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物栖张磊:万物互联时代芯片+OS范式的机遇挑战|量子位·视点( 九 )


在苹果或者是安卓的应用市场里面有上千万的这样的小应用 , 虽然这些应用大部分我们可以说都是僵尸应用 , 没有什么用 , 但是因为有了这么大一个基数 , 它才诞生了很多“杀手级”的应用 , 比如说像早期的愤怒的小鸟 , 早期的切西瓜等等 , 这些东西全都是这些创新者做出来的 。
我们觉得到了人机物互联网时代也是一样的 , 只要把门槛把创新的门槛降得足够低 , 大家都能够很容易实现他们的想法 。 只有这个基数大了 , 未来才能产生出不一样的或者是“杀手级”的设备或者是应用 。 我们的理念一直就是 , 没有什么特别取巧的经验 , 都是不断地试错 , 大家都不知道这个东西是不是对的 , 是不是能成 , 只有快速的试错 。 就像大家常说的叫FailEarlyLearnEarly , 快速地知道这个事情行不行 , 然后就可以快速地迭代 , 所以怎么能够把试错的成本和门槛降低 , 这个也是我们不管是做超微计算机 , 还是上面的操作系统 , 它要达到的这样一个效果:把硬件创新变得像软件创新一样简单 , 把做硬件变得像做个软件一样简单 , 然后让IoT的从业者能够快速的去试验他们的想法 。
只有这样 , 我觉得未来才能真正在万物互联时代产生一些“杀手级”的应用场景 , 而不是现在所有的大家看到觉得这些设备 , 不是不好玩 , 而是没有粘性 。 因为这些东西都是那些人拍脑袋想出来的 , 你有想法你实现不了 , 所以它还没有形成这样一个很好的生态平台 。
总结一下我们中科院计算所和中科物栖大概就是做这些事情 , 有芯片有操作系统 , 然后放在一个很小的机器上 , 然后让各种各样的智能设备都能实现这种泛计算机化 。
愿景:“人机物”三元深度融合有了泛计算机化之后 , 我们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就是说 , 假如说有那么一天 , 你身边的一个插座、一个台灯都变成了像电脑一样 , 那我们可以实现什么 , 或者是最终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愿景或者效果 , 我们的想象空间在哪里?
我们觉得最终还是要实现万物互联 。 我们有另外一个非常疯狂的想法 , 就是假如说你的插座、台灯或者身边的摄像头 , 任何东西都能装应用了 , 你会装一个什么APP?当时我们在想 , 这个APP一定得是共性的 , 没有共性的话 , 就谈不上一个“都能装” 。 所以我们可能把微信装到插座上 , 微信也好 , QQ也好 , 其实很好地解决了社交网络的问题 。 这种即时通讯的方式 , 它其实让人跟人之间的连接变得非常的方便 , 大家拉一个群 , 然后群里的人都互相认识了 , 所以人跟人之间的关系连接变得非常简单 。 但是你会发现刚才我说的那个问题 , 在万物互联时代就是现在这个情况下 , 设备跟设备之间没有任何连接 , 当前的物联网完全是一个弱连接状态 , 就是可能你有一个插座或者它有一个摄像头 , 就仅此而已 , 大家没有任何的关系 。
所以我们中科物栖想做的或者中科院想要探究的是“人-机-物”深度融合 。 人与物深度融合是什么意思?就是我们是希望这些设备泛计算机以后 , 它可以跟人和跟互联网变成同一维度的东西 。 所以在“人-机-物”这样一个万物互联的网里面 , 人、设备或者叫物理空间的这些东西和互联网就变成一个扁平的、统一的大网 。 任意的人、设备跟设备 , 还有设备跟互联网服务都可以自由地联通 , 所以就是形成一个真正的这样一个“人-机-物”互联网 。 那么这个互联网其实就是把我们最后一块、没有拽入互联网的物理空间的东西 , 拽入到我们的互联网里来 , 然后跟人、跟互联网打通 , 就形成我们所谓的叫“人-机-物”深度融合的万物互联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