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由观察平台热门视频引发的若干思考 第1篇

电影|由观察平台热门视频引发的若干思考 第1篇

文章图片

电影|由观察平台热门视频引发的若干思考 第1篇

文章图片

电影|由观察平台热门视频引发的若干思考 第1篇

【电影|由观察平台热门视频引发的若干思考 第1篇】本期内容依旧是一篇闲扯儿 , 是对上篇内容【从“小白兔为什么爱吃胡萝卜?”说开去】的补充 。



配图都是存货 , 你懂的 , 图个好看 。



我们先来探讨这样一个问题 , 经济下行的时候 , 什么产业反而会繁荣?

一个是娱乐产业 , 一个是基建产业(就是各种基础建设 , 例如南京到处都是工地 , 盖高架、修地铁、挖隧道等等) 。
美国电影的黄金时代 , 大概是从20世纪30年代初到40年代末 , 它的大背景是1929年为起点的全球经济大萧条 。



历史告诉我们 , 经济萧条摧毁了人们对生活的信心 , 追求简单而廉价的快乐成为了大众的首选 , 这就是那个年代电影蓬勃发展的根源之一 。 低廉的票价 , 让消费者可以轻松获得社交、放松、逃避的机会 。
放到今天 , 这个逻辑也是成立的 。 尤其是短视频时代的兴起 , 让大众可以【完全免费】、【随时随地】消费自我 。
至于基建 , 当年的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 , 与当年罗斯福新政的“以工代赈”的思路都是一致的 , 通过全国广泛的基础建设 , 让闲置劳动力有事做有钱赚 , 还能进一步打通全国交通(要想富、先修路) , 只有老百姓手上有了钱 , 才有意愿消费 , 大众消费 , 才能盘活经济 , 国家才有税收 , 国家财政才能转起来 。
近几年由疫情兴起的全球经济衰退 , 它最直接的刺激之一 , 是容易让民众认为“及时行乐”是对的 , 更何况“卷与润”让新生代并不能接受家长辈的传统思想 , “为自己而活”会让人更愿意思考“如何过完这一生”或者“如何过好这一生” 。
平心而论 , 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各行各业的顶尖 , 不是每个人都甘心成为机械重复的螺丝钉 , 夹心层的大众在每天的重复中往往更愿意关注“老婆(公)孩子热炕头” , 由于大多数人不至于挣扎在生死线上 , 全世界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又极小 。
于是 , 在价值观、通信技术、国民财富等方面的综合影响下 , 民众对娱乐的需求会远胜于过去的任何时代 。



我们可以把娱乐分为如下几种:线上和线下、单人与多人、主动与被动、免费与付费 。
像南京小区常见的麻将摊 , 就属于线下、多人、主动、付费娱乐;像电影 , 就属于可线上可线下、可单人可多人、可免费可付费的被动娱乐 。
大众为娱乐付费 , 本质上是为【体验】付费 。 对于创作者来说 , “产品”是要以受众的【体验】是否“满意”为第一要务 。
我们有时候会觉得某些手游策划“不好” , 而手游公司并没有调整 , 这就意味着一个很可能不被大众认可的现实——抱怨的发声的用户群体 , 并不足以影响公司的营收 。
说的俗一点 , 在真正的金主(重氪金玩家)没有广泛发出抱怨并停止付费前 , 手游策划团队有足够的理由各种胡来 。
各种策划案的目的只有一个 , 就是让玩家更多地为游戏付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