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安康?端午节就要祝福端午快乐


最近几年 , 也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流行起了一种说法 , 说是端午节这天不能祝福“端午节快乐” , 要祝福“端午节安康” , 因为端午节是纪念屈原(或者伍子胥)的节日 , 是一个祭祀的日子 , 不能庆祝 。还宣称这是传统文化 , 祝福快乐的人都没有文化 , 说得煞有介事的样子 。今天 , 我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这事儿 。
【端午节安康?端午节就要祝福端午快乐】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 , 是中国传统的四大节日之一 , 也是历史最为悠久的节日 。端午节是由上古时代的祭龙活动演变而来 , 这里的龙不是传说中的神兽 , 而是天上的苍龙七宿星象 , 是一种星象崇拜 。并在传承发展中 , 杂揉进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多种民俗 , 最终才发展为今天的端午节 。
古人很早就意识到 , 随着夏季来临 , 气温升高 , 细菌蚊虫等滋生速度加快 , 食物容易变质 , 稍不留意 , 便可能患上各类疾病 。因此 , 从夏商周开始 。每年到入夏之时 , 变回举行一些清洁卫生的举措 , 并逐渐规范化、礼仪化、制度化 , 随着时间推移 , 这些习俗逐渐与时间相近的端午融为一体 。

端午节安康?端午节就要祝福端午快乐

文章插图
“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名臣周处(对 , 就是那个改邪归正 , “除三害”的周处)的《风土记》:“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 , 俗重此日也 。”说明当时的端午已经是重要的节日 。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 也同样记载于《风土记》上 。《风土记》说:“俗以菰叶裹黍米 , 煮之 , 合烂熟 , 于五月初五至夏至啖之 , 一名粽 , 一名黍 。”当时江南地区的端午节 , 人们已普遍食用用菰叶裹黍米粟枣的粽子 , 叫简粽 , 也叫角黍 , 由此推断 , 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大约形成于汉末至魏晋时期 。
端午节安康?端午节就要祝福端午快乐

文章插图
历朝历代 , 端午都是重要的大节 , 社会各界颇为重视 , 有关的节庆活动丰富多彩 , 欢庆端午的文献记载更是数不胜数 。唐玄宗《端午殿宴君臣》 感慨端午:“叹节气之循环 , 美君臣之相乐 。”唐张敖的《新集吉凶书仪》(也就是当时各个节日祝贺文案的标准范例)中的《端午相迎书》说“喜逢嘉节 , 端午良辰 , 献续同欢 , 传自荆楚 。但惭羁泊 , 何可申怀 , 空备团粽 , 幸请光临 。”
《宋史》记载 , 每到端午 , 朝廷就要召集文武百官 , “设宴赐服、观水嬉游、作乐庆祝” 。北宋诗人晏殊的《端午词》中写道“一一雕盘分楚粽 , 重重团扇画秦娥 。宫闱百福逢嘉序 , 万户千门喜气多 。”“朱邸沐兰逢令节 , 丹廷祝寿喜嘉辰 。两宫荣养多延庆 , 百福潜随命缕新 。”
端午节安康?端午节就要祝福端午快乐

文章插图
宋代《梦粱录》记载端午习俗 , 说:“其日正是葵榴斗艳 , 栀艾争香 , 角黍包金 , 菖蒲切玉 , 以酬佳景 。不特富家巨室为然 , 虽贫乏之人 , 亦且对时行乐也 。”《金瓶梅》一书写的虽是宋代故事 , 但书中所写习俗 , 皆为明末景象 。《金瓶梅》第九十七回中 , 写“正值五月端午佳节 , 春梅在西书院花亭上置了一卓酒席 , 和孙二娘、陈经济吃雄黄酒 , 解粽欢娱 。”
翻阅史册 , 端午节的各种记载都以欢度佳节为主 , 庆贺词语也都是“献续同欢”“乐此佳节”等祝福快乐的文辞 , 从来没有什么祝福“安康”的说法 。所谓的“端午节不能祝福快乐 , 要说端午节安康”的言语 , 实在是互联网时代某些没有文化还硬要强装者的妄人妄语 , 不知所谓 , 可笑之极 。
一言以蔽之 , 端午是一个不分高低、全民行乐的节日 。尽管端午的起源众说纷纭 , 尽管各地的风俗有所不同 , 尽管南北吃的粽子有咸有甜 , 有荤有素 , 但这一天 , 我们欢度佳节的内心都是一样的 。总之一句话 , 端午快乐就完事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