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输进口车厘子 国产大樱桃“红”了山东烟台小镇

6月的烟台市福山区张格庄镇 , 大樱桃听着618的集结号新鲜水灵地上市了 。  
“从爷爷那代开始 , 我们的生活就靠着这些樱桃树 。 ”6月2日 , 在全国最大的镇级大樱桃集散地——张格庄大樱桃市场 , 58岁的柳玉东“淹没”在几百箱整装待发的“红宝石”之中 。 他说 , “小时候 , 镇上的农户都要把樱桃拉到市场来卖 , 大家暗自较劲 , ‘攀比’哪家的果子成色好 , 卖的价钱高 。 ” 
如今 , 在这个盛产“国产车厘子”的“中国大樱桃第一镇” , 果二代、果三代依然与祖辈一样要强 , 执着于种出更出色的大樱桃 。 但不同的是 , 越来越多的张格庄大樱桃走出华东市场 , 搭上电商“飞的”销往全国 , 最佳赏味期限也终于不再浪费于线下市场的多重分销与冗长运输之中 。  
公开数据显示 , 2021年 , 该镇通过电商平台交易大樱桃400万斤 , 交易额5000万元 , 带动果农增收500余万元 。  
而今年 , 受疫情影响 , 往时蜂拥而至的外地商贩为“情”所困 。 但在拼多多等新电商平台的支持下 , 踩着年中大促的消费节奏 , 更大比例的张格庄大樱桃开始借助“拼购+产地直发”的通路直连消费者 , 从树尖直达舌尖 。 这个世代种植樱桃的农业小镇也因此摇身一变 , 转型为被不少学者、专家交口称赞的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 。
|不输进口车厘子 国产大樱桃“红”了山东烟台小镇
文章图片

▲为保障果实新鲜 , 凌晨4点左右 , 张格庄镇的大樱桃已完成采摘 , 现摘现发 , 与时间赛跑 。 (摄影:薛童) 
“国产车厘子”战疫:“云”销全国 日“拼”万单 
“疫情期间 , 不亏本还能增收 , 这在以前可不敢想 。 ”6月以来 , 24岁的果农杨钧翔每日忙得不可开交 , 但心中欢喜 。 他出生于张格庄镇一个三代种植樱桃的家庭 。 此地不仅是航天员王亚平的家乡 , 也是国内最早种植车厘子的地方 。  
与自智利漂洋而来的“洋樱桃”一样 , 张格庄大樱桃亦属“欧洲甜樱桃”一类 。 1861年 , 烟台成为我国北方最早开埠的通商口岸之一 。 美国传教士倪维斯将甜樱桃果树带到烟台 。 从此 , 大樱桃便在这里安家 。 只不过 , 为适应国内水土 , 农技人员对欧洲甜樱桃进行品种优选与改良 。 例如 , 当地一个常见品种“红灯”便由欧洲“那翁”与美国“黄玉”杂交而成 。 由于个头大 , “红灯”挂在树上宛如一盏红灯笼 。  
如今 , 张格庄90%以上的耕地都种植大樱桃 , 栽培面积约2万余亩 , 其中 , 设施栽培近400亩 。 该镇地处北纬37度黄金纬度带 , 昼夜温差大 , 樱桃糖度积累高;土壤中又含有适宜大樱桃生长的石灰岩层 , 根据当地农科院检测报告所述 , 张格庄大樱桃含钙量较市面其他大樱桃高出50%以上 , 尤为“补钙” 。  
杨钧翔尽管自小长于这块“老天爷赏饭吃”的风水宝地 , 但三年前大学毕业 , 他决定撇下专业 , 子承父业时 , 父母却极力反对 。 樱桃好吃树难栽 , 它喜水又不能渍水 , 既不抗旱又不耐涝 。 土壤湿点 , 光蹿个儿不结果;土壤干点 , 又会大量落果 。  
大半辈子都在伺候这些“小祖宗”的父母舍不得儿子继续吃苦 。 但杨钧翔却执意如此 。 他每日起早贪黑 , 与父母穿梭于田间地头 , 皮肤晒得黝黑 , 小心翼翼地呵护娇气的植株 。 到了五六月 , 临近收获期 , 他每天还要揣着个测糖仪 , “甜度19-20采摘 , 口感才是最好 。 ” 
不过 , 春华秋实也有让人“意难平”的时候 。 近年来 , 受各地疫情影响 , 封控、滞留、市场关闭、延时发货等不确定因素总让当地果农提心吊胆 。 眼看外地客商来得越来越少 , 采购标准良莠不齐 , 线下市场越发艰难 。 而偏偏 , 新鲜度又是大樱桃的生命 。 一旦错过它娇嫩水灵的时期 , 这一汪果肉便很难再卖出好价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