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设计 规模化猪场疫病综合防治技术

当前规模化猪场疫病流行有哪些特点?
目前规模化猪场的生产和流行性疾病有以下十个特点:(1)规模化养猪最显著的特点是生产规模大、种猪数量多 。目前一般养猪企业投放市场的商品猪数量在3000-5000头之间,1万-数万头之间,甚至超过10万头 。随着猪只数量的增加,疫病在猪群中的传播有所增加 。根据文献记载,当携带病原微生物的猪进入一个群时,一只猪传播给其他猪的疾病的可能数量(n)与群内猪的数量(n)之间的关系为n=N2-n,例如,在一个只有10头猪的群和一个有100头猪的群中,疾病的流行率相差100倍以上 。(2)规模化养猪的另一个特点是集约化经营 。在生产中,各种养猪设备逐渐被用于高密度、大群体养猪 。比如采用限饲后,每头母猪所占的床只有1.16 m2左右,而传统方式每头母猪需要7 ~ 8 m2 。高密度集约化饲养使猪与猪之间的距离变小,一些传染病的传播变得极其容易 。那些在传统养猪业不流行的疾病经常爆发 。最典型的例子是猪疥疮和猪痢疾 。(3)规模化猪场必须逐步实行新的分段饲养工艺 。在一条生产线上,母猪不停地在养殖车间、妊娠车间和产仔车间来回走动,而仔猪则沿着产仔车间、育婴室车间、养殖车间和育肥车间流动 。与传统养猪业相比,规模化养猪猪的流动性大大增加,疫情在不同产地、不同年龄的猪群间横向传播的可能性增加,在各群体间传播和流行的速度也加快 。(4)规模化养猪业要求建立稳定的良种繁育体系,使各级猪场(原种场、祖种场、亲代种场、商品场)的人口供给相对固定,既能保证商品猪的质量,又能减少疫病在养殖体系内的纵向传播和养殖体系间的横向传播 。然而,目前我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滞后 。一方面,很多养殖场的猪的健康水平不高;另一方面,很多商品养殖场的种群来源不固定,种猪购买方式多,缺乏必要的隔离和检测手段,使得疾病在不同地区和养殖系统之间的传播越来越多 。我国猪痢疾、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和伪狂犬病的流行与此密不可分 。(5)“全进全出”是规模化养猪的重要技术措施 。既能保证计划生产,又非常有利于猪群的保健和疫病的控制、扑灭和净化 。但目前由于条件限制,很多猪场多采用流水连续生产方式,各个阶段无法完全排空、清洗、消毒,导致病原微生物继续在猪群中传播,毒力增强,流行趋势越来越强 。(6)在高密度集约化饲养条件下,为保证猪只正常生产,需要有效控制猪舍内的环境,如温度、湿度、光照、粉尘和有害气体浓度、病原微生物数量等 。猪舍内的这些条件一旦达不到要求,很容易损害猪的健康,降低猪的抗病能力,病原体很容易入侵猪群,引发疫病 。(7)规模化养猪业为了追求高效率,采用了繁殖性能优异、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胴体品质好的标准化、高效化种猪 。要保证猪的这些优良品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就要供应充足的优质饲料,选择合适的饲料配方,按照营养标准规范养猪 。然而,在我国,由于大多数养猪场受到资金短缺和饲料市场不规范的困扰,饲料供应往往不能满足生产需要,这不仅影响了n
(8)规模化猪场,由于高密度、大规模集约化饲养,猪与猪之间的接触频率增加,猪的流动性增加,群体不断混杂,导致群体间争抢位置;为了充分发挥猪的生产潜力,让猪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生产者无疑增加了猪的应激,使敏感猪的内分泌出现异常,抗病能力大大降低 。一些在散养条件下不易发生的疾病,如肢足病、胃溃疡、应激综合征等也会成为问题 。(9)规模化猪场一方面要防止污染环境对自身的危害,另一方面也要解决自身对环境的污染问题 。一个万头猪场每年产生约5000吨猪粪和猪尿 。如果再加上废被褥、饲料下脚料和洗栏污水,这些废弃物的处理是每个猪场都必须面对的难题 。如果处理不当,会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成为害虫的孳生地和栖息地,给防疫带来无尽的隐患 。(10)规模化养猪业是吸收了大量先进养猪技术,采用全新养猪技术和设备的高新技术密集型产业 。各类技术人才短缺是其突出问题,尤其是缺乏熟悉规模化猪疫病防控的兽医技术人员,使得疫病综合防控远远落后于养猪业的发展速度 。培养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兽医技术队伍势在必行 。
现代化猪场的主要传染病有哪些如何预防?
