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技术网站 规模化养猪新技术大会

提高规模化养猪场经济效益的技术措施有哪些?
经济效益是衡量规模化养猪场投入和产出的标尺 。如何以较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获得最佳的养猪经济效益,如何将猪群饲养管理经济与饲料营养经济措施科学地结合应用,是提高规模化猪场经济效益的关键 。下面,我就来说说一些常见且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1.充分利用杂种优势,饲养瘦肉型杂种猪,提高胴体瘦肉率杂种优势是指杂种个体的生活力和某些生产性能优于其亲本或超过其亲本平均值的生理和遗传现象 。猪的杂种优势主要体现在繁殖性能和生长速度上 。这两点与养猪场的效益息息相关 。繁殖力的杂种优势比生长率的杂种优势更明显 。据多次试验表明,饲养优良杂种猪,每窝可增加1 ~ 2头断奶仔猪,增重提高10% ~ 30%,饲料利用率提高10% ~ 15% 。三向杂交在生产性能上优于双向杂交,四向杂交优于三向杂交 。但在条件不太理想的养猪场,还是用三元杂交比较好 。利用纯瘦肉型长白猪、杜洛克、约克夏等公猪与本地母猪杂交,二元或三元杂交具有瘦肉多、生长快、饲料报酬高、适应性强等优点 。瘦肉型猪在体重达到40 ~ 60公斤之前,主要是长肌肉和骨骼,之后主要是沉积脂肪 。因此,应采用“前催后控”的喂养方式,即体重60公斤前可采取自由喂养和饮水,60公斤后可限制喂养,但要做到定时、定量、足量饮水 。商品瘦肉型猪的室内温度应控制在18 ~ 22,这是蛋白质沉积的最适温度 。低温会阻碍蛋白质沉积,增加脂肪沉积和饲料消耗;温度过高,食欲和日增重明显下降 。另外,母猪直接肥了更多的瘦肉 。纯瘦公猪与本地母猪杂交的仔猪性成熟较晚,杂交母猪不阉割 。与去势育肥猪相比,直接育肥可提前5 ~ 20天上市,增重10 ~ 12公斤,瘦肉率提高3% ~ 4% 。2.科学饲养管理,提高猪的饲养管理水平 。一个规模化的商品猪场,每个阶段包括母本群、终端父本群、育肥猪群 。从肥猪生产技术的角度来看,商品猪场的经济效益取决于两大指标,一是平均每头母猪一年内生产的肥猪总活重,二是取决于母猪提供的肥猪数量和猪的生长速度两个因素;第二,整群猪的料肉比 。在第一个指标中,母猪提供的育肥猪数量包括受胎率、产仔数、活产仔率和成活率 。因此,规模化猪场必须科学饲养和管理,并做到以下几点:(1)努力提高猪的繁殖能力;(1)维持雄性母猪的繁殖状态 。如果母猪太胖,不容易发情,排卵次数减少,受胎率降低,也容易发生难产 。身体过瘦,母体没有足够的储备供胎儿生长发育,导致生殖障碍,容易出现产后瘫痪 。在实践中,母猪以80%的体重为宜,尤其忌肥 。猪要喂适当的青饲料,青饲料来源广泛,营养成分种类相对均衡 。一般10斤青饲料相当于1斤精饲料 。实施精青饲料的合理搭配是提高养猪经济效益的一项措施 。一般能繁母猪青饲料与精料的比例为2 ~ 41,后备猪为0.3 ~ 0.51 。2)用多个公猪精子受精 。通过多次交配或混合授精可以提高受胎率和产仔数 。这种方法在纯种猪场不适用,但在商品猪场完全可行 。3)配种后饲喂妊娠母猪 。交配当天到怀孕第21天,应该是半喂,也就是每天1.8 ~ 2斤 。之后,喂食量可以逐渐增加,并且可以递增
要尽可能增加母猪哺乳期的采食量 。通过在哺乳期维持较高的采食量,可以降低母猪的体重和背膘损失,提高产奶量,提高仔猪的生长速度,降低仔猪的死亡率,提高未来母猪的繁殖性能 。10公斤重的哺乳母猪日采食量不低于5公斤,200公斤重的哺乳母猪日采食量应为5.5 ~ 6公斤 。5)仔猪早期断奶 。仔猪要在4周龄断奶,才能使全群母猪每年产2窝以上 。早期断奶的关键是选择营养全面、适口性好、易于消化的仔猪饲料 。6)仔猪已育好三道关:出生关:重点是保暖(30 ~ 32为宜),及时吃初乳;离乳:这是早期断奶的基础,注意奶与饲料的自然交接;断奶:注意从牛奶和配料到完全配料的自然过渡 。7)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高温会显著降低猪的繁殖力 。在不影响肥猪均衡上市的前提下,母猪生产尽量避开炎热的夏季 。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尽量减少高温对生育的影响 。8)预防和治疗生殖障碍 。目前,影响猪繁殖的疾病主要有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和日本脑炎等 。