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麦蠕孢叶斑根腐病有哪些症状,该怎么防治?”,你了解多少呢?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小麦蠕孢叶斑根腐病有哪些症状,该怎么防治?”的知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
文章插图
近几年来,小麦蠕孢叶斑根腐病逐步上升为小麦主要病害,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农户们应该做好相应的防控措施 。下面内容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小麦蠕孢叶斑根腐病的发病症状、条件、传播途径和防治措施,供大家参考 。
一、发病症状
小麦蠕孢叶斑根腐病,又称小麦蠕孢叶斑病,蠕孢根腐病 。是小麦全育期典型的阶段性病害,从幼苗到抽穗结实期均有发生 。幼苗期导致芽腐和苗枯,成株期导致叶片早枯和穗腐、根腐、茎基腐、叶斑、黑胚粒、籽粒秕瘦等 。其中成株期叶斑发生最普遍,为害最重 。芽腐、苗枯、染病重的种子不能发芽,或刚萌芽就变褐腐烂不能出土 。发病轻的可萌发出土,但胚芽鞘或其他地下部分发病,多在冬前死掉或产生弱苗 。根腐、茎基腐,在苗期的胚芽鞘、地下茎或幼根上出现褐色病变,局部组织腐烂或坏死,常致地下茎基的近分蘖节处出现褐色病斑,近地面的叶鞘上产生褐色梭形斑痕,大小3~5×1~3(mm) 。常致幼苗发黄,田间出现片片浅绿至浅黄色,病苗矮小、稀疏,叶直立 。成株期下部1~2叶的叶尖枯焦1~2cm,根部发育不良,次生根少,种子根、茎基表面具褐点,可深达内部,病部腐死,严重的次生根根尖或中部也褐变腐烂,分蘖枯死或生育中后期,部分或全株完全枯死 。在秋苗期或早春期染病时,在近地面叶片上产生很多椭圆形、浅褐色小斑,大小1至几mm 。拨节后至成株期显症,产生典型的浅褐色,呈椭圆形至梭形病斑,大小3~5×1~3(mm),周围多具黄色晕圈,病斑中间呈枯黄色 。穗腐、黑胚粒、穗期染病,常在颖壳或穗轴上产生褐色病变,病斑多时常致大部分颖壳或穗轴变褐,严重的引致半穗或全穗枯死 。颖壳上菌丝浸染种子后,胚部变为褐色,出现黑胚粒、籽粒秕瘦,影响粮食等级及种子质量 。
二、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在种子上越冬或越夏,分生孢子经胚芽鞘或幼根浸入,引起地下茎或次生根或茎基新叶鞘等部位发病 。带菌种子是叶斑病的重要初期浸染源 。小麦拨节后至成穗期,根腐在继续扩展的同时,叶斑病也从下向上不断扩展,地面上病残体和植株病部不断产生大量病菌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浸染 。该病潜育期3~7天,菌量积累速度快,达到流行临界菌量早 。当气温18~25°C,相对湿度100%时,功能叶片和麦穗就大量染病或流行成灾 。此外栽培措施对该病发生也有直接影响 。生产上冬麦早播苗期易发病,种植过密、过深发病重 。在田间管理上,凡能减少病残体落入田间的机会或促进土壤中病残体尽快腐烂(如深耕、施肥、浇水等)的措施均利于土壤中病原菌减少,这些措施对小麦生长发育有利,又可增强抗病力,从而减轻发病的机率 。
三、防治方法
该病系全生育期病害,穗期叶斑和穗腐是防治关键 。减少田间菌源,降低病菌积累速度,保护成株功能叶片,可有效地防治本病 。(1)农业防治提倡轮作倒茬以减少土壤中菌量,秋翻灭茬,加快土壤中病残体分解;选用无病种子,适时适量播种,提高播种质量,减轻苗期发病 。(2)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 。(3)选用抗病耐病品种 。冬小麦有豫麦47、郑早1号、郑麦9023等抗耐黑胚病 。(4)药剂防治:①种子处理 。用种子重量0.2%~0.3%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或每Kg种子拌2%可湿性粉2g 。而33%多菌灵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1%~0.3%拌种 。提倡用三唑酮与增产菌混拌可消除三唑酮对小麦出苗影响 。②用70%代森孟锌可湿性粉剂100倍液浸种24~36小时,防效80%以上 。③在成株期,当初穗期小麦中下部叶片发病重,且多雨时,喷洒70%代森锰锌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三唑醇(羟锈宁)可湿性粉剂200倍液,25%丙环唑乳油2000~4000倍液,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每667m240g对水喷雾,能有效地控制整个生育期该病的扩展 。
【小麦蠕孢叶斑根腐病有哪些症状,该怎么防治?】以上就是种植信息网针对“小麦蠕孢叶斑根腐病有哪些症状,该怎么防治?”整理的一些知识 。
- 小麦霜霉病的症状有哪些?具体该怎么防治?
- 小麦抽穗期怎样防治赤霉病
- 小麦品种该怎么选?冬性、半冬性、春性小麦到底是咋回事?
- 小麦冬前如何管理
- 小麦蚜虫防治常见误区及注意事项
- 盐碱地小麦小麦施肥
- 冬前小麦管理注意促弱控旺
- 冬小麦配方肥施用要点
- 优质高产小麦品种选择哪个好,这些概念先搞清楚最关键!
- 小麦缺钾怎么办?小麦缺钾如何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