【猪场设计 规模化猪场疫病综合防治技术】现代养猪场的主要传染病有:免疫抑制性疾病、猪繁殖障碍性传染病和猪呼吸道疾病 。常见疾病包括猪细小病毒病、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痢疾和猪衣原体、猪传染性胸膜炎、副猪嗜血杆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猪附红细胞体病和猪增生性肠炎等 。此外,还有猪瘟、猪气喘病、五号病、仔猪大肠杆菌病、猪伪狂犬病、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猪链球菌病、猪布鲁氏菌病、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等 。这最初发生在中国的许多养猪场 。现代养猪场疾病防控对策1 。正确诊断,确认猪场疾病的种类和发生规律;2.全方位积极推进生物安全体系;3.做好猪的饲养管理,减少或避免猪的应激因素;首先,猪应该有一个好的生长环境 。保持猪舍干燥、清洁、卫生;定期对猪舍、用具和环境进行消毒;猪舍通风换气,降低氨气浓度,保证和改善猪舍空气质量;根据不同年龄猪的要求,降低猪的饲养密度;冬天保暖,夏天降温 。其次,根据不同年龄猪的需求,提供营养完全、均衡的饲料,为猪提供充足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保证猪在各个阶段出生 。
长发育的需要,使猪只有较强的抗病能力 。特别要避免饲喂发霉变质或含有真菌毒素的饲料 。第三,推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 。规模化猪场应该积极实行养猪生产各个阶段的全进全出,按目前我国规模化猪场的现状,至少要做到产房和保育两个饲养阶段的全进全出,从而减少或避免猪群间母猪与仔代间的疾病感染机会 。规模化猪场要做到或减少不同日龄的猪只混群饲养 。尽量减少猪群转栏和混群的次数,以减少应激因素 。有条件的规模化猪场,也可推行早期断奶隔离的技术,以阻断和控制传染病病原在种猪与仔代间疫病的传播 。4做好预防免疫接种工作;首先,要根据我国及猪场所在地猪传染病流行的种类,确定应该接种哪些疫 ( 菌 ) 苗,坚决避免盲目性,并不是所有的猪传染病都有效,也不是所有的疫 ( 菌 ) 苗的免疫效果都好 。其次,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采用可靠的免疫方法 。合理的免疫程序根据当地疫病流行种类和流行特征、猪只日龄、母源抗体水平等而确定,并需根据监测的结果随时调整免疫程序 。没有适合全国所有规模化养猪场统一的免疫程序 。第三,要使用高质量的疫苗,避免发生免疫失败 。第四,要重视影响免疫效果的疫 ( 菌 ) 苗的保存与运输、疫苗的稀释、防疫人员的培训和具体操作等,以确保免疫的效果,减少损失 。5重视检疫工作;6建立科学的、合理的药物预防方案;7作好猪瘟的预防或净化工作。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防治技术规范from:http://www.sdxms.com/type.asp?news_id=330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俗称蓝耳病)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疫病 。各种品种、不同年龄和用途的猪均可感染,但以妊娠母猪和1月龄以内的仔猪最易感,育肥猪也可发病死亡 。为及时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扑灭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农业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和《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1 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诊断、疫情报告、疫情处置、预防控制、检疫监督的操作程序与技术标准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 。