应根据免疫程序注射疫苗 。(2)尽量降低全群料肉比,料肉比占养猪成本的70% ~ 80% 。降低全群料肉比对于提高猪场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在生产实践中,人们往往关注肥猪的料肉比,而忽略了整个群体的料肉比 。如果全群料肉比能从4: 1(大致是全国平均水平)降到3.8: 1,按每头肥猪100斤活重计算,1万头猪一年可节约饲料200吨 。降低全群料肉比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选择适合猪各生理阶段营养需求、能发挥猪遗传潜力的最佳全价饲料 。第二,应该努力提高繁殖力,尽量减少繁殖种群的规模 。人工授精,减少公猪数量,发挥优良公猪的潜力,避免疾病感染,可以节约饲料,提高受胎率,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为猪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首先要做到无菌或少菌 。经常清洁,保持清洁干燥 。消毒是日常工作 。防疫体系:第一,要健全;第二,应该严格执行 。阻断所有病原体,防止病原体从进出猪场的空气、道路、人、猪、车辆等媒介带入 。猪的舒适生活环境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饲养密度等 。同时,有害气体含量不能超标 。实验证明,当温度低于室温时,温度每下降1,猪的日增重减少17.3克 。当温度高于室温时,影响更大 。如果温度超过37.8,重量反而会减少 。
。高温环境下甚至可使仔猪增重降低50% 。充足的阳光能使猪的繁殖力提高4.5%~8.5%,日增重提高10%,仔猪发病率降低9% 。饲养密度过高,可使猪的饲料转化率降低11%,因此,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3.科学设计加工饲料,提高饲料营养在设计饲料配方时,要借助计算机,增加配方的科技含量 。要灵活运用饲料标准,科学选用饲料原料,做到根据不同品种猪特有生物学特性、生产方向、生产性能、生产阶段、性别和不同季节选用不同的营养水平,以充分发挥猪的生长潜力,提高饲料营养的经济效益 。据报道,瘦肉型猪要获得较高的瘦肉率,要求日粮含有比较高的赖氨酸,生长肥育猪在接近育肥结束20天内,撤出日粮中维生素、微量元素,甚至大量的钙、磷和钠,均不影响生长性能 。小母猪要获得更好的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需要添加比阉公猪多的蛋白质 。夏季为增加猪的食欲和保证足量采食,则要增加饲料的营养浓度,特别是要提高饲料的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同时要添加氯化纳、碳酸氢钠等电解质,以促进猪采食,保证生产潜力的发挥 。如何写一篇养猪技术交流会发言稿?大体如下1.建厂技术2选种技术3.养殖技术三点资料查看一下内容很多的【养猪技术网站 规模化养猪新技术大会】当前养猪业的发展趋势如何?随着养猪科学的发展,养猪已由传统的家庭副业形式向专业化、规模化和工厂化方向发展,表现出高效优质、综合效益好的特点,其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品种类型变化迅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吃更多的瘦肉,于是脂肪型猪已被淘汰,瘦肉型猪得到普遍重视和发展 。猪的胴体脂肪量逐年下降,而胴体瘦肉量则逐年上升 。在市场上,肥肉与瘦肉的价格差异日益增大 。2.广泛开展杂交利用品种或品系间的杂交,能充分利用杂种优势,进一步提高猪的生产性能,降低成本,所以杂交已成为商品猪生产中最基本的技术措施之一,商品猪广泛杂种化 。例如,在英国,90%以上的商品猪是杂种猪,在繁殖母猪中,也约有一半是大约克猪与英国长白猪的杂种一代,杂种猪的产仔数、仔猪断奶窝重都比纯种猪好 。目前,杂种公猪的利用也已开始受到重视 。3.培育专门化新品系,配套生产杂优猪已成为养猪业的新趋势以前,很多国家都用长白猪和大白猪作母本,杜洛克猪和汉普夏猪作父本,进行经济杂交,推广三品种杂种 。为了克服传统经济杂交的弱点,目前,各国都培育出了专门化的父本品系和母本品系,并进行多品系的特殊配合力的测定工作,得到最优杂交组合,配套生产杂优猪 。