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数字人的变迁:从小众走向共生( 四 )


作为人类在元宇宙的通行证和身份标识 , 元宇宙带来了数字虚拟人新的形态——虚拟化身 。
至此 , 数字虚拟人能够按照应用场景区分为两类 , 一类是身份型虚拟人 , 如虚拟化身和虚拟偶像 , 这类虚拟人拥有独立身份 , 被赋予具有个性的人格特征 。 另一类是服务型(功能型)虚拟人 , 这类虚拟人能够投入生产和服务 , 以虚拟化身的形象执行偏标准化的工作 。
虚拟数字人的变迁:从小众走向共生
文章图片
图:数字虚拟人分类
随着元宇宙的发展 , 打造虚拟化身的需求有待释放 , 为虚拟数字人带来了C端市场的商业价值 。
随着图像识别技术 , 人体识别算法的进步 , 昂贵的光学动捕设备不再是建模和驱动的必备工具 。 普通摄像头、传感器等设备也能够支持“小白”创建人物形象以及进行精准的驱动 。 目前 , 用于生成虚拟数字人的工具化平台已经出现 。
以线上社交服务公司Spatial为例 , 其推出的VR化身创建平台支持任何人在几分钟内完成虚拟化身创建 。 用户能够通过网络摄像头拍摄、或者从设备上上传自己的照片 , 用于创建一个基于用户外表的3D自定义VR头像 。 之后 , 用户可以自定义肤色外观 , 或者更改头像衬衫的颜色 。
除了头像的仿真性 , 平台还支持用户展示与他人互动时习惯的肢体动作 。 用户可以通过VR耳机中的手部追踪功能 , 支持化身跟随用户的动作 , 展现用户的手势和身体形态 。 对于没有VR设备的用户 , 平台嵌入了不同肢体动作或舞蹈动作 , 用户能够通过键盘按键 , 展现自己在肢体上的风格特色 。
虚拟数字人的变迁:从小众走向共生
文章图片
图:Spatial平台
此外 , 面捕、动捕技术及设备的家用打开了创作者市场 。
动态捕捉技术帮助人们实现了人的实在身体向虚拟化形象转移的互动过程 , 这种交互方式开启了创作者的肉身与虚拟偶像身体的虚实触达通道 , 也是人与机器之间的一种新的互动形式 。
以FaceRig为例 , 一款应用于手机和电脑上的虚拟主播软件 , 支持用户将自己的脸变成各种卡通形象 , 并提供面部表情追踪 , 真实展现主播的表情和动作实况 。
在斗鱼平台上 , 许多主播都使用这类软件来打造自己的虚拟偶像 。 例如 , 斗鱼直播平台中拥有千万粉丝的“一条小团团” , 借助面捕和动态捕捉技术 , 主播以可爱的虚拟形象实时动态地投射在屏幕上 。 搭配着其独特的声音 , 其收获了大量粉丝 。
借助面部捕捉和动态捕捉技术 , 个人创作者能够实现自身形象或基于自身外观特征的虚拟化转移 , 并打造对外交互的虚拟数字人形象 。
虚拟数字人的变迁:从小众走向共生
文章图片
图:一条小团团卡通形象
写在后面:
回顾虚拟数字人的发展历程 , 技术是核心要素 , 而人们对虚拟数字人的想象和不懈追求更是催化剂 , 推动虚拟数字人从2D动画走向3D超写实 , 从定制化走向通用化 , 从商业端走向用户端 。
元宇宙将人类带向了一个新的虚拟交融时代 , 虚拟数字人也将成为新的人机交互形式 , 以及人类的重要存在方式 。 甚至在未来 , 人们的数字化身和原生虚拟人的区别将逐渐被弱化 , 元宇宙的参与者成为“碳基生命”和“硅基生命”混合体 。
正如科大讯飞对虚拟数字人的想象:
懂情感 , 爱人以及被人喜爱;
有个性 , 并非千篇一律;
智慧并善良 , 帮助人类是他们的初心;