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玉米瘤黑粉病

防治玉米瘤黑粉病关于“防治玉米瘤黑粉病”,你了解多少呢?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防治玉米瘤黑粉病”的知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

防治玉米瘤黑粉病

文章插图
玉米瘤黑粉病广泛分布在各玉米栽培地区,常为害玉米叶、秆、雄穗和果穗等部位幼嫩组织,产生大小不等的病瘤 。植株地上幼嫩组织和器官均可发病,病部的典型特征是产生肿瘤 。病瘤初呈银白色,有光泽,内部白色,肉质多汁,并迅速膨大,常能冲破苞叶而外露,表面变暗,略带淡紫红色,内部则变灰至黑色,失水后当外膜破裂时,散出大量黑粉,即病菌的冬孢子 。果穗发病可部分或全部变成较大肿瘤,叶上发病则形成密集成串小瘤 。
玉米瘤黑粉病在辛集每年都有发生,是玉米生产中的重要病害,近年来,各地瘤黑粉病发生呈逐渐加重趋势,对生产影响很大 。病菌侵染植株的茎秆、果穗、雄穗、叶片等幼嫩部位,形成的黑粉瘤消耗大量的植株养分或导致植株空杆不结实,可造成严重损失 。
病害症状:
病害可以发生玉米生育期的各个阶段,病菌能够侵染植株的所有地上部组织 。被侵染的部位产生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瘤状物 。膨大的瘤状物组织初为白色,渐变为灰白色,内部白色,肉质多汁 。随着瘤状物的迅速长大,外边逐渐变暗,有时带有紫红色,质地变硬,内部充满大量的黑粉 。当瘤状物外表的薄膜破裂后,散出大量的褐色粉末 。
传播途径:
黑粉病的病原菌主要以冬孢子在土壤中或在病株残体上越冬,成为翌年的侵染菌源 。混杂在未腐熟堆肥中的冬孢子和种子表面污染的冬孢子,也可以越冬传病 。越冬后的冬孢子,遇到适宜的温、湿度条件,就萌发产生担孢子,不同性别的担孢子结合,产生双核侵染菌丝,从玉米幼嫩组织直接侵入,或者从伤口侵入 。越冬菌源在整个生育期中都可以起作用 。生长早期形成的肿瘤,产生冬孢子和担孢子,可以再侵染,从而成为后期发病的菌源 。瘤黑粉病菌的冬孢子、担孢子可随气流和雨水分散传播,也可以被昆虫携带而传播 。
玉米瘤黑粉病是一种局部侵染的病害 。病原菌在玉米体内虽能扩展,但通常扩展距离不远,在苗期能引起相邻几节的节间和叶片发病 。
发病条件:
玉米瘤黑粉病菌的冬孢子没有明显的休眠现象,成熟后遇到适宜的温、湿度条件就能萌发 。冬孢子萌发的适温为26℃~30%,最低为5℃~10℃,最高为35℃~38℃,在水滴中或在98%~100%的相对湿度下都可以萌发 。在北方,冬、春干燥,气温较低,冬孢子不易萌发,从而延长了侵染时间,提高了侵染效率;而在温度高、多雨高湿的地方,冬孢子易于萌发失效 。
玉米抽雄前后遭遇干旱,抗病性受到明显削弱,此时若遇到小雨或结露,病原菌得以侵染,就会严重发病 。玉米生长前期干旱,后期多雨高湿,或干湿交替,有利于发病 。遭受暴风雨或冰雹袭击后,植株伤口增多,也有利于病原菌侵入,发病趋重 。玉米螟等害虫既能传带病原菌孢子,又造成虫伤口,因而虫害严重的田块,瘤黑粉病也严重 。病田连作,收获后不及时清除病残体,施用未腐熟农家肥,都使田间菌源增多,发病趋重 。种植密度过大,偏施氮肥的田块,通风透光不良,玉米组织柔嫩,也有利于病原菌侵染发病 。
玉米品种间抗病性有明显差异 。概而言之,耐旱的品种、果穗苞叶长而紧裹的品种和马齿型玉米较抗病,甜玉米较感病,早熟玉米比晚熟品种发病轻 。瘤黑粉病菌生理分化现象明显,有很多生理小种其致病性不同 。
防治要点:
1、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黑粉病的根本措施,也是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 。另外品种轮换也能起到一定防治作用,在生产上尽量避免在同一地块多年种植同一个品种 。
2、如果不是包衣种子,播前须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也可用速保利、立克秀等药剂拌种 。
3、因地制宜,合理轮作 。与大豆、花生等非寄主作物实行轮作,可减少侵染源 。
4、田间管理:加强肥水管理,注意氮磷钾配合施用,避免偏施氮肥 。灌溉要及时,特别是抽雄前后感病阶段,保证水分供应 。及时防治玉米螟等虫害,减少伤口以避免病菌侵染 。减少病原,在瘤成熟破裂前及时摘除并深埋;玉米收获后清除田间植株病残体并将病瘤茎杆深埋销毁;秋季深翻土壤,促进病残体腐烂,减少初侵染菌源 。
以上就是种植信息网针对“防治玉米瘤黑粉病”整理的一些知识 。
如何防治玉米瘤黑粉病关于“如何防治玉米瘤黑粉病”,你了解多少呢?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如何防治玉米瘤黑粉病”的知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
防治玉米瘤黑粉病