2 诊断2.1 诊断指标2.1.1 临床指标体温明显升高,可达41℃以上;眼结膜炎、眼睑水肿;咳嗽、气喘等呼吸道症状;部分猪后躯无力、不能站立或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成年猪也可发病死亡 。2.1.2 病理指标可见脾脏边缘或表面出现梗死灶,显微镜下见出血性梗死;肾脏呈土黄色,表面可见针尖至小米粒大出血点斑,皮下、扁桃体、心脏、膀胱、肝脏和肠道均可见出血点和出血斑 。显微镜下见肾间质性炎,心脏、肝脏和膀胱出血性、渗出性炎等病变;部分病例可见胃肠道出血、溃疡、坏死 。2.1.3 病原学指标2.1.3.1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分离鉴定阳性 。2.1.3.2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阳性 。2.2 结果判定2.2.1 疑似结果符合2.1.1和2.1.2,判定为疑似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2.2.2 确诊符合2.2.1,且符合2.1.3.1和2.1.3.2之一的,判定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3 痊情报告3.1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猪出现急性发病死亡情况,应及时向当地动物疫控机构报告 。3.2 当地动物疫控机构在接到报告或了解临床怀疑疫情后,应立即派员到现场进行初步调查核实,符合2.2.1规定的,判定为疑似疫情 。3.3 判定为疑似疫情时,应采集样品进行实验室诊断,必要时送省级动物疫控机构或国家指定实验室 。3.4 确认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时,应在2个小时内将情况逐级报至省级动物疫控机构和同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 。省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和动物疫控机构按有关规定向农业部报告疫情 。3.5 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根据确诊结果,按规定公布疫情 。4 疫情处置4.1 疑似疫情的处置对发病场/户实施隔离、监控,禁止生猪及其产品和有关物品移动,并对其内外环境实施严格的消毒措施 。对病死猪、污染物或可疑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必要时,对发病猪和同群猪进行扑杀并作无害化处理 。4.2 确认疫情的处置4.2.1 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 。疫点:为发病猪所在的地点 。规模化养殖场/户,以病猪所在的相对独立的养殖圈舍为疫点;散养猪以病猪所在的自然村为疫点;在运输过程中,以运载工具为疫点;在市场发现疫情,以市场为疫点;在屠宰加工过程中发现疫情,以屠宰加工厂/场为疫点 。疫区:指疫点边缘向外延3公里范围内的区域 。根据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免疫状况、疫点周边的饲养环境、天然屏障(如河流、山脉等)等因素综合评估后划定 。受威胁区:由疫区边缘向外延伸5公里的区域划为受威胁区 。4.2.2 封锁疫区由当地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向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申请发布封锁令,对疫区实施封锁:在疫区周围设置警示标志;在出入疫区的交通路口设置动物检疫消毒站,对出入的车辆和有关物品进行消毒;关闭生猪交易市场,禁止生猪及其产品运出疫区 。必要时,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可设立临时监督检查站,执行监督检查任务 。4.23 疫点应采取的措施扑杀所有病猪和同群猪;对病死猪、排泄物、被污染饲料、垫料、污水等进行无害化处理;对被污染的物品、交通工具、用具、猪舍、场地等进行彻底消毒 。4.2.4 疫区应采取的措施对被污染的物品、交通工具、用具、猪舍、场地等进行彻底消毒;对所有生猪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进行紧急强化免疫,并加强疫情监测 。