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的抗瘟育种技术

关于“水稻的抗瘟育种技术”,你了解多少呢?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水稻的抗瘟育种技术”的知识 , 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

水稻的抗瘟育种技术

文章插图
我国抗稻瘟病育种的历史 , 可根据育种方法的演变和使用抗源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1、系统育种阶段
最主要的方法是利用自然变异进行单株选择的系统育种法(或称纯亲育种) 。多是利用地方品种作抗源 。
2、系统育种与杂交育种阶段
此阶段的特点是系统育种与杂交育种并用 , 专业机构与群众育种并行 , 所用抗源为地方品种和外国抗源并用 。
3、以杂交育种为主 , 多种途径并行的阶段
突出成就是大面积推广应用杂交稻 , 抗源则以外国尤其是国际水稻所引进的IP系列品种为主 , 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利用粳稻种间杂交育成优质、多抗、更高产的品种 。
4、常规育种与新技术育种相结合的阶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 育种技术将不断提高、更新 。在常规育种方面 , 杂种优势的利用会从“三系法”变为“二系法”或“一系法” 。粳籼亚种的杂种优势会通过筛选广亲合品种 , 以及借助花药培养新技术得以在育种实践中推广应用 , 抗瘟性将与优质、高产 , 抗其他病虫害构成新的、更高的育种目标 , 新技术育种方面 , 已将花药培养技术用于普遍品种及杂交稻选育工作中 , 并取得了很大进展 。
抗病育种新技术是指生物技术在抗病育种方面的应用具有以下特点:
1、在组织水平、细胞水平或亚细胞水平(包括细胞核 , 细胞器上) , 特别是在基因水平上 , 寻找改造生物体本性的途径 。
2、有可能增强定向改造生物有机体的自觉性 , 尤其是分子水平的育种 , 有可能定向改造生物体 。
3、大大扩大物种杂交的范围 , 提高物种变异的频率 。
4、可以快繁种子 , 加速杂交后代纯合化以及提高选择效率 。
抗病育种技术目前广泛被采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1、胚及胚珠培养
胚培养或子房培养是远缘植物杂交受精后 , 从未成熟的种子中取出退化胚或子房 , 置于试管内培养 。试管内培养、胚珠培养也就是试管内受精 , 即在无菌条件下 , 从子房中摘出胚珠 , 置于含有各种营养成分的培养茎上 , 然后将预先采集的 , 经过灭菌处理的花粉授于胚珠上 , 进行受精 。几天后受精的胚珠膨大 , 将胚珠移至专用的培养茎上 , 直至长成幼苗 。应用此项技术的目的在于获得常规方法得不到的远缘杂交种子 , 对抗病育种有重要意义 , 它使异种异腐植物抗病基因的利用成为可能 。一些花药培养难以成功的植物 , 雄性不育的植物以及一些花粉植株表现明显倍性变异和性状变异的植物 , 子房或胚珠培养是获得单倍体的主要途径 。
2、花药培养
是获得单位体植物的有效途径 , 它已成功地应用于植物的育种实践 , 单倍体的染色体加倍 , 后代迅速纯和化 , 从而缩短了育种年限 , 此外单位体植物在探讨二倍体亲本种的起源、遗传组成等许多问题上也有重要意义 。花培育种与常规育种相比 , 除缩短年限以外还有其他特点:一是提高选择效率 , 单倍体的自然加倍使两倍体一次纯合化 , 后代系统遗传性状迅速稳定 , 有利于抗病类型与感病类型的鉴定与选拔 。二是育种目标涉及的基因位点比较少(10个左右)多数基因位点的目的基因位稳定时 , 花培育种比常规育种更有成效 。其原因是花培育种能使各种配子类型在植株水平上较充分地显现出来 , 避免显性基因为隐性基因的上位性作用 , 是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显示出来 , 花培育种出现纯合的目的基因型的概率为1.2% , 大大高于常规育种的概率 。三是花培育种后代选择的群体(或系统大小)是常规育种的1/5--1/2 。四是花药培养的药源一般来自选择的个体 , 而不是个体 。如以双抗个体为药源 , 花培后代出现纯合的目的基因型的亲本基因组间发生重组的机会少于自交的重组机会 。水稻常见病害:水稻立枯病
【水稻的抗瘟育种技术】以上就是种植信息网针对“水稻的抗瘟育种技术”整理的一些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