文章插图
玉米瘤黑粉病广泛分布在各玉米栽培地区,常为害玉米叶、秆、雄穗和果穗等部位幼嫩组织,产生大小不等的病瘤 。植株地上幼嫩组织和器官均可发病,病部的典型特征是产生肿瘤 。病瘤初呈银白色,有光泽,内部白色,肉质多汁,并迅速膨大,常能冲破苞叶而外露,表面变暗,略带淡紫红色,内部则变灰至黑色,失水后当外膜破裂时,散出大量黑粉,即病菌的冬孢子 。果穗发病可部分或全部变成较大肿瘤,叶上发病则形成密集成串小瘤 。
玉米瘤黑粉病在辛集每年都有发生,是玉米生产中的重要病害,近年来,各地瘤黑粉病发生呈逐渐加重趋势,对生产影响很大 。病菌侵染植株的茎秆、果穗、雄穗、叶片等幼嫩部位,形成的黑粉瘤消耗大量的植株养分或导致植株空杆不结实,可造成严重损失 。
病害症状:
病害可以发生玉米生育期的各个阶段,病菌能够侵染植株的所有地上部组织 。被侵染的部位产生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瘤状物 。膨大的瘤状物组织初为白色,渐变为灰白色,内部白色,肉质多汁 。随着瘤状物的迅速长大,外边逐渐变暗,有时带有紫红色,质地变硬,内部充满大量的黑粉 。当瘤状物外表的薄膜破裂后,散出大量的褐色粉末 。
传播途径:
黑粉病的病原菌主要以冬孢子在土壤中或在病株残体上越冬,成为翌年的侵染菌源 。混杂在未腐熟堆肥中的冬孢子和种子表面污染的冬孢子,也可以越冬传病 。越冬后的冬孢子,遇到适宜的温、湿度条件,就萌发产生担孢子,不同性别的担孢子结合,产生双核侵染菌丝,从玉米幼嫩组织直接侵入,或者从伤口侵入 。越冬菌源在整个生育期中都可以起作用 。生长早期形成的肿瘤,产生冬孢子和担孢子,可以再侵染,从而成为后期发病的菌源 。瘤黑粉病菌的冬孢子、担孢子可随气流和雨水分散传播,也可以被昆虫携带而传播 。
玉米瘤黑粉病是一种局部侵染的病害 。病原菌在玉米体内虽能扩展,但通常扩展距离不远,在苗期能引起相邻几节的节间和叶片发病 。
发病条件:
玉米瘤黑粉病菌的冬孢子没有明显的休眠现象,成熟后遇到适宜的温、湿度条件就能萌发 。冬孢子萌发的适温为26℃~30%,最低为5℃~10℃,最高为35℃~38℃,在水滴中或在98%~100%的相对湿度下都可以萌发 。在北方,冬、春干燥,气温较低,冬孢子不易萌发,从而延长了侵染时间,提高了侵染效率;而在温度高、多雨高湿的地方,冬孢子易于萌发失效 。
玉米抽雄前后遭遇干旱,抗病性受到明显削弱,此时若遇到小雨或结露,病原菌得以侵染,就会严重发病 。玉米生长前期干旱,后期多雨高湿,或干湿交替,有利于发病 。遭受暴风雨或冰雹袭击后,植株伤口增多,也有利于病原菌侵入,发病趋重 。玉米螟等害虫既能传带病原菌孢子,又造成虫伤口,因而虫害严重的田块,瘤黑粉病也严重 。病田连作,收获后不及时清除病残体,施用未腐熟农家肥,都使田间菌源增多,发病趋重 。种植密度过大,偏施氮肥的田块,通风透光不良,玉米组织柔嫩,也有利于病原菌侵染发病 。
玉米品种间抗病性有明显差异 。概而言之,耐旱的品种、果穗苞叶长而紧裹的品种和马齿型玉米较抗病,甜玉米较感病,早熟玉米比晚熟品种发病轻 。瘤黑粉病菌生理分化现象明显,有很多生理小种其致病性不同 。
防治要点:
1、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黑粉病的根本措施,也是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 。另外品种轮换也能起到一定防治作用,在生产上尽量避免在同一地块多年种植同一个品种 。
2、如果不是包衣种子,播前须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也可用速保利、立克秀等农药拌种 。
3、因地制宜,合理轮作 。与大豆、花生等非寄主作物实行轮作,可减少侵染源 。
4、田间管理:加强肥水管理,注意氮磷钾配合施用,避免偏施氮肥 。灌溉要及时,特别是抽雄前后感病阶段,保证水分供应 。及时防治玉米螟等虫害,减少伤口以避免病菌侵染 。减少病原,在瘤成熟破裂前及时摘除并深埋;玉米收获后清除田间植株病残体并将病瘤茎杆深埋销毁;秋季深翻土壤,促进病残体腐烂,减少初侵染菌源 。
以上就是种植信息网针对“如何防治玉米瘤黑粉病”整理的一些知识 。
玉米瘤黑粉病怎样防治有效关于“玉米瘤黑粉病怎样防治有效”,你了解多少呢?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玉米瘤黑粉病怎样防治有效”的知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
防治玉米瘤黑粉病