4.2.5 受威胁区应采取的措施对受威胁区所有生猪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进行紧急强化免疫,并加强疫情监测 。4.2.6 疫源分析与追踪调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病原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对疫情进行溯源和扩散风险评估 。4.2.7 解除封锁疫区内最后一头病猪扑杀或死亡后14天以上,未出现新的疫情;在当地动物疫控机构的监督指导下,对相关场所和物品实施终末消毒 。经当地动物疫控机构审验合格,由当地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由原发布封锁令的人民政府宣布解除封锁 。4.3 疫情记录对处理疫情的全过程必须做好完整详实的记录(包括文字、图片和影像等),并归档 。5 预防控制5.1 监测5.1.1 监测主体县级以上动物疫控机构 。5.1.2 监测方法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病原学检测 。5.1.3 监测范围5.1.3.1 养殖场/户,交易市场、屠宰厂/场、跨县调运的生猪 。5.1.3.2 对种猪场、隔离场、边境、近期发生疫情及疫情频发等高风险区域的生猪进行重点监测 。5.1.4 监测预警各级动物疫控机构对监测结果及相关信息进行风险分析,做好预警预报 。农业部指定的实验室对分离到的毒株进行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特性分析与评价,及时向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5.1.5 监测结果处理按照《国家动物疫情报告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将监测结果逐级汇总上报至国家动物疫控机构 。5.2 免疫5.2.1 对所有生猪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进行免疫,免疫方案见《猪病免疫推荐方案(试行)》 。发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时,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进行紧急强化免疫 。5.2.2 养殖场/户必须按规定建立完整免疫档案,包括免疫登记表、免疫证、畜禽标识等 。5.2.3 各级动物疫控机构定期对免疫猪群进行免疫抗体水平监测,根据群体抗体水平消长情况及时加强免疫 。5.3 加强饲养管理,实行封闭饲养,建立健全各项防疫制度,做好消毒、杀虫灭鼠等工作 。6 检疫监督6.1 产地检疫生猪在离开饲养地之前,养殖场/户必须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检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接到报检后必须及时派员到场/户实施检疫 。检疫合格后,出具合格证明;对运载工具进行消毒,出具消毒证明,对检疫不合格的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6.2 屠宰检疫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检疫人员对生猪进行验证查物,合格后方可入厂/场屠宰 。检疫合格并加盖(封)检疫标志后方可出厂/场,不合格的按有关规定处理 。6.3 种猪异地调运检疫跨省调运种猪时,应先到调入地省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办理检疫审批手续,调出地按照规范进行检疫,检疫合格方可调运 。到达后须隔离饲养14天以上,由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6.4 监督管理6.4.1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加强流通环节的监督检查,严防疫情扩散 。生猪及产品凭检疫合格证(章)和畜禽标识运输、销售 。6.4.2 生产、经营动物及动物产品的场所,必须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取得动物防疫合格证 。