实践证明,这些杂优猪比一般的杂种猪具有更多优点,商品猪一致性很高,适应现代化养猪条件,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胴体品质好 。例如荷兰的“亥波尔”猪、美国的“迪卡”猪,比利时的“斯格”猪等都是杂优猪 。我国从“七五”开始,历经十年,也培育出了多个专门化的父本和母本新品系 。4.营养及饲料科学迅猛发展世界各国都加强了营养需要的研究,制定和不断修改猪的饲养标准,改进配合饲料的全价性,提高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效率 。我国的养猪饲料也由青粗饲料、混合饲料向全价配合饲料过渡和发展,并研制了品种繁多的饲料添加剂、预混料和蛋白质浓缩料 。5.养猪设备日益先进目前,我国许多规模化、工厂化猪场都采用了封闭式温控畜舍、漏缝地板、网上母猪分娩栏、仔猪培育栏、自动喂料、自动饮水、自动清粪等较为先进的养猪设备和技术,给猪提供了更为舒适、卫生的生活环境,从而大大提高了养猪生产水平和劳动效率 。6.仔猪的早期断奶技术在生产中得以实际运用随着仔猪营养饲料技术的发展以及管理方式的改进,许多猪场已将仔猪的断奶日龄提前到28~35日龄,有些条件较好的猪场甚至提前到21~28日龄断奶,从而使母猪的年产仔窝数提高到2.2~2.4窝或以上,母猪和畜舍的利用率都大幅度提高 。7.猪场饲养规模越来越大养猪规模的提高有利于先进技术的采用和生产成本的降低,获得“规模效益” 。目前,规模化猪场都利用了较为先进的机械化、半机械化的饲养设备,采用了分段饲养、流水作业、全进全出的生产工艺流程,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最近几年,我国涌现出了一大批规模化、工厂化猪场 。预计以后养猪的户数会越来越少,但饲养规模会越来越大 。当前规模化猪场疫病流行有哪些特点?当前规模化养猪场的生产及疫病流行有如下十大特点:(1)规模化养猪最显著的特点是生产规模大、猪只数量多 。目前,一般养猪企业年出栏商品猪数量少的在3000~5000头,多的则在1万头至几万头,甚至十余万头 。猪只数量的增加,导致疫病在猪群中传播流行的速度增快 。有文献指出,当一头携带病原微生物的猪进入一个群体后,疫病从一头猪传给其他猪的可能数量(N)与猪群中猪的数量(n)的关系是N=n2-n 。例如在一个只有10头猪的群体与一个有100头猪的群体中,疫病流行的速度相差100倍以上 。(2)规模化养猪的另一特点是实行集约化经营 。在生产中逐步应用各种养猪设备对猪群实行高密度大群饲养 。例如在采用了限位饲养后,每头母猪所占床位仅约1.16米2,而在传统方式中每头母猪需7~8米2 。高密度集约化饲养,使猪只彼此间距离变小,一些接触传染性疫病的传播变得极其容易,那些在传统养猪业中不易流行的疫病常常暴发流行 。最典型的例子要数猪疥螨、猪痢疾 。(3)规模化养猪场必须逐步实行全新的分段式饲养的工艺流程 。在一条生产线上,母猪在配种车间、妊娠车间、产仔车间中不停地周转,仔猪则沿着产仔车间、保育车间、育成车间、育肥车间流动 。与传统养猪业相比较,规模化养猪中猪只在生产中的流动性大为增加,不同来源、不同年龄的猪群之间的疫病水平传播的可能性增大,在各群体中蔓延流行的速度也增快了 。(4)规模化养猪业要求建立一个稳定的良种繁育体系,使得各级猪场(原种场、祖代场、父母代场、商品场)的种群供应较为固定,这样不但能保证商品猪的质量,更可以减少疫病在繁育体系内的纵向传播和在繁育体系间的横向传播 。但是当前我国的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滞后,一方面许多种猪场猪群健康水平不高,另一方面许多商品场种群来源不固定,多途径购买种猪,又缺乏必要的隔离检测手段,使得不同地域间、不同繁育体系间疫病的传播越来越多 。在我国猪痢疾、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伪狂犬病的流行与此是分不开的 。(5)“全进全出”是规模化养猪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它不但能保证生产的计划性,而且十分有利于猪群的保健和对疫病的控制、扑灭和净化 。但在当前许多猪场由于条件的限制,多采用流水式连续生产方式,各个阶段不能做到彻底空栏、清洗、消毒,使得病原微生物在猪群中持续传播,毒力增强,流行趋势越来越强 。(6)在高密度集约化饲养条件下,为了保证猪群的正常生产,必须有效地控制猪舍内的环境,诸如温度、湿度、光照、灰尘和有害气体浓度、病原微生物数量等等 。