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泥鳅鱼的技术方法 泥鳅鱼养殖

泥鳅怎么养?
泥鳅的养殖方法可以介绍如下:1 .泥鳅池面积150-250平方米,水深40-50厘米 。鱼卡的水深为60-70厘米 。泥鳅塘可以新建,也可以利用老塘、水坑或其他养鱼设施 。对于水泥池或三重坑,池底应覆盖20厘米厚的肥泥 。土池的池壁和池底应夯实,进出口应设有防逃盖 。放养前,鱼塘和鱼苗池一样,要用生石灰等进行消毒 。并施肥以改善水质 。毒性消失后,每亩放养泥鳅2-3万种 。根据水质,我们应该经常施用一些有机和无机肥料来培养水中的天然饵料 。除了施肥,每天还要喂人工饲料,喂量可以随季节不同而变化 。3月为泥鳅总重量的1%,4-6月为4%,7-9月为10%,10月为4% 。池塘里要设置喂食台,桌上要放饲料 。泥鳅的水应“肥、凉、活”,溶解氧含量应保持在2毫克/升以上,酸碱度应在7左右 。要经常做好日常观察,根据水色、天气、进食量的变化,换水、加水 。发现水色发黑、过浓或泥鳅游到水面呼吸空气时,立即换水 。做好防病逃生工作,每天或隔天打扫一次美食广场,擦洗食物桌上的污垢,定期用漂白粉对食物进行消毒 。水面上的死泥鳅、漂浮物要及时捞出 。如果你经常去池塘,你应该立即堵住池塘的洞 。泥鳅又小又滑,即使洞很小,它也会钻到洞里逃跑 。2.稻田养殖养泥鳅是一种新型的养殖渠道,与其他稻田养鱼一样,可以充分发挥稻田的利用价值,实现“一水两用、一田两收、泥鳅双赢” 。要求稻田不要有地下水涌出,但水源要有保障,垄要高,大雨时水不要溢出 。稻田里的设施与养鲤鱼的设施大致相同,但防逃设备更严格 。早稻和中稻苗移栽后,可放入泥鳅种,每亩约2万条 。在养泥鳅的稻田里,要避免石灰,少用农药 。为了提高泥鳅的产量和捕捞规格,应适当施肥,如米糠、麦麸等 。人畜粪便也可适当施用 。秋季收割水稻后,可以灌溉深田水继续耕作,第二年春天犁地时会捕获泥鳅上市 。稻田养殖一般亩产泥鳅50-100公斤 。3.流水和水槽养殖流水养殖是在有流水的地方建立一个饲养池或一组饲养池,以每平方米2公斤左右的密度放养泥鳅种 。其优点是产量高,捕捞方便,但养殖成本高 。水产养殖以人工饲料为主,不施肥 。通常喂配合饲料或米糖、麸皮、豆饼和动物内脏 。进料槽,砖砌槽,抹水泥,槽长2-3m,宽1-1.5m,高1.8m 。打开沟槽边缘的排水和注水口,将沟槽内约30cm厚的软土松弛 。每个水槽放入泥鳅种1-1.5公斤,喂入米糠、螺蚌肉、蚕蛹、蚯蚓、动物内脏和废弃物 。槽底泥层每10天左右搅拌一次 。经过4-11个月的饲养,每槽可产泥鳅10-15公斤 。信息1 。对敌破坏设施不容忽视1 。蛇、鼠、蛙是泥鳅的天敌之一,鱼苗放养前必须彻底清理池塘,以摆脱敌人伤害 。养殖过程中,池塘周围要插上围网,防止蛇、鼠、蛙等侵害泥鳅 。2.鸟类也是泥鳅的天敌 。在养殖池周围和上方设置天网,防止鸟类入侵泥鳅 。因为鸟类对泥鳅的危害很大,笔者现场观察到,每个水鸟每小时能吃池塘里的七八个泥鳅,每个水鸟c
【养泥鳅鱼的技术方法 泥鳅鱼养殖】二是科学调水,池塘水质肥沃、细嫩爽口,这是不可忽视的 。泥鳅生命力强,不浇水仍能存活3-5小时 。人们常说,牛坑、石灰坑、污水沟等眼中都可以养泥鳅 。这是事实 。然而,在高密度的泥鳅养殖环境中,保持良好的水质成为人们生产中的难题 。1.由于养殖密度大,饵料投喂量会增加,排泄物也会增多,导致藻类大量繁殖,水质恶化,泥鳅容易生病 。2.池底的污泥、腐殖质等物质腐烂,导致水中溶解氧减少,产生有害气体 。硫化氢、硝酸铵等有害物质导致泥鳅因缺氧或有害气体而死亡 。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一是要适时用微生物菌剂改善水体;二是用“清底”制剂清除池底有害物质和气体;三是勤换水,注入新水,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 。