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加强日常监督检查 。6.4.3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处置及转运、屠宰、加工、经营、食用病(死)猪及其产品 。养猪场生物安全专员是干什么的?养猪场生物安全专员从实际出发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猪场的选址必须符合猪的生长发育和疫病的防治 。猪场内应合理设置生活区、生产区、饲料加工区、污水处理和无害化处理区,且各功能区应相隔一定的距离,并各自建围墙与四周隔开 。2、猪舍的设施因猪群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必须满足各类猪群的生长发育和生产 。3、规模猪场的消毒设施从外到内,必须制定并严格执行相应的消毒规程,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消毒方法 。4、建立和完善免疫制度,规模场免疫程序的制定应根据本地区、本场的发病及流行情况灵活确定 。5、严格控制猪场药品使用,对兽药的使用要做到严格使用种类、用量,以减少药物残留 。6、完善防疫基础设施、全面有效消毒、切实安全免疫、严格控制猪场药品的使用范围是目前规模场生物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生物安全的全过程都是围绕预防传染源进入猪场和控制疫病在猪场内的传播展开的,关键是对猪和环境的控制 。随着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将会有效地控制疫病的发生和发展,确保猪场的生物安全,以使猪场可持续发展 。扩展资料规模化养猪最大的特点是数量多,密度大,有限的空间和较高的饲养密度加剧了猪群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的降低和对疾病的免疫能力的下降 。健康是养猪的基础,也是保证猪群生产力和猪场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 。为了维持猪群的健康和正常生产,猪场一般采用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免疫注射、用药等措施控制疫病的发生,但由于这种被动的防御方法出现失控现象在猪场经常发生,尤其是仔猪生产,每次遇到新的疾病侵袭,都损失惨重,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因此,在规模化猪场构建一个生物安全体系,防范有害病原的侵入传播,减少药物和疫苗的使用,为猪提供一个安全和舒适的生活环境,改善猪的亚健康状况,提高猪的生产性能,提高养殖业的经济效益,是养猪业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 。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就是排除疫病威胁,保护动物健康的各种方法的集成,是一个猪群疾病控制整体管理策略,通过它来尽可能减少引入致病性病原的可能性 。并且从现有环境中去除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是一种系统的、连续的管理方法,也是最有效、最经济的控制疫病发生和传播的方法 。因此,我们必须强调树立“生物安全”观念,从根本上减少和依赖用药物来防治动物疫病的思想 。急求畜牧兽医毕业论文一篇1、 [动物医学]猪场免疫程序的建立和正确使用疫苗摘要:猪群的健康是经营猪场成败的重要关键 。近几年来,养猪业不断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同时,由于畜禽及其产品的频繁流通和交易,猪的疫病比较严重 。据估计规模化猪场因病死亡率平均在5%~20%不等 。尽管养猪...2、 [动物医学]猪瘟的诊断与防治方法的探讨摘要:猪瘟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不典型或不明显型猪瘟 。CSF由强毒引起: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不典型猪瘟由弱毒引起、表现不明显. 猪瘟严重威胁养猪业的发展 。