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黑束病特点及防治

【玉米黑束病特点及防治】关于“玉米黑束病特点及防治”,你了解多少呢?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玉米黑束病特点及防治”的知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

玉米黑束病特点及防治

文章插图
症状:又称玉米维管束黑化病、黑点束病 。玉米生长后期发病 。在玉米乳熟期出现大面积枯死,为害严重,从田间表现症状后,仅十几天发展到全田枯死 。甘肃采用人工接菌诱发典型症状 。发病初期叶片中脉变红,叶片出现淡紫色或紫红色不规则条斑,后扩展到整个叶片,茎皮变成紫红色或紫褐色 。叶片逐渐失水,从叶尖、叶缘向叶基部扩展,形成黄白色或,紫褐色干枯,整株从顶部向下迅速干枯而死 。剖开病茎可见茎部维管束组织变成浅褐色、黑褐色或黑色坏死,变色部位可长达几个节间,尤以果穗节上、下的3—4节变色最深 。地下药部节和节间呈黑褐色坏死 。出现大量不孕株或不孕穗,不结实或结实少 。有的出现过度分蘖和果穗增长 。
病原:Acremonium stictum W.Gams称直枝顶孢霉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异名Cephalosporium acremonium Corda称顶头孢 。
菌丝纤细无色,有分隔,常数根或数十根联合成菌索 。分生孢子梗单生,直立,基部略粗,上部渐细,长为23.2—78.3um,有时分二叉或三叉 。分生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在分孢子梗顶端粘合成头状,大小2.9—8.7×1.5—2.9(um) 。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在种子上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 。种子带菌率为1.25%—75% 。此菌主要靠种子和土壤传播,病菌直接或通过伤口侵入茎部组织 。该病在国外对玉米为害不大,但我国甘肃,该病发病之急速,为害之严重还是不多见的 。该菌是否为致病力强的变种及其生理型侵染规律尚需进一步明确 。该病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 。
防治方法:(1)严格检疫,防止该病蔓延 。(2)选用中单2号、户单1号等抗病品种,淘汰感病品种、品系,积极选育新的抗病品种 。(3)实行轮作,在玉米地不施用玉米秸秆堆制的农家肥 。(4)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 。
以上就是种植信息网针对“玉米黑束病特点及防治”整理的一些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