猪舍内的这些条件一旦达不到要求,极易损害猪的健康,降低其抗病力,病原体将易于侵入猪体而使疫病发生和流行 。(7)规模化养猪业为了追求高效益,均采用了繁殖性能优良、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胴体品质好的标准化高效种猪 。为了保证猪的这些优良品质得到充分发挥,必须供应充足的优质饲料和选择适宜的饲料配方,按照营养标准对猪群实行标准化的饲养 。然而在我国由于多数猪场受到资金短缺和饲料市场不规范的困扰,饲料供应常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这不仅影响了生产的正常进行,也使得一些非传染性疾病和一些条件性病原体所致疫病极易发生与流行 。(8)在规模化猪场中,由于高密度、大规模集约化饲养,猪只间接触频率增高,猪群流动性增大,不断进行混群,导致群体中争夺位次的斗殴;生产者为了充分发挥猪的生产潜能,使猪群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之中等等,无疑都使猪的应激性增高,从而使得那些敏感猪的内分泌发生异常,抗病力极大地下降 。一些在散养条件下不易发生的疾病,例如肢蹄病、胃溃疡、应激综合征也会成为问题 。(9)规模化猪场一方面要防止污染的环境对自身的危险,另一方面还要解决好自身对环境的污染问题 。一个万头猪场,每年产猪粪尿约5000吨,如果加上废弃的垫料、饲料残屑及冲洗栏舍的污水,这些污物的处理是每一个猪场必须面对的难题 。一旦处理失当,就会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还会成为有害生物的孳生地、栖息地,也给防疫带来了无穷的隐患 。(10)规模化养猪业是吸纳了大量先进的养猪技术、采用了全新的养猪工艺设备的高新技术密集型产业,各类技术人才短缺是其突出的问题,其中特别是缺乏熟悉规模化养猪疫病防制的兽医技术人员,使得疫病综合防制远远落后于养猪业的发展速度,培养和训练一支高素质的兽医技术队伍成为当务之急 。现代规模养猪现代养猪想实现规模化养殖,除了水电运输等基础设施,还需选择好的品种、学习各方面技术,从猪舍的建设、到猪苗的选择最后到猪病的防御,每一部分都需详细的了解,具体的话可以到你们当地的养殖场去取取经,再不行就找一些相关的资料好好研究一下,有个叫《生态养猪技术大全》的教程,里面讲解的比较详细,你可以去了解了解!建议刚开始的时候可以先小规模的开展,等各方面养猪技术了解透彻了再往规模化方向发展!未来三年养猪前景如何?未来三年养猪会进入微利时代 。猪肉价格的波动,自有其规律性,因为他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从近十年来看,猪肉价格仿佛过山车,大起大落 。国家虽采取了一些积极干预政策,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去年至今,猪肉价格更是一路高歌猛进,养猪户和养猪企业赚得盆满钵满 。资本对养猪业开始垂青,准备进军养猪业,大干特干 。一些地方开始上马大量的养猪场项目,认为是抓住了发展机遇,实践证明,热点一定不是风口,只是在给接盘侠挖坑 。去年以来的猪价上涨,受到三个关键因素的影响 。首要的原因是传统养猪的主力军,普通农户退出了养猪业 。究其原因是一家一户养几头猪,把粮食转化猪肉,相当于零存整取,几乎没有经济效益 。农村的空心化,加剧了这个进程 。我们镇过去基本上农村人均年出栏1头猪,现在人均年出栏仅有0.3头左右,有可能更低 。其次是环保要求比过去更严,养猪的成本更高,有些地方的猪场因为环保不达标,直接被关停 。客观上使出栏猪的数量短时间下滑,尽管去年几部委联合行文,要求为养猪企业提供便利,不能一禁了之,但环保的红线仍是带电的高压线,部分养猪场面临生存压力的事实不容回避 。三是非洲猪瘟疫情的持续影响,应该说是对养猪业形成了重创 。最直接的后果是能繁母猪的锐减,仔猪价格飞速上涨,7公斤左右的仔猪价格高达2000元/头,而且还是有价无市 。年初,某上市公司猪场外等装运仔猪的车辆排起了长龙 。普通养猪户想要填槽,一猪难求 。少了能繁母猪这关键一环,出栏猪增加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各级政府对新增能繁母猪给予财政补贴,但能繁母猪要达到之前的水平需要时间 。即使政策的效果立竿见影,至少也要两年左右的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