近两年来,猪瘟病的发生在我市养猪业中有流行...3、 [动物医学]猪圆环病毒2型ORF2结构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中文摘要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是引起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等相关疾病的重要病原 。PCV2的ORF2基因编码该病毒结构蛋白,是区分PCV1和PC...4、 [动物医学]动物剥制标本的创新应用中 文 摘 要生物标本制作是一项具有多学科知识的专门技术,始于英国,至今已有300年的历史 。我国的动物标本制作技术是在欧洲标本制作技术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早期形成了具有自己风格的两大派系,即南唐北...口蹄疫简介口蹄疫是一种以病毒为载体的疾病,主要受感对象为猪、牛等大型偶蹄兽类,老鼠和家兔也是高发种群,潜伏期有几天至半个月不等,接触、空气、食物等均可导致疾病传播,如遇大风或兽群的大批运输则传染更快 。口蹄疫发病后一般不致死,但会导致病兽口、蹄部出现大量水泡、高烧不退,使实际产量锐减 。另外,个别口蹄疫病毒的变种亦可传染给人 。因此,每次爆发后只能屠宰和集体焚毁以绝后患 。由于口蹄疫传播迅速,难于防治,补救措施少,被称为“头号杀手” 。口蹄疫可人畜共患 。人因接触口蹄疫病畜及其污染的毛皮,或误饮病畜的奶,或误食病畜的肉品等途径感染 。人一旦受到口蹄疫病毒传染,经2——18天潜伏期突然发病,表现为发烧、口腔干热、唇、齿、舌边颊部、咽部潮红、出现水泡(皮肤水泡见于手指尖、手掌、脚趾),同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或腹泻,患者数天痊愈,有时可并发心肌炎,患者对人基本无传染性,但可把病毒传染给牲畜动物,再度引起畜间口蹄疫流行 。1口蹄疫临床症状1.1本病以牛最易感最初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反刍缓慢或停止,不喜饮水,闭口呆立,开口时,大量流涎 。病畜口腔黏膜、齿龈、唇部、舌部及趾间等发生水泡或糜烂 。起初水泡只有豌豆大,继而融合增大或连成片状,1——2天破溃后,形成红色烂斑 。很多病例出现条状,高低不平的水泡 。用手抓取舌时,常能见大片地脱落,偶见有鼻镜、角茎、乳房上发生水泡 。在发生口腔水泡后或同时在蹄冠、蹄踵和趾间发生水泡或烂斑,若破溃后被细菌污染,时发跛行严重,幼牛常并发严重的胃肠炎 。1.2羊的感染率低病羊口腔黏膜上可见到水泡、烂斑和弥漫性炎症变化 。山羊比绵羊明显,但主要症状在蹄部,哺乳羔羊对口蹄疫特别敏感,常呈现出血性胃肠炎和心肌炎症状,发病急、死亡快 。2防治2.1预防病畜疑似口蹄疫时,应立即报告兽医机关,病畜就地封锁 。所用器具及污染地面用2%苛性钠消毒,确认后,立即进行严格封锁、隔离、消毒及防治一系列工作,发病畜群扑杀后要无害化处理,工作人员外出要严格全面消毒,病畜吃剩的草料或饮水,要烧毁或深埋 。畜舍及附近用2%苛性钠、1%——2%福尔马林喷洒、消毒,以免散毒 。对疫区周围牛羊接种,选用与当地流行的毒型相同的疫苗、疫种 。2.2治疗口腔有溃疡时,用碘甘油合剂每天涂3——4次,用大蒜或10%食盐水也可 。蹄部病变,可用消毒液洗净,涂甲紫溶液或碘甘油 。并用绷带包裹,不可接触湿地 。对病畜要加强饲养管理及护理工作 。每天要用盐水、硼酸溶液等洗涤口腔及蹄部,要喂以软草、软料或麸皮粥等 。晨报讯 据英国广播公司23日报道,有迹象表明,英国口蹄疫疫情有可能已经传染给人类 。英国卫生部已开始对此进行调查 。报道说,口蹄疫疫情严重的坎布里亚郡一名屠宰工人可能已经传染上口蹄疫?这名屠宰工人曾多次接触受口蹄疫感染的牲畜 。英国卫生部一位发言人透露,该屠宰工人患有牲畜口蹄疫的“所有症状”,包括手脚及口腔内起水泡等 。如果病情得到确认的话,他将是英国历史上第二个患口蹄疫的人 。但英国科学家指出,牲畜将口蹄疫传染给人类的可能性非常小 。即使有人染上口蹄疫,病情也很轻,目前还没有口蹄疫疫情在人类中传播的记录 。英国1966年爆发口蹄疫疫情时,曾有一人感染了口蹄疫,但对他的健康没有带来任何影响为你锝母猪默哀3秒....^-^猪场出现蓝耳病应该怎样防治此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感染、空气传播和精液传播 。妊娠母猪和1月龄以内的仔猪最易感 。通风不足易导致湿度偏大,舍内空气质量差,易激发蓝耳病的发生 。