换水是将水池中的部分旧水排干,注入新水,改善水质 。泥鳅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在水体中施一定程度的肥料,可以经常施用一些有机肥给水体施肥,但施肥的程度要适中 。如果水太肥,不仅会滋生有害藻类,还会滋生有害细菌,对泥鳅的生长非常不利 。因此,需要综合利用各种方法调节水质,保证池塘水质肥嫩凉,不可忽视 。三是科学喂养,规律定量喂养不容忽视 。养殖泥鳅苗时,由于规格不规则,大小不一,投喂量自然不同,差异明显 。如果大小为300鱼/公斤,第一周的投喂量占泥鳅体重的5;200鱼/公斤大小的,第一周投喂量占泥鳅体重的6,但蛋白质含量较高,一般在34蛋白质含量 。然后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逐渐调整投喂量,比如5-6月,日投喂量为泥鳅体重的3%-4%,7-8月,为泥鳅体重的6%-8%,9-10月,为泥鳅体重的4%-5% 。同时,不同培养阶段对饵料蛋白质含量的要求也不同 。培养前期蛋白质含量为34%,培养中后期为32% 。如果蛋白质含量低,对泥鳅的生长不利 。泥鳅是一种杂食性鱼类,在自然条件下,幼年时期以浮游生物为主 。中后期,虽然有些植物被吃掉,但主要是须根和腐烂的植物 。因此,科学喂养、定时定量喂养不容忽视 。掌握泥鳅不同阶段的食性和摄食量是科学量化的前提 。同时,根据人工驯化养殖泥鳅的特点和季节、气温、水温的变化,合理确定日摄食时段,摄食时段应相对 。
稳定性,一般情况下调整幅度不宜过大 。四、病害防治不可忽视 防病治病是水产养殖全过程中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千万不可忽视、更不可麻痹大意 。对养殖泥鳅的病虫害预防要有针对性:一是细菌性疾病,一般20天左右预防一次为宜 。二是寄生虫疾病,一般25天预防一次为宜 。三是营养性疾病,一月一次预防为宜 。营养性疾病的防治,重点在保肝护胆,增强体质 。参考资料:桃江县畜牧水产局-泥鳅养殖技术福建省人民政府-泥鳅养殖不可忽视的几个问题泥鳅怎样养殖属鲤形目,鳅科,花鳅亚科,泥鳅属 。英文名:Oriental weatherfish。体细长,前端稍圆,后端侧扁 。吻突出,眼小;口小,下位,呈马蹄形 。唇软而发达,具有细皱纹和小突起 。头部无细鳞;体鳞极细小,;体表粘液丰富 。背鳍无硬刺,起点在腹鳍起点上方稍前;尾鳍圆形,尾柄上、下方有窄扁的皮褶棱起 。体灰黑,并杂有许多黑色小斑点,体色常因生活环境不同而有所差异 。泥鳅喜欢栖息于静水的底层,常出没于湖泊、池塘、沟渠和水田底部富有植物碎屑的淤泥表层,对环境适应力强 。泥鳅不仅能用鳃和皮肤呼吸,还具有特殊的肠呼吸功能;当天气闷热或池底淤泥、腐植质等物质腐烂,引起严重缺氧时,泥鳅也能跃出水面,或垂直上升到水面,用口直接吞入空气,而由肠壁辅助呼吸,当它转头缓缓下潜时,废气则由肛门排出 。每逢此时,整个水体中的泥鳅都上升至水面吸气,此起彼伏,故西欧人对它有“气候鱼”之称 。冬季寒冷,水体干涸,泥鳅便钻入泥土中,依靠少量水分使皮肤不致干燥,并全靠肠呼吸维持生命 。待翌年水涨,又出外活动 。由于泥鳅忍耐低溶氧的能力远远高于一般鱼类,故离水后存活时间较长 。在干燥的桶里,全长4-5厘米的泥鳅幼鱼能存活1小时,而全长12厘米的成鱼可存活6小时,并且将它们放回水中仍能活动正常 。泥鳅多在晚上出来捕食浮游生物、水生昆虫、甲壳动物、水生高等植物碎屑以及藻类等,有时亦摄取水底腐植质或泥渣 。泥鳅2冬龄即发育成熟,每年4月开始繁殖(水温18℃),产卵在水深不足30厘米的浅水草丛中,产出的卵粒粘附在水草或被水淹没的旱草上面 。