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意象?什么是意境? 意象是什么意思


意象是什么意思(什么是意象?什么是意境?)什么是诗歌的意境?这是一个相当复杂但是特别中国化的问题 。
关于诗歌意境的问题,在中国诗歌史上已经争论了上千年,至今也没有定论 。但不管文学评论家对意境的概念有多少种争论,总是改变不了这样一个事实:意境是中国诗歌的核心 。

什么是意象?什么是意境? 意象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什么是意象?什么是意境? 意象是什么意思】通俗地说,意境是一座立交桥,它一面连接的是诗歌本身用意象组合以来的艺术世界,一方面连接的是诗歌的作者的心中所要表达的情感,更为重要的是,意境连接着读者的心理接受 。读者在诗歌中得到的情感体验和共鸣,都是从诗歌的意境中来 。
在说意境之前,我们必须说诗歌中的意象 。因为意境是由诗歌中不同的意象组合而成的艺术世界 。
意象是诗歌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 。诗歌在本质上属于情感的艺术,也是感性的艺术 。我们读论文、读科学的说明文,往往带着一种理性思考的眼光去看,因为这里面很少有情感的存在,而读诗歌就完全不同,我们可以从诗歌中体会到丰富多彩的情感 。
诗歌中有婉转而不得的爱情,有夜不能寐的思念,有故园之恋,有家国之思,有悲秋有伤春,有怀古等 。人类的情感也是丰富多彩的,古人认为有喜怒哀乐等七情六欲 。但这些情感在诉诸于语言之前,是模糊的,是无法言说的,只有到了有文字的时候,我们的那些情感才得以用文字和诗歌表达出来 。这种情感就叫做意 。但是古代的哲学家认为,语言是不能完全表达意的 。
《易经》就说:"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孔子已经认识到,纯粹的语言无法完整表达人的情感,要把人的感情表达出来,必须要依靠象 。这种在诗歌中沾染了自我情感的景物,就是意象 。
意象并非照片,也并非一定是现实中存在的东西,它既可以是自然中现实的真实的景物,也有可能是诗人内心所虚构出来的东西 。比如王维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其中的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就是意象 。这是现实的自然中真实的意象 。还有一些是诗人想象虚构出来的意象,古人叫做象外之象 。
著名诗歌理论家司空图说,戴容州云:“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岂容易可谭哉?”这些都是诗人的想象中的世界 。如果诗歌仅仅是真实反映自然生活的话,那么诗歌将索然无味,也势必将走入无景可写的死胡同,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正是由于象外之象的出现,大大拓展了诗歌的表现形式 。
什么是意象?什么是意境? 意象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诗歌是情感的产物,所以无论是现实的意象,还是虚构的意象,都带有诗人情感的观照 。我们用晚唐伤感诗人李商隐的诗歌中的意象,就可以看得很明白 。李商隐喜欢写夕阳 。我们常人的眼中,夕阳是美丽的,晚霞是灿烂的,然而在李商隐的笔下,夕阳却带有一种时代的落幕、生命的落寞的味道 。比如他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回头问残照,残照更空虚”等 。
就像李商隐笔下的夕阳,带有一种悲伤的象征一样,中国诗歌中的意象,带有强烈的概括性和暗示性,也就是说,某些意象发展到后来,就带有某种约定俗成的意思了,这在西方的诗歌理论中叫做“语码” 。比如青草,带有离恨的味道,李煜的“离恨恰如情操,更行更远还生” 。比如杨柳带有送别的意思 。诗经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到后来就变成离别了代名词了 。比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意境要比意象复杂的多,历来没有一个非常权威而广泛接受的定义 。如果我们从这个词的两个字来看的话,意就是作者的主观的情感世界,境类似于上文说的象,是相对于作者的情感的客观的世界 。也就是说,意境是由诗人的主观情感和客观的意象世界组成的,从而形成引发我们情感共鸣的艺术的、心灵的世界 。
意境这个词最早出自于王昌龄 。王昌龄说:“诗有三境:一曰物境 。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极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 。二曰情境 。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用思,深得其情 。三曰意境 。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
从王昌龄的论述中可知,意境是高于诗歌中的物境和情境的 。物境是诗歌中的景,情境是诗歌中的情感,如果情景交融浑然天成的话,就形成了意境 。这就是刘禹锡所说的“境生于象外” 。
既然意境是情感与意象相互交融的产物,那么中国诗歌中的造境艺术,其实就是如何让情感与意象相互交融的艺术 。也就是说,能成功处理好情景关系的诗歌,就是好诗,诗歌中引起了我们的共鸣的艺术世界,就是意境 。否则的话,诗人写的虽然是诗,但没有意境,就不是好诗 。
什么是意象?什么是意境? 意象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中国古典诗歌中,最常用的是触景生情的意境创造模式 。
比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看到天上一轮明月,触发了他的思想之情,这样天上的明月与思乡之情,就构成了诗歌中的意境 。
再比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这是一首被誉为古今七言律诗第一的作品 。一生凄凄惨惨戚戚的杜甫,在面对秋天萧瑟苍茫的景色,面对大河奔流满山落叶的景色,不禁悲从中来,从而表达出“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的内心情感 。诗歌给我们一种压抑的苍凉的悲伤的感受,这就是杜甫和读者共同营造出来的意境 。
既然有触景生情,就有移情入景的造境艺术 。诗人在未写诗之前,心中早已弥漫着某种情绪,这种情绪一定要找到一个出口,就把这种情感转移到某种景物上面,这种沾染了诗人情感的景物是意象,而多个意象在一起,就组成了诗人的艺术世界,这就是意境 。
比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就是典型的移情入景的造境艺术 。本来花儿与鸟儿是没有情感的,但杜甫在安史之乱中的仓皇与茫然,转移到花儿与鸟儿的身上,他仿佛看到了花儿在流泪,看到鸟儿在伤心 。

更高级的还有情景交融的意境艺术 。情感与景象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
比如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
国学大师王国维对意境的两种定义,基本上概括了中国诗歌的意境艺术 。他说意境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有我之境”是情感的强烈宣泄与外露,“无我之境”是情感的曲折深婉含蓄的隐藏,中国诗歌的艺术境界,基本上就是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