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追上宁德时代,只差半个涨停和一个智能化?( 二 )


文章图片
近期 , 比亚迪也是发布了两款新能源新品 , 比亚迪唐DM-p、腾势D9 , 其中 , 据比亚迪赵长江发布消息显示 , 腾势D9的订单已破20000辆 , 创下国产高端MPV的订单纪录 。 届时 , 伴随这两款新能源新品的正式交付 , 也将推动比亚迪一波新能源销量的增长 。
这也与近日比亚迪举行的2021股东大会上的预期相吻合 , 比亚迪官方保守估计2022年总销量将达到150万辆 , 若供应链做得更好 , 甚至有望冲击200万辆 。
但新能源车辆销量的高低 , 很大一部分原因源于核心电池的供应情况 。 “有锂走遍天下 , 无锂寸步难行” , 电池成为卡住新能源车企脖子的难题 。 像宝马、戴姆勒、大众、上汽、吉利、长安、宇通、东风等传统车企以及一系列造车新势力的电池供应商均是宁德时代 , 一定程度上也能看出车企对于电池供应的选择主动权并不高 。
不同其他车企 , 比亚迪在新能源车“三电一芯”领域却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 尤其是在“三电”领域已经实现了全栈自研 。
仅在电池产能供给端 , 据公开资料显示 , 比亚迪就已经在深圳、西安、青海、重庆、长沙、贵阳等多地建立生产基地 , 预计到2023年将新增投产225GWh , 届时累计产能将达440GWh 。 这也意味着在电池供应方面 , 比亚迪已经解决了卡脖子的难题 , 不会因外部电池供应情况而自身新能源销量受到影响 。 并且 , 电池产能的大幅提升带来规模效应 , 还能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
但也要清楚的知道在“黑色4月”中 , 各大新能源车企销量受牵连 , 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源自于供应链的停工 , 特别是在国内长三角地区的新能源供应链的大面积停工 , 就导致车企没法完成交付 。 最明显的就是 , 特斯拉在上海的生产基地受疫情影响 , 直接导致其交付量大幅下滑 。
反观比亚迪来看 , 已经完成有4座生产工厂实现投产 , 目前5—10号工厂也已经在陆续筹划或建设中 。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 , 随着比亚迪第五座整车制造基地开始量产 , 预计年底还将有210万辆的产能释放 。 试想一下 , 如果出现因不可抗拒因素导致的局部生产基地或产业链停工 , 并不会影响到比亚迪的整体汽车生产 。
所以 , 股票市场上有人说 , 比亚迪的产品业务大致相当于“特斯拉+宁德时代+英飞凌+富士康+宇通+隆基股份” , 看起来似乎没有天花板 。 特别是身处A股之中 , 机构和投资者尤为关注企业的基本面 。
强劲的基本面支持之下 , 也不难理解市场和投资者如此高涨的情绪 。
比亚迪的上限在哪?
但作为一家龙头车企 , 投资者除了关注其基本盘之外 , 更应该看待这家车企的长期价值 , 将目光聚焦在更有发展潜力的业务和领域中 。
近期 , 摩根大通发布研报指出 , 比亚迪备受关注 , 主要归因于该公司的电池技术 , 同时 , 摩根大通还指出 , 比亚迪的科技股属性正在多于汽车股 。
为什么说比亚迪正在向科技股转入?
首先 , 可以明确的是 , 新能源汽车是绝对意义上的高科技赛道 , 任何的高科技 , 都必须有相匹配的制造实力支撑 。 例如芯片 , 华为具有研发能力 , 如果国内制造水平跟不上 , 同样无法落地 。 因此 , 制造亦是科技力的基础组成部分 。
自2021年以来 , 除了原有的宁德、溧阳、宜宾等基地扩产之外 , 宁德时代新建上海、厦门、肇庆、宜春、贵安五个基地 。 中创新航、蜂巢能源、国轩高科、孚能科技等一二线电池企业都在抓紧扩建电池工厂提高产能 。
比亚迪追上宁德时代,只差半个涨停和一个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