的饲料才能够保证生长的需要 , 而在饲料的消化吸收整个代谢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能量 , 畜禽动物以消耗糖原的形式来满足能量供给 , 而鱼类则以消耗蛋白质作为代价 , 相比之下 , 摄食低蛋白质饲料虽然一次性让鱼类饱食的成本减少了 , 但生长速度减慢了 , 为了达到与投喂高档料一般生长速度 , 需要增加饲料投喂量 , 而造成的饲料浪费量较多 , 且蛋白质的利用率并没有提高 , 反而降低了 , 势必增加饲料成本 , 长期使用对水质的影响也较大 , 增加发生疾病的风险 。饲料在水体当中 , 必然发生一定的溶失 , 导致部分易容的营养成分的流失 , 故而饲料在水体当中存在的时间越长 , 溶解的成分就可能越多 , 因此 , 选择的饲料在粒径的大小和适口性等方面很重要 。饲料粒径过大 , 鱼摄食不了 , 需要泡软了才能摄食 , 就会流失部分的营养物质;而饲料过小 , 相对表面积越大 , 在水体中溶解就越快 , 同样不利于鱼类的摄食 , 而饲料的档次低 , 适口性差 , 鱼类不喜欢摄食 , 那造成的损失就更严重了 。因此需要根据不同养殖阶段来选择饲料 , 不能一包料到底 。此外 , 在投喂速度上 , 需要尽可能放慢投喂速度 , 减少浪费 。总而言之 , 常规鱼类养殖也好 , 名贵鱼类养殖也罢 , 在养殖技术上需要综合的管理——即“四好”养殖模式:从苗种和饲料选择、水质和投喂管理、合理搭配、及时放苗并起捕轮捕轮放的养殖模式 。渔业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及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