1、进苗猪群以防寒健胃为主,选用姜糖水、山楂、陈皮、麦芽、神曲、黄芪、柴胡、甘草打成粉拌料,祛寒健胃提高采食量增强体质 。2、如果猪群出现拉稀的,要先控制拉稀,可使用白头翁、腹可安煲水饮用,同时及时结合多种补液(注意补液配方确保准确),饮水补液、静脉推注、腹腔补液,尽量减少脱水死亡 。对于体质偏差的猪群可以考虑全群或挑出来部分猪群饲喂湿料,即是将饲料用水浸泡2小时(视气温情况)左右,呈半干湿状,提高饲料的可消化性,减少拉稀 。拉稀后的猪群进行适当的调理和中西药保健,预防副猪、链球菌等,中药选用三原清2-3瓶/100斤水、鱼腥草,西药主要是选用头孢(只能饮水,尽量少用)、纽氟罗 。3、表现发病出现较多发烧的,则可使用头孢+强力+普清,全群肌注万特肺灵0.5ml/头,每天一次,连续注射2-3次 。4、加强病弱的运动护理,只要气温20度以上,都可以外放运动让猪只吃点泥巴、青草、晒太阳,但要注意外放后有饮水桶(适当添加葡萄糖、多维)保证猪只喝到水,同时有遮荫的地方 。5、免疫方面:进苗后合理中西药预防保健,提高猪群免疫力,蓝耳苗不宜免疫太早,一般出生50天龄免疫0.15-0.2头份/头,如果猪群表现不稳定则相应推迟免疫,至猪群稳定后再考虑补免猪又称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呈散发性的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 。随着世界养猪业的发展,规模化饲养技术的应用和饲养高度密集,以及突发新的呼吸道综合征等因素存在,使得该病日趋流行,危害日渐严重 。近两年来,我国副嗜血杆菌在养猪场引起猪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的报道屡见不鲜,特别是规模化猪场在受到蓝耳病、圆环病等感染之后免疫功能下降时,猪副嗜血杆菌病伺机暴发,导致较严重的经济损失 。一、流行病学副猪嗜血性杆菌副嗜血杆菌主要发生在断奶后和保育阶段的幼猪,发病率一般在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 。该细菌寄生在鼻腔等上呼吸道内,是属于条件性细菌,可以受多种因素诱发 。患猪或带菌猪主要通过空气、直接接触感染其它健康猪,其它传播途径如消化道等亦可感染 。目前只有较大的化验室在做实验室检验,故一般养猪场不易及时得到正确诊断 。从该病发病情况分析,主要与猪场的猪体抵抗力、环境卫生、饲养密度有极大关系,如果猪发生过蓝耳病等,抵抗力下降时,副嗜血杆菌易乘虚而入;猪群密度大,过分拥挤,舍内空气混浊,氨气味浓,转群、混群或运输时多发 。猪有呼吸道疾病,如支原体肺炎、猪流感、伪狂犬病和猪呼吸道冠状病毒感染时,副嗜血杆菌的存在可加剧它们的病情,使病情复杂化 。二、临床症状1、急性型:往往首先发生于膘情良好的猪,病猪发热、体温升高至40.5℃~42.0℃,精神沉郁、反应迟钝,食欲下降或厌食不吃,咳嗽、呼吸困难,腹式呼吸、心跳加快,体表皮肤发红或苍白,耳梢发紫,眼睑皮下水肿,部分病猪出现鼻流脓液,行走缓慢或不愿站立,出现跛行或一侧性跛行、腕关节、跗关节肿大,共济失调,临死前侧卧或四肢呈划水样 。有时也会无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严重时母猪流产 。在发生关节炎时,可见一个或几个关节肿胀、发热,初期疼痛,多见于腕关节和跗关节,起立困难,后肢不协调 。2、慢性病例多见于保育猪,主要是食欲下降,咳嗽,呼吸困难,皮毛粗乱,四肢无力或跛行,生长不良,甚至衰竭而死亡 。三、剖检变化解剖时可见胸膜炎、腹膜炎、脑膜炎、心包炎、关节炎等多发性炎症,有纤维素性或浆液性渗出,胸水、腹水增多,肺脏肿胀、出血、淤血,有时肺脏与胸腔发生粘连,这些现象常以不同组合出现,较少单独存在 。四、诊断根据流行情况、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尤其是剖检病变),即可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细菌分离鉴定或血清学检查 。在血清学诊断方面,主要通过琼脂扩散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和间接血凝试验等 。本病主要与传染性胸膜肺炎鉴别:猪副嗜血杆菌感染引起的病变包括脑膜炎、胸膜炎、心包炎、腹膜炎和关节炎,呈多发性;而典型的传染性胸膜肺炎则引起的病变主要是纤维蛋白性胸膜炎和心包炎,并局限于胸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