文章插图
玉米瘤黑粉病是一种局部侵染的病害 。病原菌在玉米体内虽能扩展,但通常扩展距离不远,在苗期能引起相邻几节的节间和叶片发病 。玉米瘤黑粉病常为害玉米叶、秆、雄穗和果穗等部位幼嫩组织,产生大小不等的病瘤 。
目前还没有合适的种衣剂防治玉米瘤黑粉病 。着生在茎杆和雌穗上的病瘤造成的产量损失最大 。虫害严重时容易发生瘤黑粉病 。
主要防治方法:
一是种植抗病品种;
二是及时防治虫害,减少病菌入侵的伤口;
三是及时清除病瘤,带出田间销毁;四是重病地块深翻土壤或实行2年以上轮作 。
防治瘤黑粉病应以种植抗病、轻病杂交种为主要措施,配合采用减少菌源的栽培措施,坚持早期摘除病瘤 。
以上就是种植信息网针对“玉米瘤黑粉病怎样防治有效”整理的一些知识 。
玉米田瘤黑粉病综合防治措施关于“玉米田瘤黑粉病综合防治措施”,你了解多少呢?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玉米田瘤黑粉病综合防治措施”的知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
防治玉米瘤黑粉病

文章插图
发生原因:玉米瘤黑粉病的发生程度与气候条件、菌源数量和品种抗性等因素有关 。危害症状:瘤黑粉病的主要特征是在病株上形成膨大的肿瘤 。玉米的雄穗、果穗、气生根、茎、叶、鞘、腋芽等到部位均可生出肿瘤,但形状和大小变化很大 。肿瘤近球形、角形、棒形、或不规则形,有的单生,有的串生或叠生,大小不一 。肿瘤外表有白色、灰白色薄膜,内部幼嫩时肉质,白色,柔软有汁,成熟后变灰黑色,坚硬 。一般一株玉米可产生多个病瘤 。1.气候条件高温高湿有利于冬孢子的萌发,同时寄主组织生长柔嫩,容易受害 。玉米受旱,特别是在幼穗分化前遇旱,植株抗病力下降,同时由于不能迅速通过分生阶段而延长感病期 。所以前旱后湿以及高温的气候是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此外,暴风雨或冰雹可造成大量机械损伤,都加重病害 。2.栽培条件多年连作田块,积累有大量病菌,发病严重 。干旱少雨地区,残 留在田间的病菌冬孢子在缺乏有机质的砂性土壤中易存活,来年引起初侵染的菌量大,发病常较重,而在多雨地区或灌溉地区,在潮湿而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病菌冬孢子易萌发或易受其他微生物作用而死亡,发病常轻 。所以,北方玉米区比南方玉米发病重 。3.品种抗病性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 。通常,杂交品种、硬粒玉米品种、果穗苞叶厚、长、紧密的品种以及耐旱品种较抗病 。甜玉米和马齿型玉米品种较感病 。4.病株处理不当由于有些农户对常年堆放在村庄路边的玉米秸秆不进行处理,有的甚至将病菌黑孢子随便丢到田间地头,致使其带菌冬孢子随风传播到附近田块,形成再侵染,故而村庄路旁的玉米田块发病较重 。防治措施:玉米瘤黑粉病的应采取以减少菌源、预防为主的综防措施 。1.减少茵源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秋季翻地 。秸秆用作肥料时,要充分腐熟 。重病田实 行2-3年轮作 。在玉米生长期间,结合田间管理,在病瘤未变色时及早割除,割下的病瘤要携 出田外深埋 。2.