孵出的仔鱼,常分散生活,并不结成群体 。泥鳅的养殖技术泥鳅,以野生或捕捞为主;专门人工养殖的较少,故不适合养殖 。可查阅泥鳅养殖的骗局 。泥鳅,生活最适水温为25~27℃,属温水鱼类 。当水温升高至30℃时,泥鳅即潜入泥中度夏 。冬季水温下降到5℃以下时,即钻入泥中20~30cm深处越冬 。冬季寒冷,水体干涸,泥鳅便钻入泥土中,依靠少量水分使皮肤不致干燥,并全靠肠呼吸维持生命 。待翌年水涨,又出外活动 。泥鳅鱼养殖要注意什么鳅-生活习性 泥鳅喜欢栖息于静水的底层,常出没于湖泊、池塘、沟渠和水田底部富有植物碎屑的淤泥表层,对环境适应力强 。泥鳅不仅能用鳃和皮肤呼吸,还具有特殊的肠呼吸功能;当天气闷热或池底淤泥、腐植质等物质腐烂,引起严重缺氧时,泥鳅也能跃出水面,或垂直上升到水面,用口直接吞入空气,而由肠壁辅助呼吸,当它转头缓缓下潜时,废气则由肛门排出 。每逢此时,整个水体中的泥鳅都上升至水面吸气,此起彼伏,故西欧人对它有“气候鱼”之称 。冬季寒冷,水体干涸,泥鳅便钻入泥土中,依靠少量水分使皮肤不致干燥,并全靠肠呼吸维持生命 。待翌年水涨,又出外活动 。由于泥鳅忍耐低溶氧的能力远远高于一般鱼类,故离水后存活时间较长 。在干燥的桶里,全长4-5厘米的泥鳅幼鱼能存活1小时,而全长12厘米的成鱼可存活6小时,并且将它们放回水中仍能活动正常 。泥鳅多在晚上出来捕食浮游生物、水生昆虫、甲壳动物、水生高等植物碎屑以及藻类等,有时亦摄取水底腐植质或泥渣 。泥鳅2冬龄即发育成熟,每年4月开始繁殖(水温18℃),产卵在水深不足30厘米的浅水草丛中,产出的卵粒粘附在水草或被水淹没的旱草上面 。孵出的仔鱼,常分散生活,并不结成群体 。泥鳅当天气闷热、即将下雨之前,小泥鳅很难受,此时水中严重缺氧,迫使它一个劲地上下乱窜,犹如在表演水中舞蹈,这正是大雨降临的前兆,西欧人为此称泥鳅是气候鱼 。冬季河湖封冻了,泥鳅就钻入泥土中,依靠泥土中极少量的水分使皮肤不至干燥,此时它靠肠进行呼吸来维持生命 。待来年解冻时再出来活动 。泥鳅产卵从每年的5~6月开始,6~7月为最盛时期 。一般卵为黄色,稍有粘性 。经过3~4天即可孵化出幼鱼,不过这种幼鱼和别的鱼有所区别,它的鳃条是全部露在外面的,没有养过泥鳅的人,见到这种情况千万不要大惊小怪,以为是什么别的动物,它正是泥鳅的幼鱼 。泥鳅对环境的适应力很强,繁殖快,肉味鲜美,含蛋白质高 。由于有这些优点,近年来不少渔民走上了饲养泥鳅的致富道路泥鳅怎么养一、泥鳅饲养要点:1.泥鳅属温水性鱼类,生活在15—30℃范围内,饲养在最适24—27℃的水温范围 。2.雌雄泥鳅的鉴别方法,可观其外表:雄的头尖,胸鳍窄长,身体与尾端一样粗细,尾尖上翘鳍条基部有一骨质薄片;雌的头呈椭圆平型 。雌鳅的产卵力极强,一条雌鳅初夏至初秋能产4000粒以上的卵,一般年产2—3次,产卵万粒以上 。3.由于泥鳅属杂食性鱼类,所以无论米糠,或者麦、蝇蛆都可以作饵料投喂,一般日投三次即可 。投喂量一般据采食情况自行确定 。4.泥鳅的饲喂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补施些有机肥,但在施肥时,一定不能过多过频,并且要勤换池水,一般10—15天换水一次 。5.要捕获泥鳅,首先要把池水放干,采取捕大留小的办法,以确保池内有一定数量的鳅苗,利于继养和高产 。6.随着鳅种的生长,逐渐加深水位到应有的深度,平时浅一些,炎热高温时可加深一些,并经常注入新水,保持良好的水环境 。7.秋末冬初,水温降至10℃~15℃,泥鳅摄食量降低,即可进行捕捞 。怎样养殖泥鳅肯定用 鲜活的 野生的 为好 。野生的价格应为 4 至 10 元 吧?如果真是 1元一斤,你就多收一点,贩到我们 湖北潜江 来卖,5元一斤我包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