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时,要考虑到兼抗其他病害,一般种植中度抗病品种,再结合其他防治措施,即可较好地控制病害 。3.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避免偏施氮肥;及时灌溉,特别是抽雄前后加强灌溉;及时 防治玉米螟等害虫;尽量减少机械损伤 。4.药剂拌种亩用2%戊唑醇干湿拌剂10克拌种 。5.进行人工取除在发病初期或玉米去雄后,应将发病部位的病原菌“瘤子”进行人工取除,用袋子带出田外进行集中深埋或焚烧销毁,减少田间菌源量 。切不可随意乱仍、乱到 。以上就是种植信息网针对“玉米田瘤黑粉病综合防治措施”整理的一些知识 。
防治玉米瘤黑粉病的方法有哪些关于“防治玉米瘤黑粉病的方法有哪些”,你了解多少呢?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防治玉米瘤黑粉病的方法有哪些”的知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
防治玉米瘤黑粉病

文章插图
玉米瘤黑粉病为局部侵染性病害,在玉米全生育期任何地上部分的幼嫩组织均可受害 。叶片受害常出现成串排列的病瘤,雄穗受害时,大部分或个别小花形成长囊状或角状病瘤,雌穗被侵染后多在果穗上半形成病瘤,严重时全穗形成大的病瘤 。防治措施:防治瘤黑粉病应以种植抗病、轻病杂交种为主要措施,配合采用减少菌源的栽培措施,坚持早期摘除病瘤 。(1)种植抗病品种目前尚无免疫品种,但自交系和杂交种之间抗病性有明显差异 。当前生产上较抗病的杂交种有掖单2号、掖单4号、中单2号、农大108、吉单342、沈单10号、郑单958、鲁玉16、掖单22、聊93—1、豫玉23、蠡玉6号、海禾1号等 。(2)农业防治病田实行2~3年轮作 。施用充分腐熟的堆肥、厩肥,防止病原菌冬孢子随粪肥传病 。玉米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秋季深翻 。适期播种,合理密植 。加强肥水管理,均衡施肥,避免偏施氮肥,防止植株贪青徒长;缺乏磷、钾肥的土壤应及时补充,适当施用含锌、含硼的微肥 。抽雄前后适时灌溉,防止干旱 。加强玉米螟等害虫的防治,减少虫伤口;在肿瘤未成熟破裂前,尽早摘除病瘤并深埋销毁 。摘瘤应定期、持续进行,长期坚持,力求彻底 。(3)药剂防治种子带菌是田间发病的菌源之一 。对带菌种子,可用杀菌剂处理 。例如,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2%的药量拌种;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3%的用药量拌种;或2%戊唑醇湿拌种剂用10克药,对少量水成糊状,拌玉米种子3~3.5千克等 。有人主张在玉米未出土前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50~1000倍液,或用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200倍液,进行土表喷雾,以减少初侵染菌源 。在肿瘤未出现前,用三唑酮、烯唑醇、福美双等杀菌剂对植株喷药,以降低发病率 。【防治玉米瘤黑粉病】以上就是种植信息网针对“防治玉米瘤黑粉病的方法有哪些”整理的一些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